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视角下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1-04-12赵瑞雪
赵瑞雪
【摘 要】当前,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素质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实施素质教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初中生物的学习除了让学生了解基本生物知识,还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更要把学科的素质教育同知识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转变思维模式,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立足初中阶段素质教育视角,深入探究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并给出以下几点建议:提高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构建高效课堂;借助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生活实际;探究式学习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对学生的培养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更重视学生素质的发展。素质教育成为学校构建高效课堂的重点,教师的教学重点也转变为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发展其实践能力。初中生物素质教育强调在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传递生物知识,也需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教什么”转变为学生需“学什么”,让教学过程更明晰、教学效率更高效,重视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年龄尚小,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愉悦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会主动学习,能真正和教师成为一个教学整体,让教师的教学目标更易达成,有效提高教学效率[1]。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教学中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生物学的视频,并引导学生对视频中的内容展开小组讨论。教师还可以让小组之间进行生物知识竞赛,并准备一些小的奖品给获胜小组。学校也可以不定期举办一些公开课,让家长参与课堂中,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鼓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把生物学习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此外,公开课也能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增加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家长、家长和孩子的互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发现、探索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并引导家长配合和帮助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在学校、在家中都有较好的学习和思考氛围,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有效提升综合素质。
2 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
素质的培养是全方位的,学校只是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生活中到处都有生物知识,只有把生活和生物教学联系在一起,学生才能真正提升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运用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在轻松熟悉的氛围中感受和学习生物知识。此外,生物知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生活情境,做一定的预习,遇到问题主动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多思考。如学习人体器官时,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学习动物迁徙时,给学生播放有关动物迁徙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动物迁徙的原因[2]。当学生明白生物知识不是抽象和无趣的,它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就能主动捕捉和发现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并将所学的生物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如在讲解动植物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讓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动植物。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预习中的观察和思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见解。并且教师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要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还可以运用举例的教学方法,用生活中的案例形象描述教学所涉及的动植物,或者把实物带到课堂中,带领学生一起观察和学习。如让学生观察花的组成以及每一个部分的构造,讲解花粉的传播和授精过程等。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观察和学习更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联系生物学习与实际生活,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构建高效课堂
合作探究式学习是一种较为新颖、有效的教学手段。初中生物知识大多能在生活中得到体现,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多关注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生物规律和生命奥秘。在教学中,教师不应急于讲述知识,而应先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观察和思考。还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鼓励小组间进行分析、交流、实践和验证,最后让学生自主得出结论,教师再进行评价和总结。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3]。
合作探究式学习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还要让学生养成定期总结归纳的学习习惯,了解知识的运用范围和运用条件。在开展生物实验活动时,教师不应把实验结论解释得过于绝对,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探究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合理掌握好“收”和“放”之间的联系。其中,“收”是指学生自主探究、操作实验的过程,“放”是指学生整理、归纳经验与知识的过程。
教师要设定多元化的总结归纳方案,让学生在课后习题中、实际生活中归纳与总结,利用在生物探究性实验活动中得到的结论解决实际问题,并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不断发现生活中的生物现象,提高对生物的学习兴趣,牢记生物知识和规律,构建完整的生物知识体系,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逻辑性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
初中生物合作探究式学习中的问题设定要具备梯度性、层次性,让生物知识能够前后衔接。在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相互联系,教师只有遵循梯度性、层次性的问题设置原则,才能够达到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点到面的探究式教学效果。
4 借助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
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只能够通过板书或口头讲解的方式呈现生物知识,但生物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很多理论知识,学生只有在观察、验证实验的过程中才能够深刻理解。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变传统模拟性实验的验证过程,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把抽象的生物发展历程、生物概念等以图片、声音、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有效提高生物教学质量[4]。初中生物知识主要是对人体、生物工作过程、微观构造展开探究,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教师如果能利用信息技术把这些知识动态化展现出来,就能展现出生物知识的趣味性,容易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更有学习的意愿,从而使教学更高效。
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常常是教师在讲台上操作,学生在下面观看,学生难以详细、全面地了解实验过程;有时遇到一些操作难度较大或较复杂的生物实验,教师会采用口头讲解的形式来呈现实验过程,这些导致学生对生物实验缺乏探究积极性,难以形成良好的实践意识。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让学生拥有自主实践意识,知道面对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究、解决。如在开展“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实验过程。当实验进行到核心部分时,教师可以点击后退、缓慢播放等按钮,让学生细致地观察实验核心部分的操作,然后让学生结合视频实验操作步骤自主实践,给予每个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自主实践意识,鼓励学生勇于去探究未知的事物。对于一些如细胞移植、转基因等无法实地操作的生物实验,教师可以利用实验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深入探究生命规律的兴趣,对生命产生新的理解与感悟。
总之,为推进初中新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生物学习,教师要注重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开放性教学,同时构建开放性教学课堂,引导学生形成开放性思维,实施开放性的教学评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生物知识的深入理解,发展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谭永平.中学生物学课程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的教育价值[J].生物学教学,2016(5).
[2]蒋桂林.基于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生物学科素养的思考[J].中学生物学,2015(10).
[3]褚宏启.核心素养的国际视野与中国立场——21世纪中国的国民素质提升与教育目标转型[J].教育研究,2016(11).
[4]蔡文艺,周坤亮.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设计——苏格兰的经验和启示[J].辽宁教育,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