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价值实现案例研究
——基于甘肃张掖黑河湿地的实践
2021-04-14周一虹教授张明晶
周一虹 (教授) 张明晶
(1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甘肃商务发展研究中心 甘肃兰州 730020)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研究生态价值实现模式和路径对维持“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张掖黑河湿地生态价值识别与实现全过程。在张掖黑河湿地生态价值识别与实现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居民、科研机构都发挥了不同作用。首先,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并通过生态补偿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主导实施重大生态保护恢复和环境治理工程进行湿地保护与恢复。其次,企业抓住机遇发展旅游业与养殖业提高生态服务转化效率。再次,居民保护湿地意识不断提高。最后,为了保证张掖黑河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的可持续性与科学性,高校和科研机构不断提供智力支持。本文分析和梳理了各要素在张掖黑河湿地生态价值实现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后,总结出张掖黑河湿地生态价值主要是在生态环境保护模式下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特色养殖业来实现。
二、生态 (产品) 价值实现的路径与模式的理论分析
(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生态价值可以由良好的生态系统通过生态系统资产和服务来提供,但是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推动生态系统功能逐步发生变化,如生态系统的调节和支持功能下降,导致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质量随之下降,优质的生态产品和服务也愈发稀缺。所以,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要投入相当的人、财、物力和技术来帮助生态系统进行自我修复,才能继续获得优质的生态产品和服务,从而使得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产生价值。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第一步是识别其价值,发现能够满足客户潜在需求的生态(产品)价值后,才能找到符合当地地区生态系统功能特点的发展路径和模式,生态价值才能成功转变为经济价值。
(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
能否正确合理选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法和途径是生态价值实现的关键。生态价值产生的物质基础是生态系统的要素、结构和功能,根据生态系统资产与服务可将这些物质基础的载体分为生态产品与生态服务两类。而生态服务根据产权是否清晰可分为政府补偿路径、市场化路径和准市场化路径三种。第一种,产权清晰的生态服务如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区可通过地方政府或政府授权的企业通过市场化路径实现其生态价值。第二种,产权模糊不易清晰辨识的生态服务,如江河水源涵养、风沙防治、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则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联合通过政府生态补偿路径实现其生态价值。第三种,在生态产品和服务产权状况不清晰时,需要联合市场和政府,进行其生态价值实现制度和机制设计,这种路径称为准市场化路径。
(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模式
从本质上讲,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提高生态产品与服务的交易效率实现其生态价值。因此,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的价值源头是什么,潜在生态价值怎样才能通过实现模式的运动逻辑被挖掘、传递、维护、分配和交易等问题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研究的主线。从生态系统中“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本文以生态系统自我的修复能力临界值(阈值)为标准,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识别与模式分为以下三种:原生态模式、生态环境保护模式和生态环境治理模式。
原生态模式是在区域生态系统开发力度还没有突破生态系统自身修复能力时,通过识别和发掘生态(产品)价值,使其生态价值得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模式是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开发利用已经使得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处于临界值,但尚未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仍然可以持续获得和利用生态产品和服务。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是区域生态系统开发和利用程度已经突破了生态系统自身的修复能力,出现了严重的生态损害,争取恢复生态系统。
采用以上三种方式方法对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进行转化,同时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对区域生态环境实行保护、治理和恢复,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湿地生态环境与价值实现分析:以张掖黑河地区为例
(一)张掖黑河湿地地区生态环境特征
张掖是甘肃省省辖市,地处东经97°20′~102°12′,北纬 37°28′~39°57′,面积共 39 436.53km2;气温 6 ~ 8℃,年降水量104~328mm,6—9月是最佳旅游季节;海拔1 284~5 564m,地貌以中部黑河河谷平原区为主,黑河水是地表径流主要来源;土壤类型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
(二)张掖黑河湿地价值实现理论分析
良好的生态系统可以通过生态系统资源给人类提供生态价值。生态产品如各种湿地植物可通过市场化路径进入社会和经济系统,完成市场交易,进而实现生态价值,如直接给人类提供工业原料、食物、药材等。在政府主导的张掖黑河湿地保护与恢复过程中,湿地生态的好转带动了其旅游业和养殖业发展,生态产品和服务通过市场化路径实现了其价值。不仅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且在经济、文化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张掖黑河湿地生态价值实现模式分析
在张掖黑河湿地生态价值实现过程中,首先,政府通过出台政策、资金支持、实施重大生态保护恢复和环境治理工程等手段努力实现张掖黑河湿地生态价值与生态产品的保值增值。其次,企业和居民利用特色养殖和生态旅游提高生态服务转化效率来保护湿地。最后,科研机构通过技术人才培训、技术研究课题、科研监测等对张掖黑河湿地保护与修复提供技术智力支撑。
(四)张掖黑河湿地生态价值实现的主要实践
张掖黑河湿地生态区位显要,能够阻挡巴丹吉林沙漠南侵、降低沙尘暴对西北地区的危害、保护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安全。近年来张掖不合理开发湿地,引发了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致使湿地污染严重,如工农业用水和居民用水不合理、废弃物排放、水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如果张掖黑河湿地被破坏,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就会出现湖泊迅速萎缩、碱化,湿地迅速丧失等,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加剧。张掖黑河湿地生态系统中资源开发和利用已经达到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的临界值,但是尚未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负面影响。因此张掖黑河湿地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主要目标是保护与恢复生态,在此过程中引导张掖黑河湿地达到生态、经济与人口共同发展。
1.政府识别和实现张掖湿地生态价值的具体实践。
(1)政策支持。由于张掖黑河湿地生态的重要性,政府要给予足够重视,先后出台政策予以支持,持续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逐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详见表1。
表1 相关政策文件
(2)资金支持。在张掖黑河流域湿地保护中,水源涵养、风沙防治等属于产权模糊不易清晰辨识的生态服务,因此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联合通过政府生态补偿路径实现其生态价值。同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其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主要是中央财政购买为主的模式。
表2 张掖黑河湿地相关财政资金支持
(3)政府行为。①实施重大生态保护恢复和环境治理工程。近年来,张掖市实施重大生态保护恢复和环境治理等17个工程项目,落实项目资金数十亿元。建成重点湿地保护点9个,退耕还湿3 600亩,恢复湿地11.5万亩。不仅提升了湿地多样性,保护和恢复了湿地生态,而且还保护了鸟类栖息地。②建设湿地公园、多渠道普及湿地知识。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于2008年开始建设,2009年被批复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2016年成为省内第一家授牌的国家湿地公园。2013年张掖城市湿地博物馆开馆,其目标定位是“国内一流,西北第一”。先后被评为国家科普环保教育基地、全国“优秀科普教育基地”等,是普及湿地知识、弘扬湿地文化的有效载体。同时张掖市利用多种渠道、方式宣传张掖湿地保护,普及相关保护条例,提升居民保护湿地参与感,提高其湿地保护意识。③优化重组各类保护地。在对张掖黑河湿地保护利用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同时遵循生态保护规律,尊重黑河湿地生态系统特点,对张掖黑河湿地范围内的各类保护地进行功能重组、优化组合。2019年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的范围和功能区被重新调整,其面积由4 133hm2调整为1 347.65hm2,湿地率由41.9%变为78.06%,从而提高了湿地公园管理工作实效性,更好地发挥其在我国内陆河流域湿地保护恢复与科普宣教中的示范带动作用。④政府高度重视整改工作。2016年环保部检测到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点共178处,按照环保督查要求,市委、市政府很好地完成了整改工作。相关县区委、政府高度重视,将黑河湿地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任务层层分解,建立整改台账,实行专案督办、挂牌销号。
2.企业和居民对张掖湿地生态价值实现的具体实践。
(1)养殖业。湿地生态环境的好转为当地企业和居民发展绿色养殖业提供了良好条件。张掖市在湿地生态环境好转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推行农牧结合、种养循环、集约发展养殖模式。投资大型养殖厂,培育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带动等措施,持续壮大畜牧产业规模,加快规模化养殖场区建设,以达到企业创收、农民增收的目的。梅花鹿养殖场、奶牛养殖场、河蟹养殖、林下养殖等都帮助村民创收。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张掖市2010—2017年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 单位:万元
(2)旅游业。在张掖黑河流域湿地保护过程中,生态旅游业价值被发掘,生态好转和旅游业发展相互促进,实现了旅游业及当地居民和谐共存,最终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张掖湿地公园内部有多种娱乐项目可以延长游客旅游线路,同时公园周边的裕固族特色活动也增加了当地居民收入。上游企业和居民通过服务业或其他产业服务游客,使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最大化,游客是主要的消费者,通过消费实现了张掖黑河流域湿地服务价值,使第一、二产业得以融合发展。
(3)居民保护湿地意识增强。当地居民与湿地的和谐共处、湿地知识宣传普及和居民利益保障在湿地保护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张掖黑河湿地是鸟类中转站,以前大多居民靠捕鸟获取收入,但随着政府颁布的条例和办法等实施、居民的法律意识提高以及生态变好的情况下,在生态价值转换为经济价值后,居民开始自发保护环境和鸟类,形成了良性循环。居民可以通过参加相关建设项目提供劳动力资源,同时解决了保护区工作人员不足和居民无法切身参与到湿地保护中的问题,缓解了企业、居民和湿地资源的矛盾,并帮助湿地周边社会经济发展,减少了企业和居民对当地湿地资源的依赖。
3.科研机构对张掖黑河湿地生态价值实现的具体实践。科技的发展给张掖黑河湿地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了智力支撑,张掖市依托甘肃黑河流域中游湿地国家级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扎实开展了湿地动植物、气象、水质监测等工作,健全了其生态系统研究体系。同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主讲,成功举办湿地保护相关的研修班,承办了湿地相关会议及学术研讨会,为科学保护湿地资源提供了理论支撑。
(五)取得效果
总体上看,张掖黑河湿地在建设过程中,注重以生态保护促进民生改善,将生态保护与精准扶贫政策联系起来,使当地居民享受到生态服务和生态产品带来的长效收益。在不同要素的共同作用下,张掖黑河湿地保护在生态、经济、文化上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方面:当地湿地面积减少和生态功能退化被遏制,湿地面积不断增加,各类湿地水禽种类和数量持续增加。空气湿度增加,沙尘天气明显减少,湿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效果日益显现。经济方面:2018年,张掖市接待游客3 17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0.7亿元。2019年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246.23亿元。城镇就业率不断提升,乡村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农牧渔业以及其服务业每年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比重不断上升。文化方面:众多高校以及科研团队的调研也促进了湿地生态恢复的速度,其科研作用也得到了发挥,给开展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案例总结和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张掖黑河湿地在政府主导作用下,首先保证了张掖黑河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将生态产品与生态服务的利用水平维持在持续可得的状态,实现了其生态价值。其次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养殖业实现其经济价值,在湿地生态得到恢复发展以后,企业与居民抓住机遇,进行特色养殖与生态旅游,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与张掖黑河湿地生态好转互相促进,上游企业和居民通过服务业或其他产业服务游客,使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最大化,游客通过消费使张掖黑河流域湿地服务价值得到实现,使得生态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融合。科研机构是保障张掖黑河湿地理论支撑与智力支撑的保障。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张掖黑河湿地在政府、企业和居民、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下,保护与恢复成效显著,但目前还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是相关技术人才稀少,湿地研究科学性不足。虽然近年来甘肃省众多高校和科研团队为张掖黑河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提供了智力支撑,但是省内相关技术人才缺口仍然较大,尤其在调查监测、湿地恢复等方面。第二是工农业和居民用水不合理,水资源利用率低,导致土地盐碱化和湿地萎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张掖黑河湿地修复进程。第三是湿地保护资金投入不足。即使国家通过生态补偿与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给张掖黑河湿地保护与修复提供了许多资金,但远远不够,很多湿地保护项目和计划由于缺乏专项资金支持难以实施。
由甘肃张掖黑河湿地的实践本文得到以下启示:
第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界,人类在自然界中生产自己所需的产品,破坏了自然界,人类的生产生活就很难进行。张掖深刻认识到了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重要性,在保护当地湿地的同时,对已经达到湿地生态系统自我修复临界值的区域进行了修复,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学习。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可以带来金山银山,同时金山银山可以反哺绿水清山。在资源转化成资产的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在保护自然资源和对其进行价值增值。张掖黑河湿地在保护、修复与开发利用的过程中,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态旅游和绿色养殖业迅速发展。当地企业与居民抓住了机遇,得到了切实的利益,既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也带来了经济收入。不仅成功使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更提升了其保护与恢复湿地的积极性。
第三,生态资源本身就是生产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在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由于张掖黑河湿地的生态战略性与紧迫性,在保护与恢复的过程中,政府运用各种方式和政策使张掖黑河湿地得到恢复性增长,得益于湿地生态的好转,生态旅游业与绿色养殖业结合精准扶贫政策得到了迅速发展。将张掖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统一到了民生建设,促进了张掖黑河湿地价值实现。
综合来看,张掖黑河湿地的保护与修复是生态文明的体现,在张掖黑河湿地的生态战略地位与其保护修复任务艰巨的背景下,湿地保护与修复是第一要务,政府通过出台政策、生态补偿和转移支付建设湿地保护和恢复项目、提高居民湿地保护意识等措施来保护和恢复张掖黑河湿地。在此过程中,企业和居民抓住机遇发展养殖业和旅游业,在感受到了湿地生态好转带来的切身利益后,特色养殖业和生态旅游业发展迅猛,居民保护湿地意识激增。科研机构提供了智力支撑,张掖黑河湿地在生态价值实现过程中实现了其经济价值。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之间的良性循环,能够实现湿地生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