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扣课后习题,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2021-04-13陈晓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课后习题实践思考小学语文

陈晓娟

【摘要】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开始统一使用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语文教材。部编版教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课文选文篇幅有了很大的改变,篇幅大量提升且生字量陡然增加。这一巨大改变使学生的阅读量增大,也增加了教学难度。比较苏教版教材与部编版教材的练习系统后,会发现部编版教材在课后习题上要求明确,目标清晰,教师的教学目标可紧扣习题,并以此为抓手设计重点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言语实践。下面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后习题  作业改革  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2-0154-02

一、课后习题使用现状分析

1.课后习题与课堂教学割裂

课后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支持和帮助。但是现实情况却是教师对课后习题重视程度不够,备课时很少将课后习题作为参考资源,布置作业时也没有将其看作是课内教学的延伸。造成了教学时间的浪费,消耗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2.课后习题处理简单粗糙

细细研读部编版教材的习题系统,不难发现编者设计课后习题遵循的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同一个训练点在不同课文里的要求也不相同。本单元的第二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与第三课《表里的生物》课后第一题均有默读课文,回答问题的练习要求。虽然都是默读,但是仔细比较题目会发现《表里的生物》课后习题的表示是“默读课文,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如果我们仔细推敲,为什么要联系课题?回到文本再读一读,会发现本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不那么明晰,如果默读课文后就概括主要内容,根据笔者对学生的了解,因为能力的限制,他们往往不是重复啰嗦,就是概括不完整。细细去读课文,会发现本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不止一次出现,随着时间推移,故事在发展,作者的情感也在变化。在备课时,老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题“课文围绕表里的生物,在这些时间节点发生了什么?小组合作画出相关词句,填写表格。”课堂实践证明,学生在老师提供了支架后,很顺利地概括出文章说了一件什么事。由此可见,教师备课时不能准确把握语文要素的训练点,认真推敲课后习题的每一个字,把这道题生硬地“植入”教学某个环节中去,采用“以练代讲”的形式,效果一定不好。

二、课后习题的价值定位

1.课后习题是单元语文要素的落脚点

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指向阅读的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的”,这就提示教师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论说類文章常用的表达方法,不仅要敢于表达观点,还要有理有据说明观点。围绕这个要素,我们可以梳理下本单元课后习题的落实情况。第五单元的每一课第一题均以“读”设计题目,《两小儿辩日》课后习题第一题要求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表里的生物》则要要求默读课文,完成相关练习。由此可以看出,统编版教材在课后习题的编排上,能够有层次、有目的地帮助学生积累与训练语言表达。本单元精读课文的课后习题均有一题指向“体会文章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比如《两小儿辩日》第四题“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怎么说明自己的观点的?”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题是这么表述的“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几个事例?每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2.课后习题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抓手

部编版教材中理解性习题数量最多,所占比例最大,教师应将这一类习题作为重点,注重方法的指导,而不是仅仅告知学生答案。笔者执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备课时把课后第二题“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几个事例?每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作为课堂教学的主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寻找答案。其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将三个事例比较,以表格的形式梳理三个事例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三个事例采用了相同的叙述顺序。教师用一张表格来呈现课后习题“作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哪些事例?每个事例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学生默读课文后填写表格了解到作者用了三个事例来说明观点,“波义耳无意中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受到启发发明了酸碱纸;魏格纳对地图的观察,偶然发现各大洲的相似性,研究结果产生了“大陆漂移理论”;奥地利医生从儿子梦中眼睛的倒转中推断睡眠的一般规律,即睡眠者的眼睛旋转。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意识到三个事例虽然内容不同,但都是科学家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探索,事例与观点紧密联系。从而理解为什么选用这三个事例。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不过是一个例子”,教师紧扣课后习题设计的这个学习活动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写了什么”,还让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写的”,从中总结出构成句、段、篇的规律,对今后的写作也有益处。

三、课后习题的实践思考

1.研读课后习题,定准教学目标

课后习题从朗读训练、理解内容、语用三个方面有梯度地呈现出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备课充分、深入解读“课后练习”可以定准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给学生更多深度学习的时间。以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两小儿辩日》为例,文言文学习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读。《课标》中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笔者把课后第一题“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为了完成这个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读得不熟到读流利、读正确,读出文言文的韵味,一节课设计了三次朗读指导。第一次读,解决读正确的问题,重点指导“为”的读音。在《学弈》中“为”有两个读音,这篇课文“为”出现了三次,分别是“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孰为汝多知乎”三句中都有“为”。结合前一课学习经验,结合注释,学生发现这三个“为”读音为weì。第二次朗读指导,练习长句子朗读,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尝试画停顿符合,再读给同座位听。第三次朗读用来指导读好辩论的语气,重点指导反问句的朗读,让学生把“乎”加上重音读一读,自己感悟这样读的好处。以上教学环节紧扣课后习题设计,以学生反复地读代教师串讲,能引导学生自觉与文本对话,达到能读的目标。

2.研读课后习题,精选教学内容

部编版教材课后习题编写设计有一定开放性和弹性,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精选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比如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在课后安排了阅读链接、小练笔、选做题等,这些都是教师备课资源,针对不同孩子的学习需求,设计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使学习变得有趣起来。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为例,这课可挖掘的教学点非常丰富,笔者注意到课后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一个观点”,这题主要指向“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这一核心价值。学生学习《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体会到作者如何用三个不同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把议论文“有理有据”“用事实说话”的特点深植在脑海之中。编者安排了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事例说明一个观点”作为本课的巩固和运用。基于此,笔者设计仿写练习,让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试水”。具体教学环节摘录如下:

板块二:聚焦具体事例,学习写法。

(1)默读课文3~5小节,想一想:作者为了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举了哪几个事例?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伴交流一下。

(2)作者写了三个具体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现在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提一提呢?

预设:为什么要用这三个事例来证明呢? 这三个事例可以证明他的观点吗?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安排事例的呈现的呢?……

(3)这三个事例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能不能印证观点呢?

在寻找共同点的过程中,学生在比较中会发现:“都是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都经历了追根求源的过程”“最后都得出了真理”。

(4)追问:为什么要选三个例子,选择一个或两个不行吗?为什么要选择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例子呢,选择都是物理学或医学方面的不行吗?

(5)总结写法,出示课后习题小练笔,提出具体要求:①选择用3个事例来论说观点,选例要紧扣观点。②选择例子时要努力选择不同的角度、不同时期的典型事例。③不同事例之间加上过渡语,注意表达有序,语言流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小练笔”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品析词句、小组讨论,懂得作者选取的三个事例是基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的需要,可以学以致用,紧扣观点选取合适的材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由此可见,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后练习,紧扣语文要素,指向迁移运用,真正将“练笔”落到实处。

綜上所述,课后习题是一线教师用好新教材,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抓手,我们应深入研究,正确解读,灵活运用。笔者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深度学习理念指引下,备教材、备学生,设计鲜活的学习活动,在言语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冰瑜.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初探——以一、二、三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教师,2020(34):33-34.

[2]廖雅欣.小学中段语文阅读合作学习方式指导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20.

猜你喜欢

课后习题实践思考小学语文
基于儿童立场,让课后习题变变样
统筹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教材编写的实践与思考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国有企业落实中纪委“三转”要求的实践与思考
微课教学在成人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初中数学课后习题设计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