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有滋有味”

2021-04-13彭梦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6期
关键词:写作教学初中语文作文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阅读教学已取得一些成就,但作文教学并没有同步跟上阅读教学的进步。在作文课堂之中,表现为“為教而教”“冷漠枯燥”“放任自流”,学生“做作文”,缺少表达的欲望,内容单调枯燥,写法单一等。特别在中学阶段,中学生正处于语文书写水平亟待提升的关键阶段,教师只有在“有滋有味”上下功夫,才能真正让学生爱上写作,提升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写作教学  作文  有滋有味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6-0117-02

初中作文指导是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很多初中生很难学以致用,将所学、所思、所看应用到作文写作上。不少学生对文章的主题把握、结构段落以及全文构思上并不清晰,语言表达也缺乏感情,无法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还有些学生习作时应用写作模板,导致文章千篇一律、枯燥乏味。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指导课中,片面强调写作技巧、写作知识、写作背景等,在某些程度上来说,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扼杀了学生写作的创造性。在初中作文指导中,教师可以采用“有滋有味”的指导方法,真正打开学生的写法思路,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写出生花文章。

一、体悟生活,实现作文写作的情感升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称《标准》)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两点表述不仅仅回答了中学生的写作内容,也指出了中学语文教师作文写作指导的方向和目标。当前,空洞无物、没有感情依然是不少初中生的作文写作的通病。其实,优秀的写作者正是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到了文字中,才收获了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效果。的确,好文章是情感的沉淀。近年来的中考语文作文中,命题范围始终体现出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的特点。这正呼应了《标准》的要求,即学生要写出感受、感情。无论平时写作文还是中考作文,要使学生写出胜人一筹的优秀文章,除了素材真实,最重要的就是思想深刻新颖,感情真挚动人。因为,素材只是血肉,思想、情感才是作文的灵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体悟生活,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情感的沉淀,努力实现作文写作的情感升华。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写作来自生活,学生诉诸于笔的必须是他们对升华的思考和感悟。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观察生活,指导学生加强写作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丰富生活和情感体验,有了自己独特的感知,对自然、社会和生活有了思考和感受,才能真正有感而发,写出具有个性化、创造性的语句。如在八年级的作文习作中,进行《绿叶赞》的写作。笔者就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对绿叶的认识。要求在讨论中,大家要集中于一点,这样观点就会集中、感情才会迸发。学生纷纷讨论:生活中常常见到绿叶,正是有了绿叶的装点,树木才显得青葱挺拔,同时,绿叶也是美丽的。绿叶可以说是树木极其重要的部分,生活中我们见过不开花的树,但却基本没见过不长叶的树;绿叶的光合作用,让树有了新陈代谢,为其成长壮大提供了养分;绿叶总是默默不言,它沉默内敛,有功不言,虽不够鲜艳动人,却也自有品格;秋天绿叶枯黄,随风而落,又化作春泥作为树木的养分,奉献品质难能可贵……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真正体悟了绿叶的多面性和高品格,如此在写作时,才能真正打开思路,写出绿叶的品质以及个人对绿叶的感情。有学生就写道:不与鲜花斗艳,不与枝头争高,就在葱绿中做一个简单的自己,普普通通,平平凡凡,但也闪亮自己的人生。春天,最先萌发,叫醒一个崭新的世界;夏天,洒下绿荫,让行人有了一片阴凉;秋天,随风而逝,飘落根边,化作养分,再续明天……

二、扩展课堂,延伸作文写作的指导半径

传统的作文习作课都是在课堂上进行。实际上,从近年来的中考语文考试来看,“大语文”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相应的对于作文的考查也是从这一“背景”出发。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应立足这一改变,把作文指导的阵地从课堂上搬到课堂外,从校内转移到校外,不断延伸作文写作的指导半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更全面地展现个人的语文素养。同时,扩展作文写作的指导半径,可以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自然和社会人生,既能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能让写作言之有物。

在具体的指导中,课堂的延伸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一个则是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走进大自然,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春、夏、秋、冬,观察自然界中树木、花朵、山川、河流等。有了近距离的观察与感受,就能有话说、有的写,如此可以取得很好的指导效果。走进社会生活,既可以是场馆设施,也可以是活动现场,通过置身其中或者“旁观者清”的方式,更好地观察、感受现实的情景,这样再进行写作时,就能有的放矢、有感而发。最后,在引领学生走进多彩自然,感悟人生真谛时,教师再加以引导,还会使学生在感情的表达中更多一层理性的思索,写得真、写得深。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次远足,通过远足来书写所看所想所感。一位学生在他的习作中就写到:“理想和现实的差别就像一个苹果,在树上叫理想,在嘴里就叫现实。出发前,40公里感觉遥不可及,然而抵达时,最大的感受不是劳累,而是兴奋。亲历了这样的远行后,体味出坎坷与短长、艰辛与快乐、困难与自豪。当流尽无数惊叹的汗水,带着数不清的累累伤痕,最终抵达终点时,才真正感悟到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写的‘有志与力 ,而又不随以怠,方能愈进愈难,愈难愈奇’的深刻,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三、关注当下,重视作文写作的热点素材

素材是作文写作的重要内容,有了丰富深厚的素材积累,写作就会变成相对容易的事。由于中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在素材的积累上主要靠书本知识的习得,这往往会导致中学生作文写作的重复化,也就是作文批改中常说到的“千篇一律”。一提奋斗,就是闻鸡起舞、凿壁偷光,一提奉献牺牲就是黄继光、董存瑞。这些老旧素材的使用,直接导致作文划分档次的下降。因此新鲜、具有热点素材的引入就成了当务之急,而且这些素材更能很好地展现当代中学生的写作视野,对于作文评分极为有利。

在热点素材的积累中,教师可以结合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为学生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整合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社会新闻和新鲜素材,使学生写的文章有新意、有热度,如当下的创新创业、疫情防控、中国梦等都是热点素材。可以说,在当下中国,语文教师必须将教育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强调教育的指导、功用性价值,引导学生有效结合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热点人物等进行积累与写作。这样,有了最新的素材,学生也才会更加注意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写出有感于社会,触发于内心的好文章。如在《使命》的写作中,笔者引导学生关注新冠疫情防控的新闻事件与新闻人物,特别是防控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般的人物,他们对使命二字“当之无愧”。有学生写到:“其实,17年前,钟南山院士就曾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而今,17年后,尽管业已步入耄耋之年,他又一次扛起使命,战斗在了防疫、抗疫的最前沿。……其实,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钟南山并不孤独。身着白衣的战士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来!他们聚集在武汉、战斗在湖北!夜以继日,你我同心!——‘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们这里!’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医生们喊出了这样的口号。这是使命所向,哪怕千斤重担,我自肩扛起!——‘第一批医生下来,党员上!’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抗疫采访时,喊出了这样的口号。一时间,张文宏圈粉无数,成网红医生。走过2020年的春,进入2020年的夏。经历了史上最长暑假。蓦然回首,2020年最亮丽的颜色是白色,最感动人心的职业是医生,最令人动容的词汇是使命!”通过这样的热点素材的使用,学生作文的感染力与深度就得到了很好地展现。

总之,以上是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方式对高中语文作文“有滋有味”教学方式探索,仅供参考。广大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在充分调查和了解自己的学生基本情况和特点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研究出一套切实可行、符合自己学生教学情况的作文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在作文写作教学课堂上学到属于自己的写作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林喜.初中作文教学文题贯穿技法序列性策略[J].学语文,2009.

[2]王娟.初中作文序列性训练措施举隅[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

[3]曲君.初中作文序列化指导策略浅谈[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

[4]崔琳.初中作文教学序列的构建[D].上海: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5]何歡.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6]刘洋.初中作文有序教学实践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作者简介:

彭梦(1992年-),女,汉族,湖南岳阳人,中学二级教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写作教学初中语文作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