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单元主题阅读方法探究

2021-04-13曹亚萍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3期
关键词:单元主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曹亚萍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阅读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的比重也在不断变大,学生阅读能力的理解也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一定的作用,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就是对教材知识的有效延伸,通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印象会更加深刻。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单元主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3-0090-02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教材的观点来提出相关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解答,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就会受到限制,很难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路,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思路,结合初中生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单元主题阅读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可以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一、单元主体阅读教学的概念及其内涵

单元主题教学的核心是单元主题,教师通过对文本进行组织和拓展来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本单元,不仅如此,利用单元主题教学学生也可以更好地将各个单元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在开展单元主题教学时教师一定要结合本单元的主体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引导,与此同时教师也要突出强调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从而让学生通过主题相近的文本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1]。

二、单元主题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意义

(一)突破传统教学局限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还不是很强,他们在阅读文本时很难会联想到同一类型的文章并对其进行比较,单元主题阅读法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引导学生系统阅读的平台,在单元主题阅读模式下学生可以对几篇文章进行对比学习并思考其相似之处,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也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同时学生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对文章进行思考,这对于学习效果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2]。

(二)扩大学生阅读视野

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文章的时间非常紧张且从目前我国各大学校的教学情况来看,能够利用课下时间静心阅读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教师必须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高效阅读,单元主题阅读法可以将学生学过的知识系统地串联起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的阅读效率大大提升,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三)单元主题阅读帮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中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教学方式来帮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散自己的思维。在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被限制在同一主题下阅读,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快速、更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将不同的单元主题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系统地学习语文知识,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自然也会得到提升。

三、初中语文单元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精选阅读单元主题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不断地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首先教师应当做好备课工作,要提前对教材中涉及到的文章进行阅读,熟悉不同文章的写作含义、特点以及不同文本之间的关联,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合适的单元主题,确定主题时一是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二是要从单元导读、教材选文中选择和教材联系的关键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将《邓稼先》《回忆鲁迅先生》等视作一个单元主题,《邓稼先》记录了爱国科学家邓稼先先生心中有大爱,无私奉献,为国家的兴盛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回忆鲁迅先生》则通过讲述鲁迅生活中的小事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贴近生活的、热爱国家的鲁迅形象,这两篇文章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展现了杰出人物的高尚情操,教师在教学时将这类文章放在一个单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文章,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坚定信念、爱党爱国。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单元阅读教学的灵活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学生都是教师教什么,自己学什么,学生只是单纯地接受教师传输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并没有思考的空间,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导致学生“恐惧”语文学科的学习,不利于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提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很多中学教师都开始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将主动权交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氛围,引导学生去发现教材各个文本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确定主题,如此一来就可以深化学生对单元阅读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发现文章中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思考,之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全班或者小组范围内讨论,通过讨论大家可以交流意见,或许可以打开新的思路。不仅如此,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3]。

(三)利用单元主题阅读扩展学生的视野

语文学科的趣味性很強,学生的主观意愿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时要从单元主题阅读课文内容着手,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同一类型的文章,并从不同的角度来对文本进行分析,在阅读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教材文章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在推荐文本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灵活进行选择,注意在确定选文类型之后教师可以将任务分配到每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要给出阅读汇总表,并按照表上制定的计划进行扩展阅读,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文章主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学会灵活应用课堂上所学到的阅读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4]。

(四)借单元主题教学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相比于其他的阅读形式,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指向性会更强,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阅读的目的性也会更强,首先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感知同一单元主题下文本内容之间的相似之处,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地对文本进行探究,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诗两首》《女娲造人》和《寓言四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单元主题阅读,首先自然是要给学生说明本节课学习的目标:一要理清文章结构,能够精准地对文章脉络进行把握,要熟悉文章中涉及到的故事情节;二是要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想象文章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三要留意文章的行文特点,作者在写作时用到的修辞手法等,以及文章涉及到的童话、寓言、传说和诗歌等问题知识,并简单归纳不同文体的特点及其表达的精妙之处;最后学生要在小组范围内分享自己阅读不同文章的感悟,归纳出单元主题的整体思想。在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之后就会更好地深入到文章阅读过程中,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并提炼出本单元的主题[5]。

(五)整合文本内容,准确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不同的课文表达的思想经常会有相似之处,单元主题的设置则是将表达同一中心思想的文章汇集到一起,让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文章。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去探求单元课文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家国情怀”主题下教师可以将《黄河颂》《最后一课》《土地的誓言》《木兰诗》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赏析,首先学生不难发现此单元主题为“家国情怀”,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这个视角去阅读文本,并感悟不同文章的相似及不同之处。通过阅读学生可能会经过思考归纳出以下内容:《黄河颂》的创作形式颇为独特,它是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赞颂黄河的,作者借此来赞颂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土地的誓言》的行文则比较通俗,它让作者产生如临其境之感,带领读者走进“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大地,让学生去切身体到作者的思乡之情;《最后一课》可以让学生通过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忠诚中感悟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讓学生能够从这种浓烈的爱国情怀中受到启发;《木兰诗》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北朝民歌的气势磅礴,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画面感,让花木兰这一形象跃然纸上,同时也让学生从文中所透出的保家卫国精神所感染。这一单元主题的设置可以利用“家国情怀一线牵”的联系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接受爱国文化的熏陶,从而达到丰富学生的爱国情感的效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阅读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初中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还不是很丰富,他们需要教师的引导才可以逐渐走进语文的世界,打开语言学习的大门,因此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学生之后语言学科的学习和表达能力的提升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核心素养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炼主题、抓住不同文章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或者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办一些创新性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阅读中来,通过阅读学生不仅可以将自己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同时也可以让自己的课外知识得到扩展,进而逐步提升自身的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郭国华.初中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探讨[J].读书文摘(中),2018(11):78-78.

[2]张青.初中语文主题单元整合阅读教学探略[J]. 电脑乐园·信息化教学,2019(3):199-199.

[3]刘宝玲.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探究[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7(4):67-68.

[4]梁玲飞.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系列课型初探[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20(3):42-45.

[5]刘志毅.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新教材单元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教师版), 2019(10):108-109.

猜你喜欢

单元主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实施整体教学 落实语用训练
初中语文作文单元主题教学引导写作的有效策略研究
“单元主题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对英语单元主题实践作业的思考和探索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