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专业群内涵建设策略与探索
2021-04-12刘福华刘良宫涛
刘福华 刘良 宫涛
摘 要: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是提升专业建设能力的现实要求,也是新时代、新工科、新使命下高职院校面临的重任。本文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内涵建设策略和要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践积极为争创高水平专业群服务。
关键词:专业群;内涵;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定位。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提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明确了加快推进人才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同时教育部刚发布的《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中提出要把握新工科“跨专业、跨学科融合”的建设内涵,要求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也对高等职业院校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当前,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即是提升专业建设能力的现实要求,也是所有高职院校面临的重任。做好专业群建设是走向“双高”的必经之路,也是学校改革发展内生动力的必要路径。但是当前部分职业院校对高水平专业群内涵建设的内在逻辑理解不足,在操作层面上又面临种种困境和疑惑,导致专业群建设较难实现动态和长效发展。如何构建和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我们结合自身专业群建设情况,就如何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高度吻合,从新能源汽车专业群的内涵建设策略与实践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专业群组建逻辑与内涵建设要素分析
专业建设基础的高起点,是高水平专业群的外部表征,从其外部表征来看,就是与同类专业群相比,它在内涵方面具备高起点,从发展趋势来看具备高水平,必须满足“专业群定位准确,对接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要求。
专业群的组群,不是根据教育部的专业目录进行归类,更非各个专业课程的简单拼凑,而是根据区域经济产业链的人才需求进行整合,如川南经济圈、成渝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目前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的基本组建逻辑大致围绕产业、岗位(群)、知识进行专业群的构建。作为高水平专业群组建的关键点就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专业群按照跨专业的原则实现资源的跨界整合,能够较好地满足产业发展对多样化、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能够更好激发专业活力,创新办学机制,形成专业群体优势,是改变传统封闭办学、自成体系的有效途径。
当然,专业群的组群逻辑,也是大多数专业群建设遇到的第一个瓶颈。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调研、对产业链上的岗位技术技能的调研。我院基于区域汽车产业发展态势和人才培养需求调研,将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组建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依托新能源汽车技术优势专业,充分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益,培养复合型人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在高水平专业群内涵建设上,我们主要按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及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专业群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7个要素进行展开。
二、专业群内涵建设策略与路径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多元教学模式育人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地域、产业环境与投入等关系,与行业与市场的融合不足,岗位需求和人才需求调研不够清晰,产教融合深度不够或只停留在表面,人才培養定位不准,采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及专业群优势不明显。为适应新形势下汽车行业跨越式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就需要我们实施全面思政,创新多元、灵活、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产业、行业、企业、专业、职业“五业”合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聚焦学生创新能力、审辩思维、持续发展、沟通合作等核心素养,全面实施“分类定位、分层培养、分段实施”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人才培养质量上,通过与行业、企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深度合作,依据企业需求和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带有区域和行业烙印、融入先进汽车行业文化的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针对岗位群需要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对标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着力学生实践能力锻炼和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实践能力强、勇于创新、具有工匠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积极推广1+X证书制度,参与国家“学分银行”试点。
(二)专业群的课程体系是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课程组合
课程内容涵盖企业工作领域的主要内容,由若干个学习模块为单元组成,使学生通过学习后具有独立计划、作业实施和工作质量检测的工作能力。在新能源汽车专业群课程体系上,应重点探索构建“平台共享、核心互通、方向可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实现平台课程共享,核心课程互通,方向模块课程可选,大力推进“三教”改革,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以适应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要求。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一是实现专业群内必须修读的专业基础课共享。二是实现专业群内各专业核心课共享,实现专业群内专业技术技能的交叉复合。三是实现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打通专业群间的故步自封,实现专业群之间的课程交叉复合。推进汽车技术技能类与智能控制和网联技术技能类、管理经营类的复合,融合工匠精神,通过以上三种方式的整合形成专业群平台必修课程,实现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中高职和专本硕的衔接,需要加强对应调研和体系与标准的建立。
在课程建设上,课程质量标准要与行业标准、国际标准、1+X证书对接,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规范等引入课程内容,加强以能力为本位的活页式教材、互联网+的教学平台、虚拟车间等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三)教学团队建设
当前“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技术,对专业群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更高。为此,专业群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应坚持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的总体建设原则,积极通过“引进+聘任”的方式充实师资队伍,吸纳跨专业、跨行业精英、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如柔性引进学术专家和技能大师为专业群的总体规划导向护航,建设名师、技能大师工作室,打造专业群人才孵化基地;另一方面通过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生产管理等工程项目锻炼,打造产教合一、专兼互融的双师素质,最终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专家领衔、业务精湛、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学创新团队。
(四)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满足专业群建对人才培养的实训要求,满足跨专业的教学资源整合和共享的要求,满足1+X证书制度运行的要求,满足大赛承办的要求,满足社会人才技术技能培训的要求,满足创新与创业、成果孵化的要求。
同时,高水平专业群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应充分实现校企资源共建、共享、共赢,以汽车行业最先进的技术水平为标准,购置先进的设备仪器,保证专业实训的领先性,使学员与行业企业技术技能接轨,与1+X证书制度接轨,建设成为区域开放共享的职业技术技能型培训(实训)基地。
(五)社会服务
加强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服务区域产业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承担经济社会发展责任的体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对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服务方式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应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探索以政、行、企、校创建的汽车产教联盟为平台,实现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科研开发与创新、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孵化等社会服务。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标准还没有完全统一,所以要想实现与世界接轨,就必须优先引入一些国际上普遍认可和接受的资格证书,从而为更好地开展高职院校国际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创造条件。通过职业教育合作与交流,能够积极推动国际跨文化交流,实现优质资源的引入,同时也可以借助于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拓展学校的视野,提升领导的管理能力与教职工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
为此,为进一步深化专业建设内涵,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专业群应积极通过拓国际化项目,引进国际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开发理念,认真研究国外职业教育项目的评价体系和认证标准,积极引入行业、国际在职业教育上的课程体系、培训体系和认证,探索施行师生考取国际认证证书或职业资格认证,培养适应国际竞争的专业人才。
(七)专业群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在职业院校内部建立并运行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有利于帮助专业群树立自我改进、自我提升的质量意识,从根本上保证专业群办学质量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以争取在当前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获得主动权。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适时调整群内专业结构,确保专业群建设与所对接产业链、岗位群发展相适应;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将行业、企业、学校、学生、社会机构作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共同主体,实施内外结合的开放式监控;建立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的专业群内部评估体系,激发专业群内生动力,形成专业群专业自主诊断,自我改进,提升专业群内涵建设水平,建设专业群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三、专业群内涵建设的实践
我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建设在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导下,积极开展行业和区域人才调研,构建新时代、新工科下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以打造特色专业集群为新使命,努力把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细化为建设发展的若干具体行动,实现新作为。依托成渝双城经济圈和当地优质企业,健全产教融合机制,开拓产教融合实体化,形成“1团队+1平台+1实体+1中心+1联盟”的“五个一”专业集群发展思路,深化和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宜宾凯翼、奇瑞新能源、比亚迪、吉利汽车等企业的校企合作,打造1支集“产、学、研、育、训、创”六维一体的专业化教师团队,打造1个新能源汽车技术科研创新平台(宜职院—丰川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打造1家实体企业(宜宾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涵盖汽车保养维护;低功率电动汽车驱动桥研发、生产、销售、运维;嵌入式控制系统开发、技术支持、培训),打造1个新能源汽车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打造1个宜宾市汽车与轨道交通产教联盟。
目前我们积极组建了宜宾市汽车职教联盟,形成了专业群发展的资源整合平台,探索“政产行企校”多元参与的职业教育类型发展新模式;搭建了育训结合平台,在市、国家发改委支持下正建设宜宾市职业技能技术实训(培训)中心新能源汽车分中心;积极践行产教融合下的“双主体育人、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了汽车运用与维修和智能新能源汽车“1+X”证书制度、现代学徒制、社会人才培训等工作,大力开展三教改革,推进职业教育人才供給侧的改革;送培了5位教师到德国参与德国IHK培训师的培训认证,柔性引进了一支以清华大学博士后领衔的教育教学创新创业团队等,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为争创高水平专业群奠定了强有力的支撑。
四、小结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行业、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和高质量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多元参与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坚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创新型、服务型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打造融实训、生产经营、科研开发、设计服务、职业培训鉴定及创业于一体的多功能、高水平实践平台等。高水平专业群的实现,更需要敢于创新,敢于改革,敢于担当,才能办出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平和光.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组建的基本逻辑[J].职业技术教育,2019(19):3-4.
[2]雷久相.基于特色专业群的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路径探析[J].职教通讯,2016(32):3-4.
[3]李忠华.浅析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内在逻辑[J].中国建设报,2020(5).
[4]孟祥安.地方工科院校高职专业院校高职专业建设策略探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0(4):51-53.
课题来源: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新能源汽车专业群内涵建设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ybzyjg1820)
作者简介:刘福华(1970— ),四川宜宾人,副教授,长期从事汽车专业教学与教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