基于DEA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效率评价研究
2021-04-14夏鑫教授瞿文琦通讯作者江长军
夏鑫(教授) 瞿文琦通讯作者 江长军
(1 山东工商学院 山东烟台 264005 2 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济南 250301)
一、引言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国企混合所有制要将国有资本与其他资本进行融合,发挥各自优势,从而形成利益共同体(李东升,2020)。伴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理念的深化,关于公司治理方面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公司治理不能脱离我国国情(石予友,2007),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需要考虑股权结构、董事会等,从而完善公司治理(乔惠波,2017)。而公司治理的优劣、是否有效是通过公司治理效率来衡量与评价的,提高治理效率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的最终目的。
对于如何度量公司治理效率,学者的观点并不统一。刘汉民(2002)、严若森(2005)提出以治理成本的最小化或治理主体收益的最大化进行衡量。王化成(2008)认为评价治理效率的方法有价值类、利润类、平衡类指标,并提出价值类指标中的经济增加值是最佳指标。也有学者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公司治理效率进行了衡量,如范林榜等(2008)以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作为投入变量,以净资产收益率、托宾Q作为产出变量,分析了我国电力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刘文虎(2012)从代理成本角度选取投入指标,以总资产周转率、每股营业收入等作为产出指标,计算了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并进行了差异评价。同样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构建模型,雷辉(2016)采用DEA方法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国企和非国企治理效率的主要因素。郑明贵等(2020)通过建立DEA评价模型和门槛模型分析了股权集中度对我国私营矿业企业治理效率产生的影响。
可以看出,现有文献较少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的特殊性进行深入分析,科学公正地评价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公司治理效率并借助适当的方法对案例企业的治理效率进行评价的研究较少。本文首先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及效率评价的特殊性进行了介绍,基于此,选取恰当的方法及指标,以海螺水泥为例,试衡量其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的治理效率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优化建议。
二、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效率评价的特殊性
(一)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效率评价的必要性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贡献较大,但近年来受到经济环境等不利影响,企业活力减弱,效率下降,风险增加,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推进国企改革、提升企业活力与效率的必要途径之一。许多国有企业通过多种路径、多种方式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有的企业将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公司治理进行有效结合,促进了治理效率的提升,有的企业尽管在形式上实施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但相应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没有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形似而实不至,存在治理有效性相对较差的问题。目前对于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效率评价并没有统一的方法,有必要探索如何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进一步提升治理效率。
(二)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效率评价的特点
由于股权的多元化和经济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目前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公司治理存在特殊性,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开资料进行分析,本文认为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股权结构。股权结构作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的基础部分,反映了股东的构成与分布情况。许多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一股独大”的情况,吸引不同资本参与进来,股权的集中或分散会影响公司治理成效,集中式的股权结构往往会产生隧道挖掘问题,降低治理效率,而股权构成分散、实控人缺位同样会影响治理效率。股权制衡是保障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条件,它作为一种机制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控股股东不利于公司的行为,缓解控股股东与其他股东的冲突,股权制衡程度会影响公司治理的成效。二是董事会角色(包括独立董事角色)。董事会治理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治理的基础是缓解委托代理问题。董事会对公司治理体系的运转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的独立董事对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界入程度是否到位及其专业性、独立性,同样会影响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公司治理效果。三是内部人角色。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原本只是企业职工的单一身份,可能转变为兼具股东、决策层、经营层、员工等多重身份,加大了公司治理的复杂性。四是政府角色。所有权与经营权本应分离,但有的企业由于政府是出资人,可能会过多干预公司的经营管理,而有的企业委派了代理人后当起了“甩手掌柜”,加大了公司治理的复杂性。五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度。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在上市公司级引入还是在其上一级控股公司级引入,民企参股程度是低还是高,都会影响公司治理成效。
三、基于DEA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效率评价
(一)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效率评价方法的选择
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效率评价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兼具研究目的合理性与现实可行性。治理效率评价方法目前主要有综合指数评价法与数据包络分析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在指标权重方面依赖于专家的主观评价,且评价程序复杂,限制了其在公司治理效率评价方面的进一步应用。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最大的优势在于不用事先设计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式,也不用事先估计输入指标、输出指标的权重,避免了赋予变量不同权重的主观性问题,运用该方法计算出来的公司治理效率值通常能够客观地反映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的有效性程度。DEA模型因评价目的不同有多种形式,本文选取规模收益可变的BCC模型来计算相应的公司治理效率值,以反映企业的治理行为与有效性程度。
(二)基于DEA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效率评价
1.指标选取。在运用DEA模型评价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效率时,在明晰治理效率概念的基础上,需要选取恰当的指标定量化分析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并构建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在选取投入和产出指标时,要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代表性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来考虑。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效率评价离不开对治理结构的考量,治理结构通过内部组成要素协调与制约,促进企业的整体运营。治理结构的基础为股权结构,股权集中程度反映了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数量的分布情况,对公司治理效率产生了一定影响,股权制衡度作为抑制大股东侵占公司资源的制度安排,适当地提升股权制衡度可以有效地监督与激励大股东,进而提升治理效率,而两权分离度通过影响代理成本进而对治理效率产生影响,因此本文选取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以及两权分离度作为股权结构的投入变量。董事会是公司最高经营决策机构,其独立性程度能够影响其效率,因此本文选取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作为DEA模型的关键投入变量。高管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组成要素,同样可以对治理效率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增加高管薪酬维度予以补充,选取前三名高管薪酬作为投入指标,为消除公司规模的影响,变量值使用所有者权益进行调整。
对于产出指标,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以及营业收入增长率作为DEA模型的产出变量。净资产收益率代表了管理层利用净资产创造利润的能力,是混合所有制企业最直接的产出。总资产周转率体现了管理层使用资产的效率,从管理层角度来衡量代理冲突的程度。收入增长率体现了公司的成长性,用以说明混合所有制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与趋势。
具体投入产出变量名称及定义见表1。
表1 变量名称及定义
2.指标可靠性测评。由于选取指标较多,因此本文对所选指标进行信度分析,采用克朗巴哈α系数法,来检验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可靠性程度。一般认为,α系数越高表明信度越高,α系数在0.9以上表示信度非常好,低于0.6则应舍弃有关指标重新选择。对表1各项指标进行信度分析,得出的系数值如下页表2所示。可以看出指标的α系数值均大于0.8,表明采用表1中的指标对所选公司治理效率进行分析是可靠的。
表2 所选指标克朗巴哈α系数
四、基于DEA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效率评价应用——以海螺水泥为例
(一)海螺水泥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及公司治理情况
1.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因。海螺水泥的母公司安徽海螺集团原本是一家国有独资企业,起初发展比较稳定,但随着民营企业的崛起,企业的发展活力有所降低。2000—2002年,由于宏观调控政策收紧,企业出现了融资困难,此外,生产设备的落后、利润不足以及行业竞争激烈等诸多压力都促使海螺集团谋求转变。为了解决企业发展的难题,2002年4月,在政府的推动下,商议决定围绕集团层面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弥补短板,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2.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及股权结构。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股权的“混”和,进而有效“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有助于治理效率的提高。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通常涉及到股权结构的变化,一般来说,非国有股东希望通过取得控制权保障企业权益,而国有股东则不愿意失去控制权,以防国有资产流失。因此合理的控制权结构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的前提,也是提高公司治理效果的保障。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海螺水泥的股权结构变化主要是通过安徽海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螺创投)的成立以及员工持股得以实现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前,海螺集团由省国资委100%绝对控股,海螺集团持有海螺水泥54.52%的股份。2002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在集团层面开展股权多元改制试点工作,解除了员工国有职工的身份并给予补偿金,采用包括海螺集团工会、宁国水泥厂在内的工会持股加自然人出资的方式设立了海螺创投。2003年海螺创投增持海螺集团股份达49%,省国资委持股比例降为51%,海螺集团由原来的国有独资转变为国有控股,非国有资本的引入改变了企业以往“一股独大”的局面,股权结构得到了初步优化。2007年为规范企业经营,减少关联交易,在证监会出台相关文件的背景下,海螺水泥以海螺创投为载体,向7 000名员工定向增发28 800万股股票,用以购买四家子公司的全部股权,此后,海螺创投持有海螺水泥18.39%的股份,继续深化员工持股层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形成了多元的股权结构。
为了进一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优化股权结构,海螺创投进行了资产重组,通过拨出优质资产注册并成立的中国海螺创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螺创控),于2013年在香港成功上市。从海螺水泥2013年年报中可以看出,海螺集团51%的股权由省国资委持有,另外49%的股权由海螺创控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海创实业持有。通过进一步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海螺集团持有海螺水泥的股份由原来的54.52%下降为36.78%,海螺创控直接持有海螺水泥5.41%的股权,其余57.81%的股份则由境外法人、其他股东所持有。
3.海螺水泥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公司治理情况。
(1)董事会治理。董事会制度的规范化设计有助于企业形成权责匹配、制约有效的决策体系,推动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海螺水泥自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后扩大了董事会结构,规范了董事会的建设。在2013年进一步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后,2014年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增加到9名,之后几年人员数量逐渐趋于稳定,如表3所示。在独立董事层面,公司就独立董事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提出了具体规定,独立董事需积极参加董事会会议及股东会会议,及时了解公司的经营业绩以及重大事项,发挥专业特长,并对相关事项发表独立意见,以更好地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能。但从董事会组成成员的背景来看,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海螺水泥的董事会成员全部来源于公司内部,并没有国资委委派的董事,虽然保障了非国有资本的话语权,但同时也加大了国资委监管的风险和难度。
表3 海螺水泥董事会人数 单位:人
(2)监事会。海螺水泥的监事会由三名成员组成,并自2007年开始通过职工投票的方式选举职工监事。2013年混合所有制改革前后,海螺水泥监事会人员的构成基本没有变化。为了更好地保障投资者和职工的利益,海螺水泥完善了《监事会议事规则》等制度,监事需按照规定有效执行工作,积极参与公司治理。
(3)激励机制。对员工实施激励时,采用股权激励的方式能够将员工与企业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减少代理成本。国有企业与其他性质的企业相比,在实施激励时既要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又要注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海螺集团在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积极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企业在成立初期,对7 700余名集团员工实施了股权激励,之后随着海螺创投的成立,决定将省政府奖励的6 100余万元奖励给中层管理人员。2013年海螺创控上市,继续分批次对一万多名骨干和其他员工进行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范围之广可见一斑。而海螺创控作为民企,用股权来激励海螺水泥等公司的员工,也创新了我国的股权激励制度。
(二)基于DEA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效率评价
1.行业公司治理效率分析。结合前面所选方法与指标,首先对海螺水泥所在的水泥建材行业2013—2017年的公司治理效率进行衡量与评价。由于DEA模型要求投入产出数据不含负数与零,因此本文对有关数据进行了无量纲化的归一处理。利用DEAP 2.1软件,采取投入导向的BCC模型计算行业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2013年效率值为1的公司有13家,这13家公司的投入与产出情况整体上处于最优状态。2014年效率最优的公司数达到了20家,占比为68.97%,2015年DEA有效的公司数有所下降,此后两年DEA有效的公司数有所增加并趋于稳定。整体来看,行业上市公司在面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积极改善公司治理状况,提升公司治理效率。
表4 2013—2017年上市公司治理效率总体情况
在所选择的决策单元中效率值为1的公司共计26家,需要针对有效决策单元进行进一步分析,下面统计有效DMU在研究期间出现的次数,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有效次数为5次的公司有东方雨虹、塔牌集团、海南瑞泽、尖峰集团等九家公司,这九家公司连续五年内都是相对有效的,治理效率较高,且稳定性较强,波动不大。有五家公司的有效次数为1次,五年内的治理效率稳定性较差。而那些效率值没有达到最优的决策单元,治理相对无效,可能是由于没有合理配置资源,资源的利用率较低亦或没有及时适应环境的变化,资源的获利能力较差。海螺水泥的治理效率在行业中处于中等水平,有效出现次数为3次。为保证分析的全面性与可靠性,需要进一步对海螺水泥的公司治理效率进行分析。
表5 有效次数统计表
2.海螺水泥公司治理效率评价。借助DEA模型得出海螺水泥在2013—2017年的效率值,然后和平均值进行对比,由图2可知,除2016年外,海螺水泥的治理效率值都高于均值,公司有三年的效率值处于最优状态。2013年海螺水泥进一步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积极引入非国有资本,股权结构得到优化,同时规范董事会建设,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当年的公司治理效率即为1。2015年受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不利影响,房地产行业投资不足,水泥市场较为低迷,海螺水泥的治理效率并没有受到影响,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混合所有制改革所产生的良好效应。
图2 海螺水泥各年公司治理效率值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经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海螺水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公司治理水平,有三年的治理效率为最优状态。但海螺水泥的公司治理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产出不足制约了公司治理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分析海螺水泥综合效率不足1的原因,通过与目标值进行对比,由下页表6可以看出,2014年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已基本达到目标状态,但是总资产周转率不足,说明管理层使用资产的效率较低,运用总资产创造收入的能力有所下降,可能与经济下行、水泥市场需求不振导致公司存货积压有关,产出不足降低了公司治理效率。2016年海螺水泥的产出基本上达到了目标值,较2014年有所好转。
2.股权结构有待进一步合理化。由于缺乏外部控制和监管,加之股东类型的多元化,可能导致具有控股权力的大股东产生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从而降低公司治理效率。2014年数据显示海螺水泥的股权集中度相对较高,与目标值仍有差距。同时由于混合所有制企业存在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相分离的情况,控股股东利益与公司利益可能不趋于一致,两权分离度越高表示控股股东谋取私利的动机越强,可能造成公司的代理成本上升,制约公司治理绩效的提高。从下页表6可以看出,2014年海螺水泥的两权分离度较高,制约了公司治理效率的提升。
表6 海螺水泥非DEA有效的分析
3.董事会履责不充分。董事会治理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职能不健全、履责不充分容易造成混合所有制企业难以形成有效的委托代理关系。从2016年海螺水泥的董事会规模来看,尽管2016年公司增加了1名董事会成员,但从结果来看,至少有部分人员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需要加以改善。
4.存在激励过度问题。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监督约束机制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谨防由于高额薪酬产生的代理问题。通过表6可以看出,2014年公司的高管薪酬数值较大,距离目标值仍有不小的差距。2016年相较于2014年公司代理成本有所降低。
(二)优化海螺水泥公司治理效率的建议
1.适当提高产出。合理的投入产出结构是公司治理有效的关键。从前文分析可知,总资产周转速度较慢与收入增长率不足是导致海螺水泥产出不足的主要原因。公司可以通过加强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代理成本,提升治理效率。此外,公司还应通过进一步提高收入增长率以解决产出不足的问题,实现DEA有效。
2.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制度设计的基础,其中股权集中度是股权结构的一个重要考量方面。海螺水泥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股权多元化治理模式,寻求一种股权结构平衡状态,在提高市场参与各方积极性、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同时,提升公司治理效率。针对两权分离度方面,海螺水泥应加强独立性,限制一些非公允的关联交易,大大降低终极股东侵占资产、转移企业利润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两权分离度,提升治理效率。
3.加强董事会和监事会职责履行。董事会不仅是一个机构,更是一种机制安排,是能克服委托代理问题提高公司决策效率的制度安排之一。海螺水泥应进一步健全董事考评体系,强化董事会履责保障与问责机制,以增强其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对于监事会,作为监督部门,其组成应当考虑到职工、股东、社会等各方利益,以有效发挥其职能。海螺水泥应加强对监事会规模的扩充,不断完善人员构成,保障各利益方的权益,更好地监督董事会、经理层的职务行为。
4.完善薪酬激励机制。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管理,需要认识到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性,并做好薪酬激励约束工作。管理企业内部的监督约束机制如果不够完善,容易出现高额薪酬等问题,并导致代理问题。如我国高管薪酬激励的不断提升,可能增加管理层的管理费用,降低企业资产周转率,间接增加代理成本,从而影响公司治理效率。因此对于混合所有制企业来说,要注重薪酬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制定合理、科学的薪酬制度。海螺水泥应不断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和长期激励机制,在激励的同时加以合理限制,因为这其中很可能隐含着管理层的某种自利行为。作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海螺水泥,应进一步加强公司治理,建立有效的激励薪酬制度,真正实现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