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形势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
2021-04-13张瑞武慧娟
张瑞 武慧娟
【摘要】2021年国家“双减”政策出台,一线教师成为了落实“双减”的主力军。教育政策变革在减量不减质的前提下,意味着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为了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突出数学基本思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如何实现深度学习是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联系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将从学生的习惯培养、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家长的责任提升三个角度出发,探讨“双减”形势下促进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策略与方法,以期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双减 小学数学 深度学习 策略方法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CJYC20040119)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6-0015-02
一、学生——习惯培养
教育的本质是习惯的培养,“双减”下的教育更是突出了习惯的重要性。为了降低学生的压力,政策明确了作业量及考试次数的相关要求,但减轻压力绝对不是消除努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减压后实现深度学习的有力保障。在“双减”背景下,为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学生的以下三个习惯需要老师重点培养。
(一)读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读书是语文的事,数学重在“算”,而非“讀”。其实,数学的枯燥之处也来源于此,重复机械的计算令人生厌,不会阅读的孩子是潜在的差生,读思结合,才会在头脑中形成数量之间的关系,为解题提供思路。
当下的数学教学一直强调“大”:大概念、大单元、大情境……其中,大情境的体现就离不开文字,不会阅读的学生难以理清思路,在高年级甚至存在读不完、读不懂题目的现象。帮助学生养成读数学的习惯,有效减轻学生在读题方面的压力,为思维品质的提升铺路。
(二)说数学
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发展,才能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数学习惯的培养上一定要注意说数学的培养。首先,给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即使说错也应给予肯定;其次,结合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教师做示范、错例纠正都是引导学生的有效方法。说数学的过程是学生重整思路、反思复习的过程,这与读数学相呼应,不仅读得懂,还要说得清,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数学,数学思维品质才能得到提升。
小学生说数学的习惯应从低年级抓起,初创者总会觉得难以推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成效,把课堂还给孩子,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吸纳知识,提升思维,为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三)做数学
数学活动课有耗时长、课堂难以把控的缺点,因此,很多一线教师会忽视或有意放弃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无法得到充分锻炼提升。同时,“双减”也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压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厌学情绪,所以常规书面作业量被严控,个性化、自主化的作业被推崇。做数学就是数学思想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也是有趣数学的起源。学生通过在数学活动中亲自参与、动手操作,数学思想在头脑中潜滋暗长,数学能力得以强化。
做数学刚开始的困难在多次实践后都会被捋顺,最终成为一种得心应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在操作中体会数学的美、思维的妙,变抽象为具体,这样的课程能够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有限的时间内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二、教师——专业发展
“双减”是一场教育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教师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来适应当下的政策,专业发展或者说专业变革之路由此打开。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地位愈加增强,每节课、每次作业的质量都必须提高。因此,落在教师肩上的担子变得更重,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来推动“双减”改革。
(一)立足学生实际情况,完善深度学习教学设计
教师在进行深度学习教学设计时,要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法、设置教学评价体系,以此为之后的正常教学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精心备课是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双减”的实施提高了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教参、教辅资料已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教育教学杂志期刊、各种公众号推送的内容都应该成为我们的参考资料和备课资源。多看、多记、多思,对于每一节课都做到心中有数,将课上的40分钟学习成效最大化。
为更加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教师不仅仅要以学期教学目标为基点来进行教学设计,更应当将单元内容进行划分,以课时为单位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且都应当涵盖以上教学设计内容。同时,教师还应当具有整体意识,将各个课时的教学计划联系在一起,有层次性地推进教学工作,也方便进行深度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深度学习。
(二)以多样化教学活动,带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开展深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所以,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设置更多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展开深入学习。而在设置多样化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立足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多层次性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其都能在活动实践过程中获得个人能力的稳步提升。
课堂上设计多样的活动也是做数学的形式之一。当前学生的信息来源广泛,有些方面甚至不比教师了解得少。以往枯燥的常规课堂效率低,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多样的活动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但是,也要注意过犹不及,一味地追求花哨也会失去数学学习的本质,因此,我们要设计有效活动,例如:联系生活、创设情境;精选主题、提升挑战等等。
(三)关注学情点面结合,作业基础提高两手抓
在“双减”政策里关于作业设计的要求也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1.分层作业。每个学生的发展程度不同,虽说不允许排名,但我们心里对于学生的基本情况应该有全面、准确的了解。不同的学生做同一套题目就会有“吃不饱”“不够吃”的现象,那么这样的练习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就成了无效勞动。因此,设计分层作业可以避免重复性、无效性作业的发生,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和暂时落后的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来提升自身的能力。作业的内容要适合各个学习层次学生的需求。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应有适合自己的作业。要注重趣味性,使学生愿做作业、乐做作业。
2.弹性作业。弹性作业与分层作业意义相近,但弹性作业更尊重学生的选择性,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可以设置成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研究,此外,在作业时长上也应因人而异,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作业设计的目的应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对数学作业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将作业融于活动,融于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3.个性作业。个性作业已经提倡多年,我们在暑假和寒假作业中都有过尝试。个性作业摒弃了传统作业的繁琐无趣,但也不能舍本逐末,为了个性放弃本质,热闹花哨之后并没有实质性的收获。量力而为,基于课标和教材是设计个性作业的根本。围绕现实问题,我们让学生动手实践或是实际调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拉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设计出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业是“双减”形势下一线教师的必备技能。有效的书面作业应包括知识梳理、基础达标和能力提升三个部分,在这三项常规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出分层、弹性、个性的作业。
三、家长——责任提升
其实,“双减”减去的是学生的压力,增加的是父母的责任,在教育改革的这一重要节点上,父母责任的提升对学生未来的走向起着关键性作用。那么,“双减”的背景下,怎么才能做好一个有智慧的父母呢?如何将家长的责任担负起来,不做焦虑的父母,从小养成学生的好习惯呢?
(一)坚持陪伴,用心沟通
“棍棒底下出孝子”已成为过去式。在和学生的沟通中,家长更应“俯下身来”,走进学生内心,对学生的进步不吝啬地给予鼓励,对学生的不足给予指正,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打骂。听话的前提是沟通,而沟通的前提是陪伴,家长再忙也要明白,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才是家庭的追求。
(二)树立规矩,促进自律
生活中有大大小小的规则,比如红灯停绿灯行、垃圾分类、听讲座手机要静音等,父母是孩子的影子,父母言行直接影响孩子。家长应及时树立规矩,并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外在不压力变成内在动力。要相信,在“双减”形势下,自律者才能胜出。
(三)学会敬畏,家校合作
对教育保有敬畏之心才能助力学生成长。学生的敬畏源于家长的敬畏,家长和学生既要贯彻和落实“双减”政策,又要认真研究学生成长规律,对学习始终抱有高山仰止的敬畏之心。知敬畏方能重视,方能努力而为。“双减”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相信并支持学校和教师,和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家校共育、形成合力才能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教育环境。
教育变革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在这场变革中学生、教师和家长都不是旁观者,我们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尽力完成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责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减量不减质,有效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孔繁晶.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8):29-34.
[2]雒红芳.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分析[J].考试周刊,2020(A5):71-72.
[3]孙春英.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J].中国教师,2020(S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