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主动参与
2021-04-13宋霞
宋霞
【摘要】数学作为学生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其课程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否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已经成为数学课是否合格的主要标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强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知识,采用参与式教学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参与式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9-0090-02
一、构建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的意义
针对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教学问题,教师可以运用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中以学生为根本,并且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满足他们的不同学习需求,根据每位学生学习优势的差异性来提高整体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此外,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中可以帮助他们尽可能多的探索数学问题,在此过程中随着他们课堂参与程度的不断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和长处也能得到良好的发挥。由于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就会导致他们在多元智能方面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而在参与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在实际探索中发展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教师也能够根据他们的表现来进行评价的多元化发展。
二、构建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策略
1.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积极的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调动自己的耳朵和眼睛以及嘴巴等部位來开展更为积极的思考。首先数学教师为学生营造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氛围,能够让他们感受到团结、友好,进而让他们在日常学习中也表现出更为积极的表现。反之,如果教师所呈现的是一个相对消极、沉闷的教学氛围,就会导致学生上课时表现出一种情绪低落的心理状态,进而降低对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因此,数学教师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是十分重要的,在参与式数学教学课堂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感受到有吸引力的教学氛围。
在我们开展新课导入这一教学步骤时,就可以充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来创设参与式的教学情境,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认识经验出发来开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比如我们在教学“长度单位”这一课程时,就可以带领学生在身边寻找常见的物品并判断它应当使用哪一个长度单位,同时鼓励全班同学分成数学小组来进行组间的比拼。首先为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长度单位,首先我们要找一找身边有哪些常见的学习物品或者生活用品呢?”此时学生都会争前恐后地回答有“橡皮、文具盒、铅笔、课桌以及水杯”等等。那么学生在这种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就更能充分理解长度单位德育有效应用和实际意义了,从而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参与程度和课堂学习效率。
2.师生共学——尝试参与探究学习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运用的是填鸭式教学,只是让学生听讲并进行练习,并没有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的讲解过程中来,以至于他们可能认为自己理解了知识点,但在做数学题时却没有了思路。此时数学教师应当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通过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以及动手操作机会,并为他们做出相应的指点。比如数学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堂中的自主探索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点通过自己的理解并结合教材进行进一步加工,来调动他们参与到课堂探究上的兴趣,通过小组内彼此间的观察对比来获得更多有关数学探索的经验。
我们可以在引导学生学习“克与千克”这一数学课程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积极探索生活中哪些物品是以克为单位,哪些物品是以千克为单位的。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学生,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老师手中这个黑板擦,大家认为它有多重呢?”此时学生有的进行观察、有的进行与其他物品的对比。经过一系列的操作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汇报,在此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积极指出他们在思考过程中的特点。在学习“时、分、秒”这一课程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通过数学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学习课本上的相应内容,并要求他们在小组内积极讨论如何认识钟表中的时分秒单位换算,有哪些好的做题方法来进行组内分享,最终数学教师带领他们汇总出最终有关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部分,并根据学生的理解来划分他们在探究、练习中容易做错的知识点。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课本中相应的数学知识,还在积极参与的探究过程中增长了自己有关数学知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知识内化——多种形式课堂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想真正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课堂参与程度,就要运用一切能够带动学生求知欲望的方法来帮助他们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消化。并且以多种教学形式来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给学生,并运用课堂引导的方式鼓励他们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质疑,有了质疑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兴趣,我们可以带领学生以互相讨论和彼此竞争的方式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当带领学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数学课程中,课本中有这样一道数学练习题,题目中给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象,问它们各有几个面。有些同学说是四个面,有些同学说是六个面,那么此时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向他们提出问题“我们手边有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物品吗?”学生列举出“文具盒、粉笔擦、课本、粉笔盒”等等,“那么我们来数一数它们有几个面不就解决这一问题了吗?现在请学生选一个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物品,看谁数得又快又正确。”此时他们都在与其他同学处于相互竞争的关系,在竞争性和探究性的多种形式课堂中提升了自己的数学参与程度,并提高了自己对于正方体和长方体特征的掌握效率。
4.数学应用——课堂参与知识巩固
在学习完相应的数学知识点后,数学教师就应当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之后也应当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及时的复习,按照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来对新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在此过程中对数学课堂进行良好的巩固也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比如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复习方式分享给大家,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掌握高效复习的经验并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同时这也很好地促进了高质量学习的良好落实。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通常都是从教材最后的“复习巩固”一栏中找到针对知识点的练习题,让学生去做,做完后教师进行改正。如果是在参与式教学的数学巩固背景下,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同桌之间或者小组间的互相评阅和改正,让组内学习较好的同学为大家讲解相应的数学题目,并要求每位同学都整理对应的做题思路,将从前的集体评判转化为学生之间的互相审阅和改正。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借鉴了其他同学的复习方法,还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得到了自己的学习经验。
当我们带领学生学习完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后,可以鼓励学生举手自主将自己所做的练习题分享给学生,由大家一起来点评。并且设置对应的点评规则,不论是被组内成员推荐的还是自愿来分享自己练习题的,都应当给予一个奖励积分,并且积极举手点评的同学也会获得一个积分。那么这些积分会在教室中的数学学习展示栏中进行公示,当学生的积分达到一定数值时可以兑换一个文具用品作为奖励。通过学生积极的参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进一步提高。
5.知识整合——引导学生课外参与
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依据,但要想让学生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就應当充分发挥数学教材的作用来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比如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为班里的学生出一些练习题目,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也大为提高,随后数学教师再对练习题进行改善。
当我们引导学生学习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后,就可以让学生将复习活动的形式进行阅读并理解,将练习题目的经典类型和大致要求也具体地罗列清楚。那么学生在出练习题时就会首先回忆一遍与分数有关的数学知识点,其次还要自己逐步算出对应的答案并判断是否题目是没有标准答案等等。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帮助他们找到练习题的难易程度,是否对本班学生的数学复习有一定的帮助,大多数同学能否回答正确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搜集数学题目就做到了对知识的掌握与复习,还能够通过彼此间的讨论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业点评能力,进而引导他们在课外参与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应用。
三、结语
在小学这一学习阶段中,很多学生想要更充分地学习数学知识但又觉得费力,这是由于他们没有在训练过程中形成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的习惯所导致的。在此时期,教师既要给学生灌输基本的数学课堂知识,又要根据他们的学习特点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进而促进他们能够将自主学习能力融入到数学学习中,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促使小学学习生活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崔亚倩.浅谈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的构建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4):182.
[2]栾利红.分层—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8.
[3]李西.小学数学参与式教学有效性调查研究[D].合肥师范学院,2018.
[4]马海芳.互动为主、实践参与、高效建构——试论“电子白板”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7(2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