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四色文化”的医药卫生院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建设研究

2021-04-13郝达富袁金勇吴隽松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5期
关键词:育人体系课程思政文化

郝达富 袁金勇 吴隽松

【摘要】本文旨在基于医药卫生院校特色文化,探索“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规范化建设。以江苏医药职业学院为例,基于其富有校本特色的“四色文化”,即红色区域文化、白色行业文化、金色质量文化和绿色成长文化,从中找寻与课程耦合的价值属性,构建文化与课程一体推进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文化育人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加强课程教学的价值引领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感,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文化  医药卫生院校  课程思政  育人体系

【基金项目】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基于“四色文化”的医药卫生院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9JSJG438;2018年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立项课题《一中心、三融合: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研究》,项目编号:19JSSZYB039;2020年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校本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四色文化”融入<生理学>智慧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项目编号:Z202005。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5-0048-03

只有将学校长期积淀并定位清晰的特色文化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文化才有方向,课程才有灵魂。当前,医药卫生院校中普遍存在价值观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相分离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未能产生“1+1>2”的育人效果,需要进一步开展基于院校特色文化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建设研究。

一、问题

(一)校园文化没有方向

独特学校文化是引领学校发展的灵魂,它浸润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学校共同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近几年,多数高职院校开始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但建设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一些学校对于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文化?怎样建设自己的校园文化?没有深刻的认识。有相当数量的学校把学校文化建设理解为校园环境的改善,导致建设的内容趋同,文化建设没有形成共同的教育信念和价值观念,美丽的校园也只是中看不中用的空壳,难以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究其原因,学校文化的内核没有形成,定位不准,缺少鲜明的个性,特别是未能具体从学校地域特色、行业特色、学校自身特色多维度挖掘和凝炼学校特色文化元素,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匹配度不高。

(二)课程建设没有灵魂

课程是学校的产品、软实力,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有些高职院校课程种类很多,但存在着“课程没有灵魂”的现象,课程改革和建设过程中未能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学校在课程建设中未能充分体现课程的文化属性、社会属性和人本属性,未能坚持学生立场、尊重学生的全面成长需求,普遍存在价值观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相分离的现象,未能将特色文化有机融入“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各类课程与思政课未能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未能实现高度融合。总之,课程育人由于没有特色校园文化为引领,教育针对性不强,实效不佳。

(二)文化与课程一体化育人机制尚未形成

从当前现状来看,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由党委宣传部牵头负责,课程建设由教务处牵头负责,宣传部牵头的是行政管理一条线,教务处牵头的是教学一条线,存在各自為政,多头行动的现象,彼此之间缺少深度沟通和联络,未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建立完善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文化育人效果缺乏客观全面的考核,成为一种软评价,往往没有硬性指标。课程育人效果往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标准,标准单一,未能结合文化和思政元素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综合考核、评价标准。

二、对策

(一)凝炼出“校园文化”价值内核

学校致力于特色文化元素的挖掘和凝炼,形成了以爱国主义、大医精诚、锐意创新、德技并进为内容的“四色文化”育人体系。

1.传承红色铁军基因,铸就思想精神高地

学校前身为新四军军部于1941年7月创办的华中卫生学校,作为诞生于烽火岁月的学校为新四军卫生保障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为将这一得天独厚的“铁军”精神薪火相传,融入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成立新四军研究会,组织开展“红色之旅,历史寻根”活动,编写《新四军华中卫生学校简史》;建设“铁军园”,将学校发展历史与新四军文化深度融合;成立“铁军学堂”,组织“寻访红色基地,感受红色文化”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2.弘扬白色天使精神,塑造崇高职业品格

学校作为卫生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五万余名高素质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先后涌现出以“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袁今奇,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护士”周桂娟,全国无偿献血金奖获得者王兆军,学校护理专业创始人、捐资160万设立“奖教金、奖学金”的“中国好人”奚家凯,舍己救人的“中国好人”徐兆学、“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刘启慧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举办“中国好人”奚家凯、徐兆学、吴登青3位学校教师和校友的先进报告会9场;组织开展以“好人精神”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举办奚家凯老师个人珍藏物品、奖教金、奖学金捐赠仪式7次;与盐城市电台、盐城市诗歌朗诵协会共同举办“登清赋”诵读会;打造“奚家凯人文护理工作室”,全面宣扬其先进事迹;开展杰出校友评选,并在校史馆设好人榜和优秀校友长廊;举办“最美护理人”评选活动3届,共有3个团队、28人获“最美护理人”称号;每年举办“天使梦”护士礼仪风采大赛和“最美盐卫人“职业礼仪大赛。

3.创建金色质量文化,营造创优争先氛围

学校护理专业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7年保持近100%,临床医学专业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2年保持在90%左右,预防医学专业公共卫生执业助理考试通过率95.35%;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金牌总数15枚。目前,已累计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个人和团体奖126个,其中特等奖2个、一等奖41个。2020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高职组护理技能赛项中获一等奖1项;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选拔赛决赛中获得省赛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成为全省唯一一所入围国赛的高职院校。出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大学生科创类竞赛参赛与奖励办法》等各类激励制度,设立专项基金鼓励、支持师生主动参与各类学校活动与竞赛,形成全校上下创优争先的良好氛围。

4.贯彻绿色成长理念,促进多元综合发展

创建“医学人文协同教育基地”,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经典美文诵读、汉字听写、读书节等各类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活动。打造“人文校园四季行”活动品牌,定期邀请南京医科大学、盐城市作家协会等专家开展医学人文讲座;注重人文环境建设,在图书馆、教学楼建设休闲区、读书吧8个,进一步丰富了铁军园、天使园、校友园、百草园的育人内涵和使用功能;成立校园新媒体联盟,打造网络育人新环境,校院两级新媒体平台推送各类成长主题微信1000余条。

(二)加强“校园文化”价值引领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重要讲话中强调的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指示精神,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育白衣天使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进一步淬炼校园文化,将四色文化融为一体,高度凝炼为以“白衣天使”精神为内核、以爱国主义为引领、以锐意创新、德技并进为目标的“天使文化”。2020年,学校获评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学校,鲜明的文化教育特色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

1.孕育“天使”之魂

围绕“天使文化”主题进一步升级学校环境,构建校史馆、朱训书院、铁军园、天使园、百草园、校友园等“一馆一院四园”的人文景观。依托铁军园、校史馆以及盐城所具有的丰富的新四军革命教育基地,共同组建红色文化传承基地,把红色革命教育融入到校史教育。打造医学人文“真人图书馆”、中国好人“奚家凯工作室”等文化项目,搭建医学人文基础平台课程和拓展课程平台,将医学人文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练就“天使”之能

为使学生具备更加扎实的专业理论、更加过硬的专业技能、更加优秀的职业操守,通过“天使文化”建设来推进课程文化和竞赛活动。一方面积极推进课程文化建设,不断改革优化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技能培训、考核评价等,打造国家在线精品开放课程《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省、市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2020年举办校内竞赛15次,全面彰显学生的综合素养。

3.塑造“天使”之形

文明行为是“白衣天使”的基本要求,以“爱心”为核心,以“文明”为重点,以“规范”为基础,加强学生职业行为养成教育,推进行为文化建设。制定学生德育工作方案,加强学生职业行为养成教育,多名学生先后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立足学校南丁格尔志愿者协会、徐兆学青年志愿服务队,创建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打造学习型、创新型、奉献型志愿者团队。利用护士节、医师节等重大事件节点开展志愿服务实践,加强师生对天使文化的认同感与责任感。

(三)建立文化与课程一体化推进的协同育人环境

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育出优秀的卫生人才,就必须将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各个方面,不断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深入挖掘各方面育人要素,打破要素间的壁垒,实现育人机制“全贯通”。

1.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机制

学校党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定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三全育人”工作的总体筹划、组织协调、政策制定、条件保障和检查指导,统筹解决学校“三全育人”重点难点问题,督促学校有关部门抓好工作落实等,指导校内各单位协调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定专业技能与价值观培养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标准,建立健全文化和课程育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各项工作制度,从制度执行层面为学校文化育人和课程育人的一体化推进提供可靠保障。

2.培育“课程思政”育人共同体

“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学校多措并举培育一支优秀的“课程思政”育人共同体。一是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动与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对共建,充分利用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江苏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宝贵资源,在课程建设、队伍建设、人文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与交流, 不断提升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整体水平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二是积极开展医学人文教育教学组织模式大跨度整合,将校内校外、课堂内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按照“知、情、意、行”生成规律,思政教师、人文教师、专业临床教师共同主编《医学人文教育读本——基于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改革视角》教材,将医学人文教育和情境教学方法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教师人文化、人文教师专业化。

3.推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

为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构建“三全育人”思政工作新格局为目标导向,以学校“四色”文化育人为引领,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进行探索与实践,引导教师努力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學目标,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学校从2020年开始每年面向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工作。2020年共立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17项,一年建设期满,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进行了验收评比,总结推广成功经验,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2021年,继续遴选“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20项,加大建设的力度,逐步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提升文化育人和课程育人融合的最大效能。

参考文献:

[1]罗薇.“课程思政”: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新视角[J].大庆社会科学,2018(6): 37-40.

[2]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2) .

[3]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 (1):3-4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2020-06-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作者简介:

郝达富(1964年-),男,江苏宝应人,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治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袁金勇(1977年-),男,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吴隽松(1983年-),男,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癫痫与神经细胞增殖。

猜你喜欢

育人体系课程思政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深化实习育人体系培育产业后备人才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四全”育人体系
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校园文化活动育人体系构建初探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