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师爱营造阳光 用真情培育心灵

2021-04-14毛燕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0期
关键词:转化对策问题学生师爱

毛燕

【摘要】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热爱学生,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的展现,更是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班级中那些品行或学习相对落后的“问题学生”制约着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影响着班级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这些“问题学生”的教育属于班主任工作的范畴,因此作为班主任只有重视他们的存在,适时引导,采取有效策略去转化他们,才能有利于整个班级建设,最终实现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师爱  问题学生  转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0-0016-02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教师爱自己的事业的话,那他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如果教师像父母那样爱学生的话,那他就会比那些虽然读尽万卷书而不爱事业也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得多。如果教师能够把爱事业和爱学生结合起来的话,那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了。”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关爱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是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问题学生”在班级中客观存在,可能是令老师头疼的烫手山芋。从小处来看,它关系到学生的前途;从大处来看,它关系到社会的未来。“问题学生”一般指学习成绩较差,纪律观念不强,具有许多不良习惯和缺陷的学生。“问题学生”在班级中所占比例不大,但是影响很大。如若班主任老师不及时进行转化,他们将严重影响班级总体成绩、班风不正、纪律涣散,有的还会给班级、家庭、学校、甚至社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这样的一个弱势群体,怎样用我们无限的“师爱”给予他们温暖,带给他们阳光,照亮他们心灵。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一谈作为班主任是如何关注“问题学生”的亲身经历。

一、细致观察,给予“问题学生”关爱

班级中有一个叫黄某的女生,既属于单亲家庭又属于留守儿童,十分特殊。她时常无故不来上课,在校门口哭闹不肯进校,作业不及时完成,在班级中与同学产生矛盾就躺地上哭闹。对她苦口婆心依然时常无法安抚她的情绪。孩子的爸爸和妈妈很早就离婚了,就依靠妈妈常年在外打工维持着生计。孩子看似活泼,却因为患过自闭症而性格孤僻,恋母情节很重。得知孩子的情况,我就时常与孩子聊天、谈心。像她这样的“问题学生”时常被孤立,缺乏安全感。作为班主任更应该给予她关注,将“爱的甘露”洒向角落,因为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心,更需要老师爱的滋润。

一次早读课她没有认真读书,被领读员点名。在教室的我走到她的旁边问其原因。她说想妈妈了,瞬间我的眼泪夺眶而出,马上将她搂在怀中。我想此时一切的语言都代替不了对孩子的爱,唯有一个温暖的拥抱。从那之后,每天来到学校见到我都能给我一个灿烂的笑容,也变得阳光了许多,我想那就是关爱的力量。

二、俯下身子,倾听心声

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只有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知道孩子想些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之后的沟通变得更加轻松与和谐。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约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灵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问题学生”向我诉说高兴的事情时,我会表示共鸣,用“哇,真棒,相信你下次会做得更好!”来回应他;当他们向我倾诉不愉快时,我会先让他发泄,接着再给予安慰。这样,既能让这群孩子愿意向我倾诉,更是让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在与黄某同学能愉快的沟通之后,我只要一有时机就接近她,询问她在学习上的困惑、平时的兴趣爱好,和同学们的相处等等。在语文学科上的一些难题给予指导与帮助,并且与她共同解决困难,告诉她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在谈话时,我不再是老师而是亲密的朋友。用亲切、委婉的语气和她交谈,久而久之她能敞开心扉的面对我,向我报喜报忧。一个学期下来,她变得开朗自信了,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一大截。

三、对“问题学生”有效转化的策略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作为班主任应以人为本,注重個体差异,因材施教。努力去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尤其是“问题学生”,努力去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全面辩证地认识“问题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给予他们足够的宽容、尊重、信任、理解和期待。对于他们的良好表现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帮助“问题学生”进步、全面发展。

(一)发现闪光点,给予展现的机会

在班主任眼中,每个学生都是多姿多彩的,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闪光点入手,激发“问题学生”的进取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班级中的“问题学生”大多生字书写得很漂亮,我就会在班级中开展书写比赛,将“问题学生”中书写美观的作品粘贴在教室内展示或是发至班级家长群,让这群孩子能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赞扬。这样既提升了“问题学生”在班级中的形象,又给予了他们信心,正面强化了闪光点。黄某行为习惯较差,生字书写不够美观,但是背书尤其快。因此每次课前背诵我都会请她来背诵,让她在班级中有了存在感,得到了同学们的赞扬,也提高了她的学习成绩。

(二)善用表扬和批评的艺术

批评和表扬是班主任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中重要而有效的工作方法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核心就其实质来说,就在于使孩子们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掌握批评与表扬的艺术,有利于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对“问题学生”我采用适度的表扬,因为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强化他们的行为动机,使学生朝着鼓励和期待的方向发展。只要班级中的“问题学生”在某些方面有所进步,哪怕是一星半点,我也会在班级中进行表扬,尊重学生的努力成果,因为老师的适度表扬,就好比闷热午后一缕清新的风,充满了希望。

洛克曾说:“教育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洗刷不掉的。”鲁迅也说:“恶意的批评,如在嫩苗的地上驰马,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情,然而遭殃的是嫩苗。”因此批评学生时我慎之又慎。对于“问题学生”我几乎不当众批评,因为我觉得那是对他们自尊心的伤害。“问题学生”在班级中显然很容易犯错误,并且很多时候一定要当堂制止,但是我是用委婉的语气,如:某某同学,你最近完成作业的速度很快,进步很大,希望下一次不要犯错误。把“问题学生”往他的优点、长处去引导。学生不会觉得没面子,反而觉得老师十分关心自己的学习。

(三)给予学生足够的宽容、尊重、信任、理解

新课程倡导在教学中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就要求教师对待学生要足够的宽容、尊重、信任、理解。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又惊异的相似,因为每个学生成长的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抑或不愿提及的往事。同时他们比优等生更渴望来自教师和同伴的关爱、理解和尊重。作为教师,教育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内容,是教师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崇高价值追求。教师的爱可以消除学生的心理阻抗,化解学生的冲动情绪,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教师也更能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发掘学生转变的潜力。

(四)做家校沟通的桥梁,共促“问题学生”良好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单靠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是不够的,要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必须构建一个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并共同发挥作用的开放的、立体的大教育环境。我时常通过电话联系或是家访向家长反馈“问题学生”在学习和在校行为习惯上的良好表现与不足,能让家长及时地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以帮助他们在家中能更好地监督和帮助孩子学习与成长。班主任是家校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只有让家校沟通无阻,才能实现家庭参与学校教育学生时的有效性。平时我经常和黄某的妈妈联系,告诉她孩子的近况和良好的表现,她的妈妈就能在外安心工作,并且时常与孩子通话,表扬孩子的良好表现。

黄某是“问题学生”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孩子,在与她相处的过程中付出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人是最难塑造的,虽然黄某有了显著的进步,但她只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缩影,对黄某的教育让我认识到,对这群特殊的孩子教育是一项长期、艰苦的任务,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给孩子一个爱的支点,相信他们能撬起自己的世界。教师的爱是照亮“问题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是构筑教育的生命线,是维系师生间教育的纽带。老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会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生有了爱,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得到老师的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幸福和奖赏,他们从爱中看到了个人的力量,既可以唤起积极上进的精神,也可以使师生感情发生共鸣。有了这种共鸣,教育的最佳效果才能发挥出来。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我会用“爱”“心”,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小學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版)

[2]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吴明隆.班级经营与教学新趋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于艳.用爱心教诲,用真情培育——小学班主任从教侧记[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1.

猜你喜欢

转化对策问题学生师爱
平凡而真挚的师爱
以师爱诠释教育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问题研究
学校教育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浅谈初中英语起始年级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
细微之处总关情
有一种师爱叫欣赏
师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