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指向学科素养的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教学实践

2021-04-12张华

校园英语·月末 2021年1期
关键词:语言能力学科素养

【摘要】本文结合课例,着重阐述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如何关注学生语音意识的渗透与内化、关注语言支架的搭建与运用,以及关注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与提升,通过重组教学内容、改变呈现方式、优化学习方式,为学生设计结构化、情境化、过程化的活动,從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升。

【关键词】学科素养;语言能力;语音意识;语言支架;语言思维

【作者简介】张华,浙江省温岭市教育局教研室。

一、前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语言能力是基础要素,是学生形成和发展学习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重要依托。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以及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对学生而言,语言能力主要指的是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说,语言运用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目标和导向。英语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发展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因此,如何推进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笔者在日常的听课调研中发现:教师较重视词汇机械式地跟读和背诵,而淡化学生语音意识的渗透与内化;教师关注语言知识的灌输和讲解,却忽视了学生语感的形成和培养;教师关注自己的“教”远大于学生的“学”,弱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验以及语言实践;教师的教学过程缺乏对学生语言逻辑思维的培养等,导致学生难以得体地使用语言,无法真正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将以一节听说课为例,与各位同仁共同分享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如何关注学生语音意识的渗透与内化,关注语言支架的搭建与运用,关注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与提升,通过重组教学内容、改变呈现方式、优化学习方式,为学生设计结构化、情境化、过程化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升。

二、课例呈现与分析

1. 教学内容:新人教(2011版)八年级Unit8 Section A “How to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2. 教学材料分析:本单元话题是食物制作;功能是能正确描述制作步骤并依照指示语完成任务;语言运用的目标是能用祈使句进行叙事、描述事物以及用“How many/How much…?”句型提问。本课时U8 Section A 1a-1c是本单元的导入部分,需要指导学生学会用英文描述banana milk shake 的制作步骤,因此如何运用准确的时态、合理的逻辑、准确的描述、正确的语言,突出动词及动词短语的使用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

3. 教学设计整体思路:本次教学设计以 “话题”为核心,以“功能”为主线,以“语言运用”为目标,以“任务”为途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出发,组织形式多样的结构化、情境化、过程化的活动,逐层推进、逐块突破,让学生在听、说、读、演、看的过程中去感知、理解语言,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得体地运用语言。在培养学生叙事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每一次经历的感悟、感恩之情。

4. 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制作食物所使用的恰当的动词或动词短语peel, pour, turn on, cut up, pour into等,学会使用祈使句;(2)通过运用动词或动词短语,学生能运用祈使句来尝试对食物制作过程的进行描述;(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懂得“By learning to make food, to make yourself and your family live better”,学生能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在热爱中国文化的同时,也能接纳和理解西方传统文化。

5. 教学过程(见表1)。

三、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策略

通过以上课例,你会发现教师在进行听说课教学过程中,特别关注学生语音意识的渗透与内化,关注语言支架的搭建与运用,还关注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在课堂上,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学生在活动中“玩”,在实践中“学”,从语言的感知、理解、运用到积累,整个学习过程自然流畅,学生的语言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极大的提升。具体表现在:

1.关注学生语音意识的渗透与内化。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即面对各种社会情境,学生能够清晰、准确、流利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与人进行有关话题的交流。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学生语音面貌的提升,关注语音意识的渗透与内化,让学生有意识地理解、归纳和总结一些发音规律和技巧,并通过不断的练习,自然形成语音意识,有助于语言知识的习得。

(1)自然拼读常态化。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有效运用发音规则形成拼读能力是形成语言能力的关键之一,初中英语绝大部分词汇的字母和发音有对应关系,可以直接根据字母所代表的音来发音。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在语言学习交际中做到自然拼读常态化。例如在语言呈现环节,教师在教学blender这个生词时,就借助了已学会的 “pen”“pencil”“pepper”等词汇以旧带新,学生就能很快自然拼读出这个生词。教师坚持在教学中注意语音教学渗透,帮助学生发现字母与语音的对应关系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会促使语音知识不断内化、深入,达到举一反三、词汇学习滚动推进的效果。

T: What do we need to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S: blender, knife…

T: Well done, please tell me how to pronounce “e”? Can you give me more examples about /e/?

S: pen, less, pepper…

Please read after me “peel” “peel a banana”. (T give Ss more examples the pronunciation of “ee”). And when we want to eat a pear, what should we do first?

S: We should peel the pear first.

在教學时通过以旧带新、适时归类,既可以促进学生对于新词汇的认知,培养学生根据读音规律识读新词汇的能力,也对学过的旧知识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

(2)听说模仿多样化。

俗话说,Practice makes perfect!语言的习得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而实践最初来自模仿。在听说课中,受课堂教学内容和时间的限制,听说模仿环节教师经常一带而过,教学习惯于让学生机械地跟读,而并非让学生有意识地模仿语音、语调、语流、语速、停顿等技巧,这样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大量听音、反复模仿和实践的机会,形式多样,让学生认真听、专心看、积极模仿,重视从词到句,再到语段、语篇中重读、连读、弱读、句子语调的模仿。

例如,在本课教学中,除了关注词汇的音、形、义,还关注学生的有效磨音,在跟读中让学生注意句子的停顿和升降调,通过反复跟读、逐句磨音、整体模仿等加强学生的语音意识和英语音调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与语音面貌。

(3)朗读表演技巧化。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一种很好的形式就是朗读,只有通过不断朗读,学生才能把握文本情感,读出文本蕴含的味道,通过说话者表达的意图,领会句子的重音和语调,真正促进学生语音意识的渗透与内化。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指导学生以分句读、重点句子反复读、个别读、两人比赛读等形式展开。在最后的集体展示环节,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评价标准,使学生读有方向、读有目标、读出高度、读出内涵。

考虑到1c环节的文本范例过于单薄,为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在授课前对1c作了调整和补充。同时,在学生的口头输出环节,教师提前展示评分标准,如Speak loudly? speak beautifully、speak correctly等,学生有规可循,在语言运用上就有了目标和方向。

2.关注语言支架的搭建与运用。

(1)让学生在视听中感知语言。

现代人交际的基本素养之一是学会倾听,只有把传递的信息听清、听准,才能真正领悟其想要表达的字面意义和蕴含的语境意义。

(2)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语言。

语言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语言除了不断积累,还需要不断实践去体会、吸收与消化,从而形成自己的语言技能。在教学中,教师需充分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并以任务为驱动,推动学生不断实践去进一步体会与领悟语言,达到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在本堂课中,为进一步巩固重难点及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对1c的教学作了适当的调整和补充,提供语言支架,设定语言标准,学生在操练和展示时就有规可循,通过参与体验,亲身实践,达到领悟语言和灵活运用语言的目的。

(3)让学生在创新中积累语言。语言知识作为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没有一定语言知识的积累,就很难达到准确的语言组织和有效的语言输出。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所需学习和掌握的语言知识作了相应的等级分类。一方面,学生要通过大量的识记和背诵去积累语言;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把学生的语言知识激发出来,拓展实践并迁移创新,以创新运用语言为突破点,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和拓展语言。

3.关注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运用即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都离不开思维的参与。在英语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无处不在,情境交际、话题辩论、书面表达等,都是语言与思维在共同运作。如果思维不到位或思维层次过低,会使得语言表达的内容空洞乏味。只有真正体现思维层次的语言表达,才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性语言知识的积累,更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与提升。

(1)借助话题,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借助话题,充分地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化教师的知识灌输为思想交流、化单向的知识吸收为学生的主动探究,这样的课堂才充满灵动和活力。初中英语教材涉及24个话题,每个话题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有效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使他们乐于表达,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在教学中可以紧紧围绕本单元话题,通过头脑风暴、图片提示、游戏环节等引导和激活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历,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深度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感受学习的成就感。

(2)借助情境,强化学生的语言输出质量。英语教学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情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教育部,2012)。所谓情境,就是语言使用的场合。学校、家庭、社会上的各种活动场所都构成了具体的社会情境。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呈现方式,不同层次的思维体现,这些直接体现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水平。因此,教师在对话教学中,要巧妙利用文本材料,为学生尽可能创造自然真实的情境,提供给学生参与实践体验的机会,强化学生有质量的语言输出。

(3)借助任务,提升学生的语言思辨能力。语言表达是一门艺术,它既是情感的外露,也是思想的外现。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通过“任务”设置,在学生参与实践、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具备分析、综合、评判、创新等高阶思维,提升语言的思辨能力。

总之,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实现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综合发展的基础要素。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促进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的转化,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梅德明,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语言能力学科素养
基于新课程改革深入下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素养的渗透初探
通过阅读夯实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文化基础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培养幼儿语言艺术的方法研究
“英语微课”对高职国际合作项目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