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2021-04-12李瑶
李瑶
摘 要:小学数学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转变数学教学思维,从生活中挖掘素材,结合实际问题启发学生思维,针对学生思维能力较差、动手能力不强等特点改变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形成。笔者以生活实际为视角,对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注重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及现实意义;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方法;建立整体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结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关键词:小學数学;教学思维;生活实际;应用意识
现代数学发展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数学应用的空前发展,许多抽象的数学理论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应用,成为人们认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但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数学应用意识缺失的现象,特别是以往常规的数学教学中更注重对技能、技巧的训练,只讲抽象的数学公式和结论,不讲数学知识的实际来源和应用方法。尽管目前教育改革已正视这方面的问题,但与课程目标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工作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注重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及现实意义
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小学数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示范。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时,以生活中常见的“铺地砖”引入,进一步联系长方形的面积也可以由单位面积铺成,从而得到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从现实背景出发引入新的知识,让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从数学角度分析问题,并探索解决途径、验证、应用所得结论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应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探索更多可以应用的实际问题和场景。
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学习的对象,学生就会在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把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来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特征,更准确地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如教学《面积》时,先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数学课本、练习本和课桌的面,比一比,谁的面大,谁的面小等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直观性这一矛盾,又可加深学生对面积概念的认识。运用具体实例,通过比较各种物体的表面和学过的封闭图形的大小,让学生充分认识“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这一具体的面积含义。
所以选择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使学生面对问题,能主动想办法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能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方法
如教学《简便运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多减要加”的道理,可以举这样一个实例:“小红带了162元到商场买一双鞋,小红看中的鞋子的标价是97元,你认为小红会怎样拿钱?”让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侧重指出下列这种拿法:“小红从口袋中拿出( )张一百元,营业员找回小红( )元,这时小红口袋里还有( )元。然后要求学生填空,并写出算式。学生写了以下算式:①162-97;②62+3;③100-97+62;④162-100+3。通过观察算式让学生体会到算式的结果都相同,但算起来第③式是顺理成章,体现了操作的过程;第④式体现了“多减要加”的算理;第②式算起来最方便,体现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在此实例中,学生不仅明白了“多减要加”的道理,还发现了比书上介绍的方法更为方便的方法,即遇到减去一个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也可以把被减数一分为二,一部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用这部分数去减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加上原来的尾数,这种方法更贴近生活实际。
三、建立整体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注重从生活实际和学生知识背景中提出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教授数学知识,增强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主动尝试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如教学《简单的行程问题》:首先,创设情境,理解“速度”的含义——小华和小林乘同一辆公交车去上学,下车后离学校还有600米,谁会先到学校呢?
1. 读题后,学生质疑;
2. 出示:小华每分钟走50米,小林每分钟走60米;
3. 判断谁先到达学校;
4. 解释速度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叫做速度。单位时间可以是每秒、每分钟、每小时、每天、每月、每年等等。例如,米 / 秒、千米 / 时、米 / 分……都是速度单位。其次,建立“速度×时间=路程”的数学模型。
一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80千米 / 时,那么这辆汽车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呢?
用线段图表示:
80×2=160(千米)
速度×时间=路程
然后,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例探讨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
东东的爸爸要去北京开会,本打算坐时速320千米的高铁,可是会务组突然决定会议时间提前,如果坐高铁要5个小时才能到北京,所以东东爸爸只好改乘飞机2个小时到达。
★认真读题,把相应的信息填在表格内
★你能否计算出到北京的路程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你能否计算出飞机的速度,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东东和妈妈国庆节开车去北京,汽车速度是80千米 / 时,到北京要多长时间?
讨论: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后,根据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①中秋节,老师开车从宁波出发去南京,在路边看到如右图的警示标志,知道它表示的含义吗?
②在行驶到某服务区时,老师看到了如右图的标志,看到这个标志后2小时就到达了嘉兴,老师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③下图是老师出发时和到达时的里程表,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90千米 / 时,那么到达南京用了多长时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意从实际问题的情境出发,经过抽象、分析和归纳,转化为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然后回到实际中去,学习数学的应用。
四、结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办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也可以不到校外,而通过模拟现实,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如,让学生了解附近市场或超市的销售情况,提出进货建议。这就需要学生了解市场的货物种类、每天的销量、哪些商品的销售额高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才能给出进货建议。又如,让学生测算粉刷房屋的费用。这需要学生首先测定房屋的粉刷面积,了解市场上有哪些涂料、价格如何,确定选用哪种涂料,需要多少涂料,粉刷的工錢如何计付,明确了这些因素以后学生才能对粉刷房屋的费用有初步估计。无论哪种实践活动,都需要学生首先从事物中明确需要研究哪些因素、如何获取这些因素的相关信息,然后才能具体收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提出建议。得出基本结论或建议后,还可以鼓励学生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并修正自己的结论和建议。除了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以外,还应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中寻找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实践。面对现实问题,学生能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分析并探索解决方案,也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根本所在。
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能力的高低,而数学应用能力的高低,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所在。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涉及教育教学方法方方面面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还有待教师不断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汪国华.数学应用意识的再认识及研究的方向[J]数学教育学报,2006(01).
[4]石培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J].学周刊,2015(32).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望春小学,宁波3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