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机制

2021-04-12刘田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培养机制自我效能感高中数学

刘田

【摘 要】在新时期的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的亮点就是更加关注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活动的影响。其中,自我效能感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如何优化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逐渐成为教师十分重视的问题。对此,笔者整理了与自我效能感有关的文献和研究成果,并着眼于教学实践开展研究。本文将结合相关的研究结论,具体阐述自我效能感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探索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机制。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我效能感;培养机制

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因素。这一理念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主要是指学生相信自己可以在学习活动中达到特定成就的信念,以及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心。从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不难发现,自我效能感并不是个体行为中普遍存在的品质,而是与特定的任务联系在一起的[1]。同时,自我效能感不是一种技能,而是属于个体认知因素,这一特点表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可以培养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科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恰当的教学策略,逐步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发展。

1   自我效能感對学生学习活动的影响

第一,影响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自我效能感决定着学生对学习行为的选择。受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学生通常会刻意回避那些他们认为超过自身能力的学习任务,以避免失败的产生。具有高效能感的学生,则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第二,影响学习目标的确立。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兴趣水平的影响因素之一。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并制订学习计划。

第三,影响学生面对学习困难的态度。自我效能感比较强的学生,会更加积极努力地参与学习活动,在遇到一定的障碍与困难时,更能坚持下去,并且坚定实现学习目标的信心,即便遭遇失败,也会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改正,直到取得成功。

第四,影响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自我效能感是学生思维模式与情感反应模式的直接表现。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具有较强自我效能感的学生会将注意力集中于任务的要求上,尽可能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发挥已具备的能力,随着学习活动的进行优化与调整各项学习策略[2]。

2   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机制

2.1  合理设计目标,强化成功体验

班杜拉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亲历的成败。也就是说,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是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直接因素。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经历,教师需要关注两项内容:第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恰当的学习目标;第二,鼓励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更多地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3]。

“一题多变”是一种强化成功体验的有效方式。“一题多变”是指按照由易到难的梯度设计一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在解题过程中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一般来说,学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建立自我效能感,主要取决于自己对任务难易程度的感知。若任务过于简单,那么学生即便可以顺利完成,也难以产生强烈的自我效能感。而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可以使学生在完成后产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在一题多变练习中,通常需要对一个问题进行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的变式,从而使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在数学活动中强化自我效能感。如这样一个问题:“α为第二象限的角,且sin α=,那么 tan α 的结果是多少?”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进行以下变式:“① sin α=,那么 tan α 的结果是多少?② sin α=m(m>0),那么 tan α 的结果是多少?③ sin α=m(|m| ≤ 1),那么 tan α 的结果是多少?”不难发现,这组变式问题的难度是逐渐增加的。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产生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

2.2  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趣味教学

学生的心理与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其对自身能力的判断。疲劳、压力大、焦虑等通常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其对自身的能力产生怀疑。相反,保持愉的心情和平静的心态时,学生会更加镇定,保持自信。基于此,教师可尝试采用情境教学法,逐步优化课堂环境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积极的环境中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强化自我效能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在课堂中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以“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为例,教师要避免直接引导学生学习向量运算的内容,可以结合一定的情境开展教学。如教师可以展示飞机的飞行线路图,然后让学生结合位移的合成归纳出向量加法的三角形规则。再以“等比数列前 n 项和”的相关内容为例,在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教师可以利用一个有趣的现象创设教学情境。先让学生拿出一张作业纸连续对折,观察自己最多可以对折多少次。然后,教师可以结合动手操作提出一个问题:一张纸如果可以一直连续对折,在连续对折30次之后,它的厚度是否可以超过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呢?利用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也可以顺势引出教学课题。这样可以自然地完成教学活动的过渡,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从而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增强提供良好的契机。

2.3  组织独立探究,促进自我强化

独立探究是强化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方式。独立探究,可以使学生自主完成数学知识的前测,有效锻炼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并利用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深入学习的准备工作,而且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学习活动的深入推进奠定基础。

同样以“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为例,这部分内容最主要的学习目标就是引导学生体验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组织正式的课堂教学之前,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究活动。同时,为了使学生的探究过程更加有的放矢,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线索。如可以让学生回忆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相关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类比与转化思想,思考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之间的关系,以及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对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计算的借鉴意义。之后,让学生以此为基础开展独立探究活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敢于创新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提升。

2.4  注重榜樣示范,形成替代性经验

榜样示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进步者介绍自己成功的经验,以此来使学生形成“替代性经验”。在自我效能感的构建中,替代性经验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一定的参照标准,并为学习任务的完成助力。在榜样示范机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寻找良好的榜样。通常来讲,学习活动中的“榜样”要能够为学生提供替代性的效能信息,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无疑是最直接、最具象征意义的教育要素,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重要群体。具体来讲,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学习思路,这是强化学生学习能力与信心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这样一来,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合理引导学生。以“圆锥曲线与方程”为例,“求圆锥曲线的离心率”是重要的题型,但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总是找不到突破口。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典型的问题进行引导与示范,让学生思考将离心率转化成与 e 有关的方程,进而推导出公式的方法。在这种方法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得到计算曲线离心率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学生之间的榜样示范同样是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实现自我效能感的强化。

2.5  优化归因方式,维护学习信心

归因方式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又一重要因素。通常来讲,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具体来讲,若学生自我效能感较强,会把成功归因于内部稳定因素,如能力;会把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如努力的程度。反过来讲,归因方式又可以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着力引导学生学习更加积极的归因方式,减少消极的归因方法。

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形成积极归因方式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淡化竞争,自我发展。教师要尽量减少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减少教学过程中的功利性因素。也就是说,学习活动中要减少横向对比,关注学生自身取得了怎样的进步。第二,多元评价。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和反馈。在评价与反馈中,教师应该向学生传达更多积极的信息,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第三,适时指导,积极期望。教师不能无缘无故地帮助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向学生提出积极的期待,否则容易使学生将教师的指导归因于自己能力低,进而影响其自我效能感。

总之,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应该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逐步促进各项育人目标的落实。

【参考文献】

[1]赵爽.高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7(3).

[2]李俊.试论中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初步研究[J].读与写,2017(27).

[3]张雪娇.浅议自我效能视角下数学学习习得性无助的解决[J].中外交流,2017(43).

猜你喜欢

培养机制自我效能感高中数学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