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关键词句 提高阅读速度
2021-04-13尤姝
尤姝
默读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方法。课标要求高年级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但这并不是一般说法中的“读得快”,而是要求学生从阅读需要入手,用较短的时间快速掌握主要内容,完成阅读任务。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完成任务呢?我就借助关键词句方面来谈谈提高学生阅读速度的策略。
一、抓住叙事要素,厘清课文脉络
高年级教材中选编的故事类课文篇幅都比较长,初读课文时学生需要厘清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束等环节,才能厘清故事梗概。在阅读课文时,能圈画出叙事要素的关键词句,可较快地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统编本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讲的是红军长征时发生的催人泪下的故事,篇幅较长。为了让学生快速阅读,我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最能反映这个故事的六要素。课文的第1自然段就能找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事情的经过需要学生去浏览全文找出关键词,如第5自然段中的千辛万苦找食物,第8自然段中的硬咽草根鱼骨头,等等,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就能明白整个故事围绕老班长讲了什么内容,事情的结果是“我”保留鱼钩纪念班长。学生圈画出关键词并及时捕捉叙事六要素,在较快的时间内进行了有效阅读。
二、抓住课文题眼,了解故事详情
题眼是课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对课文重点内容的提示,也是揭示课文中心思想和流露感情色彩的词。借助题眼来快速阅读课文,就能迅速抓住文章的寫作重点,了解故事详情。
《金色的鱼钩》一文紧紧围绕课题中的“鱼钩”一词展开,“做鱼钩—用鱼钩—收藏鱼钩”成为贯串全文的主线。当老班长看见水塘里有鱼儿跃出水面时,马上用缝衣针做鱼钩,从他“跑、取、烧、弯”等一连串动作中可以看出他想用鱼汤给伤员补身子的迫切心情。以后老班长每到一处就带着鱼钩去钓鱼,从他总是端出“鲜鱼野菜汤”可以看出鱼钩已经成为老班长的得力“助手”,但是草地上条件艰苦,“找不到一条蚯蚓”“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可以看出老班长钓鱼的艰辛。在快要走出草地前,老班长因为长期忍饥挨饿而昏倒在鱼塘边,最后“我”把鱼钩包起来藏在贴身衣兜里,那是因为这个鱼钩上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借助题眼“鱼钩”,以读为本,学生都能快速走进故事,了解详情,加深感悟。
三、找出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品格
在快速默读课文的过程中,还常常会发现课文中对某一种情况进行多次描写,虽然用词不同,但是找出这些关键词句,在比较中就能较快地体会到字里行间蕴含着的人物的思想品格。
《金色的鱼钩》中“我”“哭”了三次,这是理解老班长思想品质的关键词,所以我让学生找出这三次“哭”,思考为什么“我”会哭,表达了“我”的什么情感,从中又可以看出老班长的什么品质。第一次哭是 “我”发现老班长在嚼草根和吃鱼骨头后,表面上是“我”的想法不被老班长理解而委屈的“哭”,实际上是“我”对老班长朴实的品质满怀敬意。第二次哭是“我”知道内情后难受得吃不下被老班长严厉批评,“泪珠落在鱼汤里”,这是“我”心中对他舍己为人品质的感动。第三次哭是老班长牺牲了,“我”扑在他身上“抽噎”了很久,这是因为失去一位可敬可亲的战士。如此,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课文主要表达的是对老班长的敬仰之情,也是对他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的颂扬。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阅读能力,而借助关键词句的理解能让学生看得快、想得快,更好地掌握课文的重点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建湖县实验小学城南校区)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