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nar教学模式在药学本科教育中的应用进展
2021-04-13张振伟邓延秋林宁肖泽恩陈清丘琴
张振伟 邓延秋 林宁 肖泽恩 陈 清 丘琴
【摘要】Seminar教学模式是一种研讨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是药学本科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国内外Seminar教学模式在药学本科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及其创新模式进行综述,旨在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其精髓,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促進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Seminar教学模式 药学 本科 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8JGB223、2020JGB236),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GXGZJG2020B146),国家一流本科专业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5-0190-03
药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目前国内很多高等院校的药学本科教育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锻炼,创新意识与综合能力不足仍是我国药学人才培养面临的瓶颈之一,影响和制约了创新药物的研发以及国家医药健康事业的长远发展[1]。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深化教学改革,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以及走班制、选课制等教学组织模式,促进学生主动把学习、观察、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调整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2]。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一些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且成效良好,如Seminar教学法、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Seminar教学法是一种研讨式教学模式,非常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高校本科教育领域探讨与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3]。本文将综述Seminar教学模式在药学本科教育中的应用现状,旨在更好地了解和总结该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为药学本科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提供参考和思路。
1.Seminar教学模式在国内外药学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药学学科涵盖了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和药剂学等,涉及内容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强,相关课程的学习难度大,导致很多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畏学甚至弃学。近些年,许多药学相关专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尝试将Seminar教学模式引入课程教学中。王胜正等[4]在药物化学本科教学中引入Seminar教学,实现了由传统“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单向教学模式向“教师讲授—学生讨论”的二元结构教学模式的转变。朱星枚等[5]将Seminar教学法在药物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具体实践和初步探讨,发现Seminar教学法能够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现状,使课堂学术讨论氛围更活跃。廖海兵等[6]在制药工程专业本科药物化学教学中初步尝试使用Seminar教学。印度Palappallil等[7]对传统的“学生导向的Seminar (student-led seminar, SLS)”教学进行改良,改进的SLS教学法引入了角色扮演、小测验、测试、分组讨论与以病人为导向的问题解决练习等各个小环节,并应用于药理学的理论课教学中。石伟等[8]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融入Seminar教学模式,既加深了学生对药理实验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实验技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谭光国等[9]将Seminar教学模式应用于药物分析课程,提高了学生对药物分析理论与实验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程度。陈辉等[10]将Seminar教学模式应用于药学文献检索课程,并通过“专利保护与新药研发”等具体案例,切实提高学生围绕主题自主查阅文献寻找论据、辩证归纳总结的能力。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互动是Seminar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Seminar教学模式能够建立更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相较于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的思想灵感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从而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教学质量的提高。
2.Seminar教学模式与其它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
Seminar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法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良好,但单一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与要求。将Seminar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进行有机融合,可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PBL教学法也是对传统教学法的一种改革,PBL教学法重在问题的引出和导向,而Seminar教学法重在问题的讨论和归纳,将两者有机结合,应用于药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如药剂学、临床药学、制药工程设计等[11-13],分阶段设计和实施,取得不错效果。
案例教学法侧重实践,是培养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的有效方法,可全面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Seminar教学模式结合案例教学法[14],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此外,Seminar教学模式亦可在互联网及多媒体平台上实施,针对不同课程进行恰当地选择。比如将超星学习通作为课堂的学习平台[15],能让学生便捷而准确地找到相关课程资源;通过雨课堂+Seminar教学设计的构建[16],能让学生提高课堂参与度。
3.存在的问题
Seminar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开始逐渐应用于药学类专业本科生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但大量教学实践也反映存在的一些问题。
3.1学生
学生习惯于传统教学,刚开始不适应Seminar教学,部分组员对新知识的准备不足,教学过程中讨论效果欠佳[4-5, 9]。再者,由于本科生班级人数较多和课程课时数限制,导致分组时小组成员较多,部分学生过于依赖小组中某一成员,将任务都交给能力较强的主讲学生,加重主讲学生负担,而其他成员参与度较低,对实施效果影响较大[4, 6]。实施Seminar教学时,如何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充分参与其中,并形成具有药学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仍是今后需努力的课题。
3.2 教师
与传统讲授法相比,教师在Seminar教学法中需要和学生一样花费更多的课余时间,包括课前精选讨论主题,准备阶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等。课程实施中需要教师把控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和理解并能及时给予评价。这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具有把握全局的意识与能力[4-6, 9]。因此,对习惯了传统教学法的老教师以及刚进入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均有一定难度,这种新的尝试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更多的教学实践去改善提高。
4.结语
Seminar教学作为一种“启发-互动”式的教学手段,对于药学本科教学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知识,促进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有助于教师通过研讨式教学,发现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对具有学术科研天赋和潜质的学生,加以引导并鼓励考研深造;对不同能力特点的学生加以因材施教。在我国,Seminar教学模式在本科教育中仍处于探索应用阶段,针对实践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需及时调整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方案,加强优秀药学师资队伍的培养,教师要具备扎实的药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应构建更多創新的多元教学模式,如PBL联合Seminar教学法、Seminar结合案例教学法就是非常成功的教学典范。此外,将互联网及多媒体平台如超星和雨课堂等与Seminar教学法有机融合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尝试。
创新是新时代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所提出的基本要求,Seminar教学法作为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应将其积极运用到我国药学本科教育中,不断优化,逐渐形成特色,使其更加适应现代药学发展的需要,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尤启冬,姚文兵,席晓宇,等.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9,21(2):79-83.
[2]李福森,覃杨,李琼,等.基于创新型、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0):7-8.
[3]胡莉萍,勾玉莉,沙丽艳.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教育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5):35-38.
[4]王胜正,刘雪英,王玉琨,等.Seminar教学模式在药物化学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0):146-148.
[5]朱星枚,史亚军,宋小妹,等.Seminar教学法在药物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广东化工,2018,45(23):92-93.
[6]廖海兵,许燕红,梁东,等.Seminar教学模式在《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广东化工,2019,46(7):234-235.
[7]Palappallil DS, Sushama J, Ramnath SN. Effective⁃ness of modified seminars as a teaching-learning method in pharmacology[J].Int J App Basic Med Res,2016,6(3):195-200.
[8]石伟,梁东,廖海兵,等.Seminar教学法在药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20,47(1):173-174.
[9]谭光国,吴红,王玉琨,等.Seminar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7):94-95.
[10]陈辉,张艳丽,孙彦君,等.Seminar教学模式在药学文献检索课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2):84-85.
[11]关志宇,陈丽华,杨明,等.基于问题的seminar教学法在药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课程为例[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7(3):88-91.
[12]郭凤,封瑞,张阳,等.PBL结合Seminar教学法对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1):87-88.
[13]李朋伟,吕品,岳丽丽,等.PBL联合Seminar教学法在制药工程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0):75-76+79.
[14]丘琴,梁爽,甄丹丹,等.Seminar教学模式结合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4):186-187.
[15]祁宝辉,向灿辉,何欢,等.基于超星学习通的Seminar教学模式应用于药物化学课程教学的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9(23):175-176.
[16]肖泽恩,谭振,王静妮,等.关于《药物化学》雨课堂+Seminar教学模式的构建和思考[J].广东化工,2021,48(15):311+307.
作者简介:
张振伟(1984年-),男,汉族,安徽阜阳人,博士,任职于广西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药物化学。
邓延秋(1985年-),女,汉族,广西南宁人,硕士,任职于广西中医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药物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