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在中职语文课程中的有效应用
2021-04-13赵振红
赵振红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职业教育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实现教学重组的关键途径之一,基于职业学校育人特点,彰显出中职语文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全新目标。因此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以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专业成长方向以及个体需求,从而体现出语言的实用性特色,进而促进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入手,讨论其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中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并带动学生职业能力的切实增长。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职业教育 中职语文教学 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2-0193-0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对于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课程实用性成为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考察方向,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合理配置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在获取语言知识的过程中,能够顺利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行为能力,并在实践应用中增强对于知识的了解。为此,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具有一定的情景性、交互性、应用性特征,如此才能够在最大限度上贴近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提升其在未来工作岗位中利用语言技能解决工作难题的能力。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原则
(一)关注活动设计的情景性原则
职业学校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一线阵地,其课程开设目标更多的集中在强化学生职业素养,以及助力学生专业的进阶成长方面。因此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体现语言教学的情景性特征,根据学生的需求不同,来设计相关的语言实践场景,以此满足学生未来在各种情况下应用语言知识的实际需求。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来为其设置求职面试、工作交流、述职报告等多种形式的语言情境,除了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得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职业需求。
(二)体现活动设计的交互性原则
语言作为一项信息载体,其最关键的功能之一,是支持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表达或是信息的提取。因此在进行实践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等方面体现出语言教学的交互性特征,例如:
1.人际交互。“人际”体现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彼此交换问题看法以及學习观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取长补短,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意识,使其提前适应在集体环境下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此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更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信息交互。在学生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其不光要通过语言进行精确的表达,更多的是需要借助文字来获取自我提升的关键信息,以此不断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当以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桥梁,引入更加丰富的资源信息来对教材文本进行补充与完善,使学生能够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来整体强化自身的信息提取能力。
3.能力交互。学生由于自身的学习基础不同,其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能力特长也存在客观差异。因此教师设计的活动形式应当考虑到学生能力的交互性,除了保证每一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性之外,也要注重不同能力之间的合理搭配,使其能够通过相互合作来解决超出自身能力水平之外的难题。
(三)遵循活动设计的应用性原则
职业教育语文课程体系中,包含有白话文、古诗词、现代诗歌、文言文、应用文体写作等多种不同的文学体裁。不同文本内容蕴含的知识信息不同,针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教师应当在综合考虑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基础上,着重突出语文教学的应用性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提取文本材料的相关要素,以此满足学生的能力发展目标。例如在《实用文体写作》这门课程,在文种和文体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社会各行业特别是基层单位从业人员的实际需求。教师在讲授这些特定用途的文章,与工作学生实际相结合,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兴趣,学生能够很快地掌握实用性文章的写作要领,可用性和操作性受到学生欢迎。
二、综合实践活动在中职语文课程中的有效应用
(一)明确活动目标,设定教学计划
活动目标是保障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语文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能力需求,来明确教学活动最终所需要达成的实践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安排活动细节,并制动周密的活动计划,以此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获得相应的能力成长。除此之外,教师该需要关注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确保其语言能力获得提升的同时,也可以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更好地服务于其专业成长。
例如在学习《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文章通过对自动化背景下生产工业的思考,阐述了“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以及现实价值。而文章当中表达的各种观点,不仅阐释了中职学生需要具备的价值观念,更是能够在其今后发展过程中不断纠正其职业心态与思想,使其对于劳动价值形成更加清晰的认知。为了能够有效彰显文章的思想内涵,教师将“品读匠心”作为活动开设目标,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通过网络、杂志、新闻等各个渠道,收集与自身专业相关的代表人物,并以建立“人物档案”的形式,对其工作经历、主要贡献、先进事例进行文字说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出各自特长,从资料“收集”再到“创作”等各个环节展开明确的分工合作,同时还能够通过不断交流来加深对于“工匠精神”的深刻认知,从而使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够紧密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并根据学生各自的能力基础,展开相关的应用联系活动。
(二)基于活动主题,设定教学方向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为了体现出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育人特征,也就是避免学生将目光停留在教材理论层面,而是通过亲身体验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因此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围绕活动主题来设置明确的教学方向,通过层层递进式的活动指引,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逐渐发生变化,从而在建立起扎实文化体系的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对于社会与生活形成正确认识,并积累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以文言文课文《兼爱》为例,作为墨家学说的代表性思想,“兼爱”的提出对儒家的“爱有等差”观点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不光对“兼爱”思想形成了崭新的认识,更是将其作为一种文化理念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当中。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作为活动主题,结合企业的真实工作案例,将墨子思想中的“兼相爱、交相利”,从古代“圣人治国”的角度迁移至当今的企业管理当中。这样的形式不仅有助于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加深其对文章思想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宣扬正确的职业态度,使其在步入工作岗位后能够自觉约束自身行为,从而展示出更高的职业素养。除此之外,活动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入不同的工作案例来支持学生进行对比讨论,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的企业管理制度,来推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深度融合,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到职业特点,也能够锻炼他们的专业素质,为日后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结合实践任务,设定教学情景
在明确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目标以及相关主题之后,教师还要为学生搭建开放性的活动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任务当中,并在活动期间展现出更为强大的主观能动性。为此,教师需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基础上,有效地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投放相应的话题资源,引导学生将学习目光转移至现实层面当中,并更为主动的对语言知识展开应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针对中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教师可以结合各种类型的工作场景来为学生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以面试求职为例,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根據学生个人意愿将其分为“求职者”与“面试官”两个小组。其中“求职组”学生需要根据自身的真实情况来书写一篇求职信,并在“面试情境”中使用简短的话语来介绍自身的职业优势以及专业特长;而“面试组”学生则需要基于自身对于专业的理解,尽可能设置合理的问题来向“求职者”进行提问。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于语言的应用能力,同时还能够基于不同角度来加深学生对于职业的理解程度,使得语文教学能够在学生未来就业发展中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分析了综合实践活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设计原则,进而以此为基础,分别从设定教学计划、设定教学方向、设定教学情境等几个维度讨论了综合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措施。最终总结了活动开设关键在于遵循语文教学的应用性、情境性、交互性原则,并突出任务主线、教师引动,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多层面、多角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能够为学生在未来职业成长中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林伟赠.综合实践活动在中职语文课程中的有效应用[J].当代职业教育,2013(6):61-63.
[2]王志生.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7(12):52-55.
[3]吴冬霞.浅谈综合实践活动在职教语文课程中的运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