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021-04-13石策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6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一体化学前教育

石策

【摘要】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校企合作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校企合作能更好地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本文针对现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具备的能力以及如何搭建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关键词】校企合作  学前教育  应用型人才  一体化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编号:XJKX19B37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6-0036-02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逐渐激烈,特别是在教育行业,大中专院校等教育院校为了更好地寻求自身的发展,应注重教育的质量,同时可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更加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提高人才的竞争力。校企合作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对教育人才的需求,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能培养出更具有实用性的、市场所需要的教育人才,同时,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1]。校企合作,做到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利用企业提供设备,企业也不必为培养人才担心场地问题,实现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教育与企业成本,是一种“双赢”模式。通常来讲,校企合作分为四个模式,包括学校引进企业模式,劳动和教學相结合、工学交替模式,校企互动式模式,“订单”式合作[2]。

一、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应具备能力

(一)专业知识能力

学前教育是指家长或幼师利用各种方式、实物进行有计划、系统且科学地对孩童的认知能力进行引导的一种方式。学前教育的对象都是3~6岁的儿童,他们基础的知识以及相关的学习能力还不够完善,所以在对儿童进行教育中,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在学前教育中,相关人才需满足开展学前教育中所需要的“唱、跳、写、画”等能力,同时要满足幼儿的兴趣以及学习的能力,在对幼儿进行教育中,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要有足够丰富的基础技能,不仅是通过教育给幼儿树立一个正确的形象,更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满足幼儿的学习兴趣,将专业所学的知识真正运用到教学中去,更好地为幼儿提供教育服务[3]。

(二)高素质

其中高素质包括了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很好地处理各种突发情况,二是具有高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三是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等。学前教育的对象都是年龄很小的儿童,他们对于事物以及善恶的分辨能力都不够完善,所以幼师的素质会在言传身教中无时无刻的影响着儿童,这就要求幼师本身有一个较高的素养,能在平常的教学中给儿童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同时幼师拥有一个较高的素质不仅能很好地给儿童树立正确的榜样,还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教育质量。幼师在教学中注意自己的仪表仪态,杜绝浓妆艳抹,注意站姿和坐姿,体态挺拔,站立自然,挺胸收腹,语言亲和有趣。

(三)创新能力

学前教育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应是真正能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照顾,在学习中对相关知识进行传授,所以在对幼儿进行教育中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应具备创新能力,能够最大程度地优化课堂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方法,能够针对学生的特性以及时代不断的发展需要,转化教学模式,不断融入新的、高质量的教学内容,真正意义上为学龄前儿童的发展提供帮助[4]。在这个过程中,幼师应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学的方式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不同幼儿之间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

二、搭建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的方式,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提高学前教育人才的竞争力。校企合作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对教育人才的需求,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能培养出更具有实用性的、市场所需要的教育人才。

(一)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式

在以往的学前教育中,对于人才的培养更看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出现了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能向社会传输更具有高质量的优势,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发展的需要了,所以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高职学校应加强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比如在教学中,引入企业的相关资源,优化资源配置[5]。

(二)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对于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更注重是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针对相关案例询问解决的办法,教学的课程比较广泛,但这其中理论类课程更多,针对市场对相关学前教育人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了解不够深入,学前教育的人才在教学中没有更加针对性的学习方案,属于“广撒网”式学习。导致在市场竞争中不仅缺乏相关的经验,同时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上认识不够全面,甚至出现所需要的专业能力不够的情况。所以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应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式,增添选修课的比例,以引进的企业教育资源增加实践课程比例,加强对学生进行实践性的教学,同时相关的企业可以根据对相关人才的需要制定相关的课程,不仅能很好地培养专业所需的人才,学校更能丰富教学的内容,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相关课程的选修,学生能学到更具有竞争力的相关技能和知识。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在第二课堂中,具体内容针对企业所需要的相关实践能力设定,学生能有平台更好地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不足,在实践中找到自身理论知识较薄弱的地方,在之后的学习中能更好地进行查漏补缺。在课程的实施中,应该充分地运用一些体验性较强的方式将“教、学、做”做到全面融合,体现课程实施的一体化;同时,做好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做好物质保障。学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的是能够适应学前教育的工作要求,建立校内实训基地,能够增强传统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多元性,这样的方式能更好地让学前教育的学生感受到实地教学的工作氛围,能更好地促进幼师对工作性质的认识以及相关技能的学习。

(三)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能更好地为学前教育人才提供实践的基地,对于他们来说,理论知识的积累是知识量的积累,要达到质的飞跃,就需要将所学的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学前教育中专业人员很难有相关的机会去实践,所以校方可以联合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实训的基地,不仅能更好地给学生提供实训的基地,还能在通过实践教学,针对市场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要,学习相关的知识技能,更能符合企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学校也能凭借更好的资源优势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应用型人才,不仅能更好地为企业储备人才,也能促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学习的积极性,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物质保障,真正实现学以致用[6]。

(四)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入交流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比如定期开展双方交流互动的活动,从企业所需到贴合企业创新型人才,开展讲座与交流研讨的活动,在交流中得出更全面的教育方向,对于校企双方来说,很容易造成企业只负责提供实践机会,学校只负责提供人才的局面,这样的合作没有达到真正的意义,所以在进行合作中,学校与企业之间应加强深度的合作交流,对于企业来说,能学到更新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于学校来说,能更好地了解到市场以及企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具体需求,开展更有价值的精品课程。

三、总结

校企合作能培养相互更具有竞争性的综合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对于学校与企业和学生来说,这是一种“三赢”的模式,学校能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提供更具有竞争力的毕业生,企业也不必担心学前教育人员的质量问题,所接收的学前教育专业人员更符合市场以及公司发展的需求,对于学生来说,更能适应市场需求,更好的就业。通过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入交流方式也能更好地搭建學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1]李爽.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8,1(1):243.

[2]李凤林,姜大伟, 高伟,等.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应用型本科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为例[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9,28(1):6.

[3]谭金惠.校企合作机制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1(8):435-435.

[4]吕博.校企合作模式下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 34(1):85-87.

[5]覃聪聪,谭红.基于“园校合作”办学理念下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活动设计[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8,1(5):22-23.

[6]黄晶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基于“校-园”合作视角下[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1(2):81-83.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一体化学前教育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