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案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2021-04-13陈慧玲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3期
关键词:生活案例道德与法治小学

陈慧玲

【摘要】在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愈发重要。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道德与法治课程关乎其将来的成长是否能正向发展,关乎其社会观、学习观及人生观的形成,因此作为该类课程的教师应对其予以相应的重视。同时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逻辑思维还处于开发阶段,因此如何利用专业技能和教学经验提升学生课堂知识吸收率是学生道德与法治成长的关键。而实践证明,通过生活案例教学方式,则能有效打破这一藩篱,不仅能较好提升学生课程参与度,还能拉近学生同课程知识、教师、同学及家人等之间的距离。于此,文章依托笔者自身教学经验,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生活案例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生活案例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3-0005-02

從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和内涵可以看出,该类课程的内容均源自于生活题材[1],所以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应把握好这个源头,以学生为主体,课程内容为核心,融入一些生活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这些实际案例看到该课程体系的本质,让学生认识到应如何“为人”,如何进行社会活动,以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和思维,进而达到该类课程体系开展的预设目的。

一、生活化案例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意义

一方面由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感知能力较弱,难以深入感知课程体系,难以理解其中深奥知识,进而课程知识转化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当前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学生面对的诱惑不断增多,再加上学生身心还难以识别其中的“益与坏”,容易受不好的观念和行为的影响。据此,生活实际案例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具有现实而积极的意义:其一,在拉近课程知识同生活之间联系的同时,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的感知课程,从课程体系和生活案例中汲取更多营养;其二,可营造更加活跃的教学氛围,降低课程体系的枯燥性,提升学生课程参与兴趣,进而达到提升课程效率的目的;其三,可让学生拥有一定的情感体验。通过将生活案例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可提升情感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对课程知识拥有更深的认知和理解 [2]。

二、生活化案例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原则

实践证明在遵循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生活化案例教学,除了能提升其效用性,还能让其更加有依据和针对性,因此教师在进行生活案例预设前,需注意原则的使用[3]。具体而言:首先,要遵循生活原则。即要从实际生活中取材,以提升案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其次,要遵循趣味化原则。教师在选择生活案例时,要充分参考学生偏好,选择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案例,以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其以更好的姿态投入教学活动;再次,要遵循多样化原则。教师在思想上应坚持多样化,以丰富案例类型,以保持案例的新鲜感,从而让学生对案例始终保持一颗好奇之心;最后,要遵循现代化原则。即教师无论在案例收集环节,还是在案例融入环节,都应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工具,可拓展案例的选择范围,加深学生对案例和课程知识的认识。

三、目前生活化案例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应用的问题分析

(一)案例应用缺乏一定合理性

尽管目前小学阶段案例教学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从一些相关教师生活案例的应用方向和模式可以看出,其仍存在一定缺陷:一方面一些教师在对生活案例的理解产生一定偏差,固有认为只要课堂案例够多,够丰富,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殊不知这些案例可能同教材切合度不高,可能引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困惑;另一方面一些教师为提升教学过程中的效果,竟然随意编造一些生活案例,这样固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由于其缺乏一定来源依据,因此其在道德与法治渗透上,难以真实触及学生心灵,引发其共鸣。

(二)轻实践重理论

目前,尽管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已经全面展开,但受到传统教育意识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学科理论仍在课程体系中占有大量比重。尽管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融入了一些生活案例教学元素,但其课程实践的比重仍较低,而这不仅降低了生活化案例的应用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四、生活化案例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应用途径分析

(一)丰富生活化案例的选择

从生活案例的整个应用流程可以看出,其在道德与法治中的效用的发挥,不仅需要一定的质量支撑,数量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这样才能带领学生进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深处,让学生通过同生活案例对话,了解该类课程的实际。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应深入日常生活,从实际生活中提炼案例,从与学生实际相关的事件去发现有效案例,以在丰富生活案例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类文献调查工具,调查同小学生关系密切的法治案例,并将其中涉及的道德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最后,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工具,如“两微一端”,从其中筛选既符合学生成长,又符合道德课程内容的生活案例。通过以上的方式,既能丰富生活案例渠道,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案例支撑效果,让学生在课程案例中学有所获。

如在进行《我们的国土》课程教学时,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我们国家的雄伟壮观、美丽动人、内涵丰富,教师在进行该生活案例收集时,具体可以从几个维度进行:维度一,利用实际生活中地球仪上的世界地图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一份厚重;维度二,教师可以利用衣食住行四个角度,分别向学生展示在辽阔地域上,国土的魅力;维度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以海陆空三角度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进入国土视界。这样学生在多个维度感官冲击下,对国家国土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进而产生保护这一片土地的欲望,进而喜爱这一片土地,爱护这一片土地,从而达到本课程教学的目的。

(二)优化生活案例的课程融入

事实上,目前有很多好的案例可以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能帮助学生进步,让其向着理想的方向成长,但由于将其实际融入课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既要考虑融入方式是否能激发学生案例参与兴趣,又要考虑是否会引发学生的不良效仿。因此,相关教师应重视生活案例的课程融入:首先,要明确案例融入的目标,即定位课程体系相关知识点,以提升案例同课程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其次,案例融入要参考学生的偏好,不能偏离学生实际需求方向,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学生,与学生深交“以心换心”,进而了解学生所思所想,进而为案例的导入提供一定支撑;最后,要打磨案例实践环节,如导语部分及小组讨论部分等。

以《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为例,在进行该章节课程教学时,教师在进行该课程融入时,一方面要用真实的案例,一方面要做好案例的融入,以引起学生对其的重视:首先,教师可利用权威机构来进行生活案例融入,如邀请派出所民警到班级讲授毒品的危害,并配合民警列举各类学生吸毒的真实案例,以加深学生对毒品的认识和了解;其次,教师在学生兴趣基础上,可进行生活小实验融入,如设置一个蜡烛燃烧实验,试验品有蜡烛,白色遮擋物,具体过程:让学生观察这个蜡烛燃烧过程是否会熏黑白色遮挡物。在学生观察完后,会发现白色遮挡物有被熏黑的痕迹,这时教师趁热打铁告知学生,这个蜡烛熏黑白色遮挡物就好比我们抽烟一样,这些烟气会进入我们的肺部,熏黑它让它生病,进而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通过以上的方式可较好达到本章节的道德意识,让其远离烟、酒、毒品。

(三)强化生活案例的解读

实际上,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内容实质可以看出,其全部内容几乎都源自于生活,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4]。再加上教师生活实际案例的融入,若不对其进行恰当的解读,可能会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疑惑。教师在进行案例解读时,应深入社会和学生群体,一方面了解目前社会对小学生的成长期许,一方面了解学生思维情感的变化趋势,以对案例进行多维度解读。此外。还要保证解读的知识或者道理与小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相符,使小学生能够通过对生活案例的理解,牢固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

以《中华民族一家亲》课程教学为例,在进行该章节教学时,教师应在现有基础上,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对各个民族的看法,并以此为基点,对生活案例进行解读。同时,若班级中有少数民族的同学,可让这些学生现场讲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特色等,进而让班级学生对少数民族有更加直接的认知。此外,教师除了可以讲自己的亲生经历,还可以让一些学生讲解自己在旅游或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少数民族,在提升学生课程参与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对少数民族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让学生为我们民族之间的友谊而感到快乐和幸福。通过这样的解读方式,能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情感体验。

五、结语

综上,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体系中融入生活化案例,无论是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还是培养学生整体素养,都拥有较好的效果。因此,相关教师应对其予以相应重视,积极探寻更多生活案例融入方式,要主动转变自我观念,补齐自身短板,丰富自身技能素养,以为学生营造更好的道德素养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尹衍君.浅谈新形势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如何创新发展[J].品位经典,2020(10):77-78.

[2]李玉香.浅谈体验活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55.

[3]郑术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实践——评《小学道德与法治可以这样教》[J].食品科技,2020,45(8):311-312.

[4]唐燕.为什么从事德育?——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道义动机及其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20(6):8-12.

猜你喜欢

生活案例道德与法治小学
结合生活案例提高道德认知的研究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新课教学中生活案例的导入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