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1-04-13赵妍
赵妍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观念的不断深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成为教师的课堂重要教学任务,结合学生学习的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不仅会影响学生课堂语文知识学习的效率,还很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无法促使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結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的问题意识,期望为学生今后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问题 合作 实践 兴趣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8-0178-02
新课程教学不断改革,最终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仅需要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素养,还需要增强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能力。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学习思维的培养,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一旦产生不理解的问题,就需要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高中语文知识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一定的价值,教师需要立足于新课改的精神,更新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民主化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效果。
一、问题意识培养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高中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中具有问题学习的意识,能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高效学习课堂知识的动力。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问题的解答,这对于学生提升课堂学习的质量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提出问题远远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问题就是基于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提出自己不理解的知识。提出问题的过程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检验自己课堂知识学习的过程,学生通过不断地思考,发现通过自己的能力很难解决教材中的知识,需要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完善自己对知识的思考过程。高中阶段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即将步入大学和社会,如果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学生在今后步入社会中就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导火索,学生在提出问题之后,并不仅仅局限于依赖教师进行问题的解答,更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学生在这样反复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二、课堂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策略
(一)预习生成问题,展开合作探究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很多文章,在理解过程中都比较深入,需要教师采取预习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确定在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课前预习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预习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学会思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收集和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学生预习中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教师可以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教学的突破口。例如在课文《囚绿记》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为学生筛选出学习的典型问题: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前提下思考“囚绿记”的含义是什么?课文作者在哪几个段落中写的是“囚绿”?在这部分的写作中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绿”在课文中具有怎样的象征含义?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进行提出问题,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问题进行提炼和筛选,将重要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解决任务,在课堂上学生就可以根据问题进行合作和探究讨论。经过深入的思考和师生之间的广泛互动,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而且对课文也会有不同层次的理解。
(二)创设民主环境,促使学生敢问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都是教师根据教材对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只有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寻找答案的权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出对与错的评价,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会大大抹杀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也没有给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长期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就没有激情再进行提问,只会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解答标准答案。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需要让学生敢于提问,创造一个轻松民主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加强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开口提问。通过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在讲解《我有一个梦想》时,教师以梦想为主题,和班级中的同学进行交流沟通,让学生在课堂上说说自己的理想,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对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分析。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分析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了解梦想的意义,为学生创设民主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敢于进行提问,为什么马丁·路德·金会有这样的梦想?你还知道其他英雄人物的事迹吗?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路的分析,明确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共同进行问题的解决。
(三)合理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是学生进行文化知识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上设计教学环节时,如果为学生设计的课堂问题含而不露,则无法受到意料之中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有清醒的问题意识,针对课文的核心问题把握准确,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问题的理解进行有效指导,使课堂教学环节在问题的驱使下更加流畅。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课文内容时,对于中心问题的把握经常会出现不到位的情况,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问题的引导,通过问题把握课堂教学的核心。例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时,作者在文章中用看似简单叙述的方式,描述了辛亥革命时期农村人们的生活现状,实则是对当时国民的意识不觉醒进行了批判,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很难理解这一中心。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对学生引导理解。阿Q名字的由来是什么,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阿Q在行刑之前,作者精心的设计了“画圆圈”的环节,作者这样写的良苦用心是什么?学生要想解决问题,需要和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把课堂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学习意识,让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地进行问题的思考。
(四)鼓励赞赏学生,培养提问习惯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赞赏是提高学生提出学习问题的必要环节,有利于提升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的自信心。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并不是没有问题,而是出于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出发,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过于肤浅,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耻笑,所以学生将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藏在心里,这并不利于学生进行问题的解决。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需要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鼓励和赞赏,帮助学生养成爱提问的学习习惯。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问题时,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敢于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从而让提问题的同学感受到自己踊跃回答问题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学生愿意在课堂上通过努力提升自己提问的质量,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例如在学习课文《祝福》时,小说中提到了当地人的生活习俗,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就会产生自己的疑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于风俗习惯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对课文知识进行理解。然后根据主人公祥林嫂的不幸遭遇结合自己的生活联想,如果你遇到这类情况会如何解决,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
(五)参与实践活动,升华问题意识
高中语文课文本身就晦涩难懂,学生单纯依靠在课堂上进行提问理解学习,很难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班级中部分学生也会由于提问学习需要积极开动脑筋,学生会感觉语文知识的理解存在困难。为了帮助学生形象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会遇到不同类型的问题,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想办法进行各种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创造学习的欲望,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行课本剧的编排和表演。实践活动能提升学生的动手思考能力,升华学生对于问题解决的思路。例如在学习课文《雷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让学生进行课本剧的编排。而班级中没有参与课本剧编排的学生则认真观看,进行交流和评价,每个学生都可以针对自己的问题提出疑问,评价表演学生对于文章理解的把握程度,对人物的性格进行诠释是否准确。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交流,有利于学生进行课文的理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结语
在高中语文知识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渗透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有着非常好的帮助作用,通过教师的问题渗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想合理有效利用问题教学方式,需要在课前投入大量的精力对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化操作,才能使这种学习方法更为高效。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已经逐渐缜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不断加深,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抛砖引玉式的问题引导,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为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增添色彩。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合理化的问题教学方式,在整个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問题意识。
参考文献:
[1]李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问题意识”培育[J]. 语文课内外,2020(10):112.
[2]马惠芹.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软件(电子版),2020(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