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心理贫困”探析与对策

2021-04-13曾建龙蒲敏陈雅婷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6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贫困生

曾建龙 蒲敏 陈雅婷

【摘要】随着中国大学的扩招,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加,家庭贫困的大学生人数也相应增加,产生心理问题的贫困生也不断增加,如何疏导和解决家庭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让家庭贫困生自信、健康发展,避免大学生产生“心理贫困”是文章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贫困生  心理问题  心理贫困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6-0007-02

在当今大学的校园里,每个学院、每个班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家庭贫困生,而这些家庭贫困生由于经济条件差,生活花费都相对少于正常大学生。因为经济问题他们也没有受过太多的兴趣培训,综合素质相对薄弱,在当今对大学生的评价方式是多方面发展,多元化的,这让他们产生了从家庭贫困到“心理贫困”的递进,主要表现出不自信、自卑、脆弱,甚至出现抑郁等心理问题。所以高校要很好地重视家庭贫困大学生这方面的心理疏导,避免让这批特殊群体从家庭贫困走向“心理贫困”,让家庭贫困生能健康地成长

一、目前大学生“心理贫困”的状态

文章说的大学生“心理贫困”是指家庭困难所引起的大学生对经济方面产生巨大的压力,进而产生一系列心理方面的负面问题,而这些负面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焦虑、自卑、孤僻、敏感、抑郁,有的还出现了逆反的思想,甚至做出了违法犯罪的事。作为学校的思想教育部门、学生工作部门、辅导员老师,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在大部分的家庭贫困大学生中,他们中很多在学习、生活中很积极,自强不息,能正视自己的家庭经济问题,并为之努力,健康成长。然而有很大一部分家庭贫困大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导致“心理问题”,也就是我们说的“心理贫困”。这些同学为自己的家庭出身而感到自卑,对自己失去信心,人际关系变得敏感,不愿与同学、朋友过多地交流,也不愿意参加班级、学校的活动,喜欢独来独往,产生自我封闭的态度。同时他们又不太愿意接受自己是贫困生,在平时从各方面有意遮掩这一事实。这类心理问题的学生甚至出现因家庭贫困而羞耻,他们埋怨家长,埋怨家庭,埋怨他人,埋怨社会,他们自暴自弃,进而产生心理疾病。

二、大学生产生“心理贫困”的原因探索

大学生家庭贫困的很多,产生“心理贫困”的也不少,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也很多,本文将四个方面进行探析。

(1)经济方面的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心理贫困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很多家庭不仅一个孩子上学,他们往往对于孩子的学费都是东拼西凑而得,还有的是通过社会资助或国家助学贷款来维持的。这些同学平时生活费都比普通大学生少得多,然而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电子产品更新飞速,各种聚餐聚会盛行,奢侈品日益侵占高校学生生活的时代,大学生不时兴起的各种高消费热点,这些让家庭本来就贫困的大学生产生巨大的经济压力,让他们容易产生巨大的心理负担,进行产生自卑的心理。长此以往,他们会渐渐地脱离团体,不愿与人过多接触,自我封闭。在一次与学生聊天中得知:她是来乡下中学,在他们初高中时,大部分都是家庭条件差不多的,但是到了大学,同学来自天南地北,来自不同的家庭,贫富差距很明显,这让她心理产生了很大烦恼。由此可见家庭经济问题已成为大学生心理方面的一个主要负担,他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2)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这方面压力也是促使他们“心理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贫困大学生也与普通大学生一样渴望人际交往,渴望人文关怀,渴望与大家一起参加活动,然而现实往往是很难达到理想的状态。许多贫困大学生来自农村,他们所受的教育相对落后,所处的人文环境也相对落后,整体综合素质相对薄弱,在学习生活中,又与其他普通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甚至价值观的差异,让贫困生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贫困大学生因为经济问题,他们很大一部分课余时间会选择勤工俭学或者社会兼职,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时间与同学们交流感情,这也导致他们与同学之间比较少交集的原因。经与一位专升本的贫困学生座谈得知,因为他们只有两年在校时间,所以课程也排得很满,在有限的课余時间她为了生活费选择在外当家教,基本上没有参加同学们之间的活动,所以很多贫困大学生都奔波于学校与各兼职岗位之间,根本谈不上人际交往。

贫困生特有的人格特性主要表现为内向、敏感、自尊心强、社会参与度低,他们因为与同学们之间的消费观、生活观等不同,很多时候是独行的。其实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比其他同学多得多,也比其他同学更艰难,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无助时,他们较多的是找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倾诉,而不会让自己的同学知道,因为自尊心的原因他们甚至埋在心里,随着困难增多,积压更多,更深。

(3)来自社会方面的压力也是造成贫困生大学生“心理贫困”的重要因素。贫困大学生在长期经济困难下,他们的自尊心变成更加敏感,社会的现实与贫困生的自尊心相冲突,这也加剧了他们的“心理贫困”。在经济社会,校园各种名牌盛行,贫困大学生由于“吝啬”而倍受人们的歧视,各种“以貌取人”“以钱待人”的现象都在向他们进行了自卑的心理暗示。不少社会机构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的同时没有考虑到他们的心理压力。他们为了自己的宣传不考虑贫困大学生的感受,暴光贫困大学生的隐私,这让贫困大学生产生了反感与怀疑,从而使他们觉得这是社会对他们的施舍,导致加重了他们的自卑心理。

(4)贫困大学生对学业的要求,对就业方面的压力也是造成他们“心理贫困”一个因素。这些学生正因为来自贫困家庭,家里供他们读大学很不容易,所以他们都希望自己学业优异,毕业能找个理想的工作。正是如此,他们在学习等方面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当某一次的考试不理想或毕业就业前景不是很好时,他们觉得有负于父母、觉得对不起父母,会很自责,从而变得焦虑,甚至变得抑郁。

三、避免贫困大学生出现“心理贫困”的对策

(1)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老师,应该做到增强家庭贫困大学生的自信心,积极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让他们从内心正视贫困,并把这个作为自己艰苦奋斗的动力,而不是讓它成为自己前进的障碍。

在适当的时候跟他们分享一些贫困生成功的案例,通过这些原本跟他们一样是家庭贫困的学生是如何经过自己的努力最后全面发展,现在在社会上也有不错的成绩。从这些案例中他们找到自我,重新定位自己。贫困大学生现在是处于物质贫乏的阶段,但是他们也是正处于精神财富的道路口,要真正远离“心理贫困”还是要靠自己,要让他们认识到精神贫困远比物质贫困更可怕,要珍惜自己上大学来之不易,树立科学的“三观”,从现有的条件发奋向上,多参加学校的活动,多与人接触,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2)学校应该对家庭贫困生进行物质帮助和健全“心理辅导”机构,这两方面要同时进行,为贫困大学生身心发展提供有利保障,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学校可针对家庭贫困大学生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提供各种长期、精准的扶贫政策,保证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同时在校内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相应该的报酬。并在每学期开学时对他们进行心理普查,对贫困生的心理测试进行分析,发现有问题的进行关注,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并对他们进行人文关怀。学校针对这类贫困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帮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

(3)我们应该对贫困大学生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贫困大学生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渴望温暖的,是渴望与普通大学生一样的。不可否认,现在国家、社会、学校、爱心人士都在全力帮忙家庭贫困生解决各种困难,在经济脱贫中也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卓越成绩。但作为贫困生来说经济上的帮忙固然对他们很重要,但他们更需要的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在贫困大学生的潜意识里,他们觉得自己比别人低一等,觉得跟别人格格不入,这种不自信、自卑心理一直困扰着他们,所以精神食粮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在社会各界及学校对大学生进行资助时应该尊重大学生的隐私,杜绝商业炒作为目的资助,给贫困生营造一个平等、宽松的环境。学校和辅导老师要保护好贫困大学生的信息的同时,在班级开展相关的主题班会,大力宣传一些自强自立、发奋图强的贫困大学生的典型事例,让贫困生正视目前经济困难是暂时的,是可以通过自身改变的。同时呼吁大家关心和正确对待贫困生,师生一起鼓励贫困大学生参加学校的团体活动,纠正那些对贫困生有偏见的错误行为,让贫困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一样健康成长。

四、结束语

在大家的意识里,作为贫困生,只要解决了他们的经济问题就解决了全部,然而并非如此,经济上的支助只是解决了他们的物质需求,贫困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更要心理上的引导,如心理疏导不及时,将会成为“心理贫困”。作为贫困生经济困难只是暂时的,应该以平常心对待,不能失去信心,更不能自惭自秽,要把贫困当作一种学习的动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发奋图强,争做一名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周仕兴.帮助贫困生心理脱贫[J].中国高职教育网,2002(10).

[2]张鹏.论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问题及应对策略[J].陕西教育.2006(12)

[3]欧洪湛.浅谈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惠州学院报.2004(24).

[4]金春雷,晏超.大学贫困生“心理贫困”的分析及教育对策[J].社科纵横,2008(6):158-159.

[5]李英.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分析及对策[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8):107-109.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贫困生
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初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144名贫困生的爱心爷爷——余祖堂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方式的构建与完善:基于高校贫困生需求的视角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