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组织者”在大学英语视频教学中的应用
2021-04-12吕亮平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视频成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材料之一。然而如何将视频材料有效运用在教学中,这方面的研究尚少。本文调查了大学英语视频教材中及实际课堂视频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的分布和运用,尝试提出了其在视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大学英语;视频教学
【作者简介】吕亮平,浙江大学。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教学的趋势使得视频材料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英语教学中,成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对如何有效利用视频材料进行英语教学的相关研究较少。“先行组织者”是由美国心理学家Ausubel提出的概念,它指的是先于新学习内容呈现的,旨在为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提供联结桥梁的概括性材料(Ausubel ,1960)。本文分析了在大学英语教材中“静态先行组织者”分布情况,调查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动态先行组织者”的应用现状,尝试提出了“先行组织者”在英语视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二、文献综述
1. “先行组织者”理论。“先行组织者”是由美国心理学家Ausubel提出的。Ausubel(1960)认为,要在学习新知识前给学生提供一种引导性材料,将其以一定的策略或者方法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关联,使得学生能通过这一材料消化吸收新知识,并且将其内化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他将这一材料称之为“advance organizer(先行组织者)”。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引导性材料,而是一种“构建在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基础上,具有较强可记忆性和理解性的效果,具备包容性、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征,先于教学者传授学习者新知识呈现的引导性助学材料”(D.P.奥苏伯尔,1999)。Meyer (1992)认为“先行组织者”还具有供学习者组织与解释的属性。Lefrancois (1997)则认为,“先行组织者”主要在于提供认知结构,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认知基础,是在教授新知识前给予学生的观点或概念。这些都是对“先行组织者”的丰富和完善。中国学者陈昌岑(1985)联系中国国情,将“先行组织者”在中国进行应用和推广,他认为“先行组织者是可以帮助学生进步的一种教学实践”。汪睿君(2020)根据实际教学过程,从“教材—教学”视角把“先行组织者”分为静态与动态两类:由教材编撰者呈现的“先行组织者”为“静态先行组织者”,由教师设计并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的是“动态先行组织者”,后者是前者的创生应用阶段。
2.对英语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的研究。“先行组织者”视角下,对英语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听力和阅读的促进作用上。这些研究主要对比有无“先行组织者”条件下,听力或者阅读理解的情况不同;对比不同的“先行组织者”策略下的教学效果的差异。Chung (2002)对比研究了questiong pre-viewing和vocabulary pre-teaching两种“先行组织者”对英语听力理解的不同促进效果,结果发现两种“先行组织者”策略都实施的实验组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远胜于只实施其中一种“先行组织者”的实验组。Chang (2006)对比了pre-viewing questions、providing background、input repetition和vocabulary instruction這四种听力教学前的“先行组织者”的教学效果。Webb(2009)对pre-leanring vocabulary作为“先行组织者”进行了研究,发现将pre-leanring vocabulary作为“先行组织者”后,对阅读和写作的教学效果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对英语视频教学中的“先行组织者”的研究。目前,对英语教学视频中的先行组织者的研究较少,Chuang(1998)通过实验对比了三种听觉性的“先行组织者”材料(main character、vocabulary、main character+vocabulary)对视频教学效果的产生影响,结果表明英语教学视频中的“先行组织者”的设计应更注重在新单词的教学上,同时“先行组织者”的材料应该具体化,而非泛泛而谈。
Teng (2020)在实验中将pictures and text information from videos作为“先行组织者”,对比研究了实施该“先行组织者”和未实施该“先行组织者”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将pictures and text information from videos作为“先行组织者”促进了视频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从“先行组织者”的视角对英语视频教学的研究有限。本文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两个维度调查英语视频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的应用现状,并尝试提出“先行组织者”在英语视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三、“先行组织者”运用的现状调查
为了了解大学英语视频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的应用现状,本文以杭州某高校英语视听说教材《新职业英语:视听说教程1》为研究对象,分析教材中“先行组织者”的设计情况。同时,以杭州某高校为目标院校,采取多层随机取样,以100多名学生为样本实施了问卷调查,了解实际英语课堂中“先行组织者”的应用情况。在对结果进行整理、总结后,发现先行组织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 大学英语教材中对视频教学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形式多样,但学生兴趣低。对《新职业英语:视听说教程1》的warming-up部分进行统计,发现该教材中的“先行组织者”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的内容上,即relevant information、new words、sentence patterns、video related content、pre-viewing questions。将这些内容作为“先行组织者”,既可以减轻学生在视频观看时的词汇压力,同时也为学生看懂视频内容在认知上做好了桥梁工作。
而形式上,该教材中的“先行组织者”非常多样,有头脑风暴、连线、排序、看图写词、选择、完形填空、词谜、翻译、头脑风暴、思维导图、配对、案例分析、问答、讨论、词形分析等。然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更多的是将warming-up理解为做题,而非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结以及构建认知桥梁的媒介。
2. 教师在视频教学前未能为学生提供“先行组织者”。尽管很多视听说教材中已经设置了类似warming-up或lead-in形式的“静态先行组织者”,然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却没有实施或者做其他的引导,而是直接进入视频观看的环节,导致学生无法及时理解视频中的新词汇和新内容,影响教学效果。
3. 虽实施了“先行组织者”,但方法欠妥,收效甚微。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和对学生实际语言和认知能力的了解是教师正确实施“动态先行组织者”的依据。然而大学阶段的学生语言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认知广度和深度差异巨大,教师若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不带组织性和有目的性地实施“动态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
四、“先行组织者”在英语视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针对“先行组织者”在大学英语视频教学中的问题,笔者尝试提出其应用策略。从逻辑组织角度,“先行组织者策略”可以分为陈述式、比较式和比拟式(汪睿君,2020),针对学生新旧知识的不同关系,采用不同的策略。如果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中缺乏与新知识相关的知识,那么可以采用“陈述式先行组织者”来导入教学,如在对视频“the Karsts of China: A Vertical Journey”进行教学时,学生对喀斯特地貌的概念不清楚,所以在观看视频前,教师应该补充喀斯特地貌相关背景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材料可以是图片、陈述性文字等形式;如果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具备了与新知识相关的知识,但是记忆不清或者与其他知识混淆了,导致难以使新旧知识间产生联结,那么可以采用“比较式先行组织者”来进行导入,这时需要教师帮学生弄清旧知识与新知识的“上位、下位、并列关系”,如在对视频“ordering food”进行教学前,学生对食物处理方式的英文表达“steamed、roast、brased、fried”可能记忆模糊,可以利用图片和文字配对的“比较式先行组织者”策略来进行导入;如果学生现有知识结构中没有与新知识相近的旧知识,但是有与新知识性质或者特征相似的知识时,可以采用“比拟式先行组织者”。
此外,教师在英语视频教学过程中,对“先行组织者”的设计应考虑学习者、学习内容、教育者几个因素。
1. 学习者。教师在教学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往往指向同一年龄段的孩子,教师往往能了解到该阶段孩子身心发展的共同特性。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具体的学生,需要进一步挖掘该学生群体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在设计“先行组织者”时应判断学生对视频中语言词汇的掌握情况、对学习内容的熟悉程度、对视频话题的学习兴趣,以此来决策“先行组织者”的内容。同时,学习者群体的学习风格差异是具体和鲜明的,教师在设计“先行组织者”的形式时应该考虑学生学习习惯是场依存型还是场独立型,采取合适的“先行组织者”形式,如头脑风暴、讨论等适合场独立型学习风格,如填空、问答等适合场依存型风格。班级内部学生能力差异和知识水平差异、学习风格差异等都是“先行组织者”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以便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学习内容。教师使用“先行组织者”的目的是架起教学内容与已知认知结构联系的桥梁。因此教师除了需要了解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还需要了解学生掌握的旧知识。在视频教学前,教师需要对视频材料中的语速、词汇结构、句法、内容进行分析,并且对学习者的语速、词汇结构、句法掌握情况进行比对,从而采取合适的“先行组织者”策略。
3. 教育者。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先行组织者”的实施与否和策略选择,都与教师自身教学观念、对教材理解程度、责任心等因素息息相关。因此要选择合适的“先行组织者”策略,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有相当的掌控力。
五、结论
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在于桥梁,联结学生的新旧知识,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在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的运用能切实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需要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Ausubel D P. The use of advance organizers in the learning and retention of meaningful verbal material[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60,51(5):267-272.
[2]Chang A C, Read J. The effects of listening support on the listening performance of EFL learners[J]. TESOL Quarterly, 2006,40(2):375-397.
[3]Chung J M. The effects of using two advance organizers with video texts for the teaching of listening in English[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2002,35(2):231–241.
[4]Chung J M, Huang S C. The effect of three aural advance organizers for video view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System, 1998,26(4):553–565.
[5]Lefrancois G R. Psychology for teaching (9thed)[M]. Belmont, CA: Wads 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7
[6]Mayer R E, Anderson, R. B. The instructive animation: Helping students build connections between words and pictures in multimedia learning[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2, 84(4):444-452.
[7]Teng F. Vocabulary learning through videos: Captions, advance-organizer strategy, and their combination[J].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2020:1-33.
[8]Teng F. Vocabulary learning through videos: Captions, advance-organizer strategy, and their combination[J].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2020:1-33.
[9]Webb S A. The effects of pre-learning vocabulary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writing[J].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2009,65(3):441-470.
[10]陳昌岑.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学说评介[J]. 比较教育研究,1985(5):51-56.
[11]D.P.奥苏伯尔等著,余星南,宋钧译.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2]汪睿君.“先行组织者”在初中语文教材的对比应用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