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聋哑学生心理分析探究如何有效地对其进行小学语文教育
2021-04-14陈幼华
陈幼华
【摘要】聋哑学生是学生群体中特殊的存在,在其成长过程中,其心理变化导致的对外界事物的反映影响着自己的发展,因此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明确指出要特别关怀聋哑学生的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待聋哑学生相比于其他学生,应该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并在课堂上用较为清晰的口语和手语表达,从而促进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聋哑学生心理过程的分析,探究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对其进行有效教学,旨在优化我国在特殊教育领域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聋哑学生 心理分析 小学语文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2-0076-02
作为聋哑学生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密切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很多学生从小就会产生自卑心理,对学习和生活没有很高的热情,因此表现出来的反常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细致观察,其次,小学语文教师也要认真对待聋哑学生接受教育的特点,认真分析和比对课堂的效果,选择恰当且科学的教学方式,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促进其在学习中较快地成长。
一、聋哑学生心理发展过程
1.聋哑学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
聋哑学生由于自身存在的语言障碍,在与其他人交流的时候,很容易造成自卑的心理,因此很容易出现不求上进、自甘堕落的情况,这主要和聋哑学生从小接受的家庭关怀和学校教育有关。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聋哑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几类心理异常情况表现如下:
第一,聋哑学生的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主要是他们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对很多语言、文字或者其他人的看法不能进行深刻的理解,因此,在接收知识教育的时候,学习质量很容易受到影响,造成自身观念的模糊,从而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在看待周围事物的时候,也经常颠倒黑白,善恶不分。而这种情况则非常容易受到坏人的诱导,产生危害社会的行为[1]。第二,聋哑学生的意志力薄弱。很多情况下,聋哑学生不愿意接触外界事物,主要是因为内心的惧怕和自卑,害怕受到他人的排挤,在学校怕被老师批评,久而久之,他们对同学、对教师、对家长也会出现冷漠无情的态度。
2.造成聋哑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聋哑学生出现上述心理问题,是日积月累的原因,可能是一个很小的故事给其内心造成了不好的阴影,久而久之,阴影被逐渐放大,因此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那么,在聋哑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出现心理异常,主要的原因来自于三个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2]。
首先是家庭方面,家庭的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尤为关键,一类是没有教育,一类是教育不当。没有教育的家庭,主要是父母觉得孩子是聋哑人,接受教育也不会拥有什么成就,所以放弃了学生应该接受的知识教育,尤其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加上父母的不重视,无教育家庭的出现屡见不鲜,而这只会适得其反,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更大的压力;其次,是教育不当,很多家长对聋哑学生的期望反而比正常的孩子还要高,因此不满足于孩子的现状,经常更换特殊教育的学校或者往返各大医院进行治疗,最终导致孩子身心俱疲,对学生、对生活产生厌烦情绪[3]。
学校方面,由于缺乏专业的教学力量,很多地区的学校没有很完善的聋哑学生教学体系,聋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很多教师并不能给予很好的帮助。另外,在一些特殊教育的学校中,由于学生数量众多,教师在管理学生过程中很难做到全面照顾,因此学生从学校接受的教育便受到了影响,从而影响其心理变化的过程。
二、聋哑学生接受教育的特点
通过对以上聋哑学生心理问题以及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聋哑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家庭、学校、社会,都是引发聋哑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所以作为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关注这几点,努力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树立自身正确的道德意识和教学原则,从而为聋哑学生搭建良好、舒适、温馨且自由的学习环境。
三、如何有效地对聋哑学生进行小学语文教育
1.注重基础知识,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聋哑学生由于从小接受的外界知识和信息就比正常的学生少很多,所以其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加上在其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由于自身存在的限制,在文字、语言等方面的理解能力也有限,所以作为聋哑学生的小学语文教师,要特别关注这一点,重视他们的基础知识能力,只有基础学的扎实,理解到位,才有可能学会更深层次的知识。因此,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是聋哑学生学习语文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不仅可以有效地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将来的学习过程打下基础,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从而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以此来推进聋哑学生语文教育的有效性。例如,在每一册的课文中都有生字词的学习,教师应该着重锻炼学生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看图识字、默写、课堂练习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在学习完一篇课文的重点知识后,教师要注重带领学生进行循环的复习,保证其基础知识的牢固。其次,对于课文中的古诗词,也属于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基础知识,教师应该多多和学生进行交流,考查其古诗词的记忆情况。只有学生有坚固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才能够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此来实现自身的进步。
2.丰富教学模式,增添课堂乐趣
由于聾哑学生的上课方式大多数是以手语的方式进行,可以说是无声的课堂,因此教师要区别对待聋哑学生的教学模式,不能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同,更不能和正常学生的上课方式一样。教师要学会关注学生的课堂反映,多与学生之间有眼神、动作等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为此,教师要丰富课堂的教学模式,根据课堂内容进行一定的变化和创新,可以从自己入手,转换角色。例如,在学习《我爱家乡的翠竹》的时候,教师可以以“家乡”为焦点,组织学生开展“我爱家乡的×××”的主题课程,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介绍班级内学生家乡的美食、美景等,让学生了解彼此生活的地方,也增进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感情。在介绍家乡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着重关怀班级内学习较差或者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鼓励他们发现家乡的美好,可以很好地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接触课本以外的其他内容,从而对生活、对世界充满期待和向往,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提升自己,从而增强聋哑学生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3.开展实践活动,让聋哑学生感受体验式学习
聋哑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由于自身成长过程中积累出来的心理问题,造成其参与课堂的欲望较低,很多时候,教师的教学并不能带动其学习积极性,并且由于课程体系的复杂,聋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的问题,如果只有单一的课堂教学,时间一长,学生自身就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增加一些课外的实践活动,一改课堂上压抑沉闷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多多接触课堂外的世界,并通过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可以很好地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价值,从而提升聋哑学生语文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学习《难忘的日子》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难忘的一天”这一话题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自己最难忘的一天,然后进行汇报和手语表演,通过介绍自己和其他人难忘的一天来体验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关联,同时也增加了聋哑学生和其他人的交流,而且在对“难忘的一天”进行讨论的时候,可以让聋哑学生发现原来生活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值得我们挖掘和纪念,从而从而让他们能够直面生活里的挑战,打破内心的界限,成长为更快乐的人,这便是小学语文教学对聋哑学生莫大的教学意义[4]。
4.融入情感教学,让聋哑学生感受更多的温暖
在聋哑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因为自身限制遇到诸多困难,比如对诗词的不理解,尤其是古诗中作者表达的感情,本身就需要学生要有很强的代入感,才能理解深刻,但是聋哑学生本身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有限,在理解作者感情的时候就更会力不从心。所以,大量的学习内容会让聋哑学生的自信降低,因此出现厌学的情绪,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情绪的安抚。例如,在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我爱故乡的×××”为教学话题,让学生对故乡具有纪念意义的地点、食物、建筑等等进行描述,通过联系对故乡的情感,增加聋哑学生心中的温暖。再如学习《她是我的朋友》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朋友”为话题,让学生讲述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遇到过哪些朋友,与彼此又发生了哪些故事等等,通过联系友情,让聋哑学生感受到原来生活里的挑战不只有自己在面对,身边还有很多可以信赖和值得怀念的人。
四、結语
综上所述,聋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心理问题会直接影响其学习的质量和效率[5],加上很多教师的不负责任、学校和家庭监管的不严格,很容易造成聋哑学生心理扭曲,从而失去对生活和学习的希望,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聋哑学生的真实需求,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增添课堂的乐趣,同时多多增加一些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树立其自信,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温暖。
参考文献:
[1]刘冬梅.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生语文教学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9(1):20.
[2]吴文芳.试论如何在聋哑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当代教研论丛,2019(1):36.
[3]赵海燕.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生语文教学分析[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8(2):33.
[4]孟海燕.对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生语文教学分析[J].中华少年,2017(5):291-292.
[5]尹健.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6(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