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义切分视角下的翻译策略研究
——以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为例

2021-04-13毕加妮

散文百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实义主位词人

毕加妮

四川大学

一、实义切分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实义切分理论的创立者是捷克语言学家马泰修斯,他于1929年正式提出了这一理论。他指出,句子的形式切分和实义切分是需要严格区分开的。“形式切分的分解结果是各种语法要素,其中基本的两项要素是语法主语和语法谓语;实义切分的目的在于揭示和分析句子在上下文中或语境中直接具体的含义,切分出的基本要素是叙述的出发点(主位)和叙述的核心(述位)”。(马泰修斯)

(1)Завтра Анна купит тебе лекарство. (安娜明天给你买的是药,而不是其他东西)

(2)Лекарство Анна купит тебе завтра. (安娜给你买药的时间是明天,而不是其他时间)

(3)Завтра лекарство купит тебе Анна. (明天给你买药的是安娜,而不是其他人)

(4)Завтра лекарство Анна тебе купит.(安娜明天给你买药,而不是做其他事)

这四个句子从表面上看只是词序不同,但是从实义切分的角度来看,它们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因为它们的实义信息不同,也就是说话人在某种语境下打算告知受话人的信息完全不同。从这组例子可以看出,实义信息往往是由交际目的和交际任务所决定的,它是叙述的核心,叙述的出发点往往处于句子前部,承载非重点信息;而叙述的核心通常情况下被置于句末,承载着表述的重点信息。

有些句子只由述位构成,句中没有要表述的出发点,没有报道的对象,全句所有信息都是新信息,整个句子构成一个述位,不能进行实义切分,这种句子在言语交际中叫做不可切分句(нерасчленённое высказывание)。不可切分句所反映的客观现实是作为不可分解的整体来理解的,其中没有已知部分,整个内容对读者来说都是新信息。对这类句子只能提出 Что произошло?Что случилось? 等一般性的问题。

韩礼德对实义切分理论继承并发展,他对主位述位的功能进行界定。他认为,从功能角度,主位是语篇信息组织的出发点,是信息的附着成分,是小句的首先出现成分,它的创设奠定了小句的语境,因此,它是小句聚焦的成分;主位之后出现的成分为述位,其是围绕主位的进一步补充描述,同时也是信息具体的核心内容。我们也可以把主位和述位分别理解为已知信息和新信息。他认为,主位可以分为标记主位与非标记主位。当句子的主语和主位一致时,这样的主位是非标记主位;反之,当句中的主位不是主语时,这样的主位叫做标记主位。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语篇翻译始于小句翻译,小句翻译始于小句主述位结构的翻译,因此主述位结构分析对于语篇翻译中句子的分析、转换和构建以及语篇的衔接和连贯都有重大意义,在翻译过程中将其作为翻译单位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李建、范祥涛)。以主述位作为翻译单位分析原文对译文的构建能起到有效的作用。译者要进行两种语言间的转换,首先是通过小句的主位结构来了解小句及整个语篇的信息分布情况以及它们在整个语篇中所起到的作用,以达到充分解读原语的目的进而转换成目的语的。

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及俄译本中的主述位对比分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现在我们对这首词进行主述位的划分,根据划分的结果对比分析译文与原文传达信息的差别。

原诗的主述位划分如下:

少年不识愁滋味,

Ø爱上层楼。

Ø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喜欢登上高楼远眺,无愁找愁。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这里的“愁”指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词的下片。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更加丰富,对“愁”这个词有了更深切的体验,词人想要报效祖国但是却得不到国家重视,心中的忧国之愁在当时的情况下难以得到抒发,因此词人只得转而言天气,在平易浅近的语句中,表现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矛盾。

在词的上片中,首句描写了词人在少年时期不知愁苦,主位“少年”是时间状语,因此也是标记主位。“爱上层楼”缺乏主位,同首句构成因果关系,意为词人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高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也缺乏主位,同“为赋新词强说愁”构成因果关系,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性,在当时不知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忧愁的话。“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主位是“为赋新词”,是标记主位,“强说愁”是述位,表示“赋新词”的目的。

在词的下片中,首句主位是“而今”,表达了转折意义和时间意义。“欲说还休”的主位是“欲说”,为标记主位,述位是“还休”,紧承上句,表达词人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已经识尽愁的滋味,想要抒发忧愁,但却难以说出口。后一个“欲说还休”紧连下文,因为在当时抒发这种忧国忧民的情绪是大忌,因此词人不便直说,千万愁绪融为一句“天凉好个秋”。最后一句“却道天凉好个秋”的主位是“却道”,表示转折意义,为标记主位,“天凉好个秋”是“道”的具体内容,为述位。

Перевод М. Басманова Перевод Л. Эйдлина тема В годы юные, Помню,рема помнится, было мне жаль,что в стихе моем скорбь и печаль не звучали.в юные годы,когда не знал,что такое печалей горечь,

第一篇译文中上片第一句的主位为标记主位,与原文相符,都表示时间。第二篇译文上片第一句的主位是标记主位,为动词“记得”,述位是记得的内容“少年不识愁滋味”,与原文略有不同。

П еревод М .Басманова Перевод Л. Эйдлина тема Затворялся я в башне, Я,бывало, любил на башню взойти.рема чтобы вызвать печаль,

第一篇译文中上片第二三句的主位为标记主位,是“上层楼”这个动作,述位是为了“为了引发忧愁的情绪”,但在原词中并没有写到这一点,词人仅仅描写了“爱上层楼”这一动作,此时还未说明“爱上层楼的原因。第二篇译文中上片第二三句的主位是“我”,为非标记主位,主述位结构与原文不一致,译者在翻译时将动作的主体补充了出来。

Перевод М .Басманова Перевод Л. Эйдлина тема Я н а б аш н ю всходил, И стихи сочинить,рема чтобы петь о печали.в которых себе пел о выдуманных печалях....

第一篇译文中上片的第四句的主位是标记主位,是“上层楼”这个动作,述位表达目的,即上层楼的目的是为了抒发忧愁,但这句话的意思和原文并不相符,译者在翻译时对原词内容产生了曲解。第二篇译文中上片的第四句是标记主位,由连词和动词短语组成,与原文相符,我认为,译者在译文中使用的выдуманных一词很好地传达了原词中词人本不知愁滋味,而为了抒发忧愁无愁找愁这一意味。

П еревод М .Басманова Перевод Л. Эйдлина когда я познал до конца,что такое печалей горечь,тема А теперь, Вот теперь,рема чашу горечи выпив до дна,

第一篇译文中下片的第一句为标记主位,由连词和表示时间的副词组成,与原文一致,述位是“将这杯忧愁一口干到底”,译者没有直译,而是结合自己的理解对原文进行了意译。第二篇译文中下片的第一句为标记主位,与原文相符。

П еревод М .Басманова Перевод Л. Эйдлина тема Рассказать я о скорби хочу Рассказать бы о них,рема и... молчу. да о них молчу.

第一篇译文中下片的第二句的主位为标记主位,与原文相符,意为“我想要说出忧愁”,与原文的不同之处在于加上了主语“я”和欲说的对象“скорби”。第二篇译文中下片的第二句为标记主位,主述位结构与原文相符。

П еревод М .Басманова Перевод Л. Эйдлина тема О печали поведать хочу, Рассказать бы о них,рема а шепчу , да о них молчу.

第一篇译文中下片的第三句与第二句的翻译略有不同,但主述位结构和原文一致。第二篇译文中下片的第二三句是一样的。

П еревод М .Басманова Перевод Л. Эйдлина как прохладен день,до чего приятная осень ,тема Хороша ты, А про то говорю,рема осенней поры тишина!

第一篇译文中下片的第四句的主位是标记主位,译者在翻译这句话时把原文的意思改变了,按照这个翻译,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寂静的秋天是多么好呀”,原文中的“天凉”在译文中没有得到体现。第二篇译文中下片的第四句是标记主位,主述位结构与原文一致。

巴斯曼诺夫的译文中共有四句保留了原文的主述位结构,艾德琳的译文中共有六句保留了原文的主述位结构,因此第二篇译文更好地保留了原文的主述位结构,也更完整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

三、结论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翻译时,译文中的主述位结构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1)保留原文的主述位结构;(2)改变原文的主述位结构

在第一种情况下,可以保证原文和译文的结构和连贯性相同,并且最完整地传达原文信息。在翻译的时候,如果不需要借用其他语言手段来改变主述位结构就能使译语读者理解原文信息,那么就应尽量保留原文主述位结构。如:Вот теперь, когда я познал до конца, что такое печалей горечь(而今识尽愁滋味)。

在第二种情况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改变原文的主述位结构。众所周知,汉语的特点是简单明了,在诗歌中可能会缺少一些句子成分,如主语。在译成俄语时,可将原文的标记主位变为非标记主位,也就是在译文中加上主语,如Я, бывало, любил на башню взойти(爱上层楼)。

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主述位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传递原文信息。原文和译文主述位结构的不同会导致传递的信息发生变化。从实义切分的角度来看,译者在构建译文时应该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的主述位结构,以达到等值翻译的目的。但在进行翻译的时候,译者要考虑的不仅仅只有形式对等的问题,还要考虑到文本的整体语境,表达的意义,受众对象的心理文化因素以及各种语言内部本身的语言表达方式。

猜你喜欢

实义主位词人
网络新闻语篇中的主位与主位推进模式特征研究
论词人择调与审美联想
祈使句的用法
词人的职业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do和does都是“活雷锋”
浅谈古诗英译中的颜色词翻译
林逋梅妻鹤子
基于句法位置和主位推进模式的代词回指偏误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