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教育理念

2021-04-12胡才众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科学评价因材施教孔子

胡才众

内容摘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述了孔子与弟子论述各人的抱负,描绘了一幅孔子循循善诱的画面。作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在这篇文章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师生平等、因材施教、科学评价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孔子 师生平等 因材施教 科学评价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记述了孔子与弟子论述各人的抱负,描绘了一幅孔子循循善诱的画面。作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在这篇文章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一些教育理念,具体包括师生平等、因材施教、科学评价等三个方面。

一.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

在封建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师生关系,是受封建等级制的制约,并服从封建统治阶级的教育目的的。如《尚书》所记:“朴作教刑”和《学记》所载“夏楚二物,收其威也”,说明教师可对学生施行体罚。教师被纳入“天、地、君、亲、师”的序列,学生就只能恭敬从命,不能反问质疑。学生对教师则必须绝对服从,只能听而不问、信而不疑;稍有违犯,就会受到教师的责打。这种人身依附、依靠棍棒维持学校纪律,压抑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状况,是封建社会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而在《侍坐》中却体现了孔子与学生互敬互爱、平等相待的理念。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侍坐》包括三个部分“问志”、“述志”和“评志”。三个环节中都体现了孔子心中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都是孔子的学生。由于孔子心中有师生平等的理念,所以在“问志”时孔子能够态度谦和地对学生说“以吾一日长乎尔”,孔子不是把自己放在老师的位置,而是放在比学生年长的位置,而且希望学生“毋吾以也”。接着说“如或知尔”,假如自己了解学生。这样就使孔子和学生置于一个平等的位置,使孔子与学生的谈话有了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正因为孔子有师生平等理念,所以在接下来的“述志”中四位学生才能畅所欲言地阐述自己的理想。

师生平等还体现在孔子对待所有的学生都是平等待之的。在教学活动中大多数老师总是喜欢让发言积极的学生发言,对沉默寡言的学生往往置之不理。可是孔子却让每一位学生都“述志”了,当别人在认真“述志”时,坐在一旁“鼓瑟”的曾皙孔子也让他“述志”了。孔子并没有因为曾皙的不认真就对他置之不理或大声呵斥。别人在“述志”时曾皙却在“鼓瑟”,可是当曾皙问孔子的志向时,孔子却能耐心地回答“吾与点也”。如果孔子把自己置于师者的地位,怎么可能把自己的理想如实地讲给学生听?很多老师对于调皮学生的问题不但不理不睬,甚至可能是恶语相向,大加嘲讽打击,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

此外,在“评志”时,孔子对每一位学生的“志”都加以了点评。也许有人认为孔子对子路的“志”所持态度是嘲讽、挖苦。我以为“哂”应该是一种微笑。由于子路为人直率,其志向有倾向于战,孔子只是希望子路态度能够谦和一点。

这一切都是因为孔子心中有师生平等理念。《论语·述而》中有这样的记录“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可见,孔子对学生是坦荡的,更是平等的。孔子的师生平等理念是一以贯之的。孔子的“平等思想”不仅体现在对待每一位学生,而且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二.因材施教的教育措施

教师有了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才可能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措施。在《論语·先进》中记载了一段这样的话: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这段话中就体现了孔子针对子路和冉有不同性格特点实施了不同的教育策略的理念。而《侍坐》中孔子“评志”的环节就更加鲜明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在四人“述志”之后,孔子针对四人的性格特点一一作了点评。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认为子路为人过于轻率,在治理国家的理念方面又缺少孔子所推崇的“礼”,所以孔子会“哂之”,孔子希望子路为人再谦虚一点,在国家治理方面以“礼”治国。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了冉有讲的同样是国家大事。冉有长于政事,虽然治理的国家面积只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达成的目标是“使足民”,对于“礼乐”则“以俟君子”,但是却过于谦虚,从中可以读出孔子在表扬其谦逊的同时,也批评了冉有不该畏缩不前。

“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指小,孰能为之大?”这是孔子对公西华的评价。“非曰能之,愿学焉”可见公西华为人更谦虚。“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可见公西华通晓礼乐。在孔子心目中,“礼乐”才是大事,“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在孔子看来诸侯祭祀、会盟、朝见天子是国家的大事,这些事情正是“诸侯之事”,作为臣子协助君王主持这些事物是应尽的职责,也是孔子一直推崇的“礼乐”之事,而公西华正擅长这些事情,所以孔子认为公西华可堪大用,于是极力鼓励公西华勇挑重担:“赤也为指小,孰能为之大?”

而对于曾皙的志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可见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认可。曾皙向孔子描绘了一幅春日郊游图,表明自己的志向在于徜徉山水之乐,不在于从政,体现了一种超然于世的思想情怀。孔子的思想中一直是倡导积极入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孔子认可的不是曾皙的人生志向,认可的是作为曾皙这样性格的人适合超然于世的人生志向。曾皙与前三位学生性格完全不一样。当大家在述志时,只有他在鼓瑟;当大家离开时,只有他问孔子对那三位同学志向的看法。正因为如此,孔子认为超然于世的志向适合曾皙这样旷达洒脱之人。

孔子对于四位学生进行了“评志”,既肯定了各人的志向,也指出了他们的不足之处,这正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典型案例。

三.科学的评价体系

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在教育中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价。有了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措施,在教学结束时还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自古以来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是“严师出高徒”,对于学生的评价是以严格为主;在学习了西方教育理念之后开始倡导评价中的鼓励、赞赏教育,评价学生以鼓励、赞赏为主。这两种教育评价体系过犹不及。孔子在《侍坐》中向我们展示了应该如何评价学生。

子路曰:“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体现了直率、自信的性格特点,孔子认为子路过于自信“其言不让”,所以孔子“哂之”。

冉有曰:“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体现了谦虚逊让的性格特点,孔子认为冉有“唯求则非邦也与”,所以“叹之”。

公西华曰:“宗庙之事,如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体现了更为谦虚,所以孔子对他“非诸侯而何”,所以“惜之”。

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体现了一种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所以孔子曰“吾与点也”。

孔子针对四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其志向的阐述作出了不同的评价,不仅非常契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而且非常科学有效。

总之,《侍坐》中体现了孔子在教育方面的师生平等、因材施教、科学评价的教育理念。作为春秋时期伟大教育家的孔子正是因为具有这些优秀的教育理念,才会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而孔子的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对于我们当下强调传承古代优秀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单位:上海市泾南中学)

猜你喜欢

科学评价因材施教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寓教于乐,打造快乐而有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