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的历史逻辑与现实路径

2021-04-12华正学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政党政治

华正学

摘  要: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主要包括事务性话语权、制度性话语权和道义性话语权。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具有三类逻辑,即理论逻辑——维护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合法性,历史逻辑——彰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实践逻辑——扩大国际间政党交往交流的需要。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经历了起步、发展和强化三个阶段。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的现实议程包括,冲决西方政党制度的话语铁幕,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话语能力,塑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文明形象,改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的传播方式。推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的最终确立,要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体系,彰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实践效能,冲破西方政党政治的话语霸权。

关键词:政党政治;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西方话语霸权;道义性话语权

一、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的理论内涵

中国政党制度的国际话语权是伴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不断彰显,在推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过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的背景下,被提上国际政党政治和学术研究前台的。这也是日趋激烈的国际政党政治话语权较量的必然反映。“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1]当今世界,国际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演变为话语权政治。“国际间的政治斗争、军事较量、经济竞争,无不以话语权的争夺为前哨战。”[2]话语权问题其实早就存在,但话语权的概念真正进入国际政治领域始于20世纪70年代。从福柯提出话语权概念并明确指出“话语就是权力”以后,话语权才日益被人们重视。

关于国际话语权内涵的理解,国内外学术界趋向一致。国际话语权“是一国进行舆论引导和控制、议题设置、国际规则制定、事件是非曲直评议和裁定等方面的权利和权力”[3]。“话语权在本质上是一种‘权力而非‘权利,是以话语为载体的权力样式,或者说是权力的话语体现。”[4]由此可见,国际话语权的客体是全世界的各类事务,内容是舆论控制、议题设置、规则制定、价值判定和是非裁决,核心是权利的拥有和权力的发挥(更重要的是权力)。福柯认为,话语是被权力建构出来、受权力操纵,反过来又建构了权力的东西。照这样的思路来理解,政党制度的国际话语权可以被定义为,一个国家的政党和政党制度在国际政党政治事务中设置议题、制定规则、掌控舆论、裁定是非和判断价值的能力和权力。这就是说,“谁的话语体系更具国际影响力、感召力,谁就拥有更强的国际话语权,谁就能在世界发展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5]。国际话语权包括以话语言说和表达为载体的“话语性话语权”,基于实力地位而形成的“结构性话語权”,通过制度设计和制度认同而生成的“制度性话语权”,以及建立在价值观、正当性和道义制高点基础上的“道义性话语权”[6]。参考这种划分思路,笔者把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的内涵分为三类。

(一)事务性话语权

事务性话语权是世界政党政治国际话语权较量的较低层次,主要围绕政党活动、从事的具体事务,以及这些事务对政党存在与发展有无正当性意义而展开。有些事务对某个国家的政党是重要的、必要的,必须肩负起来、认真做好的,但在别的政党看来可能就是不必要的。围绕着上述事务性话题,一个政党利用概念、逻辑、价值观或意识形态等对外传播与分享的能力与影响力,对其他政党的内部事务进行评价,施加外在影响力,以争取在国际范围内政党事务的话语裁量权。

(二)制度性话语权

制度性话语权是世界政党政治国际话语权较量的中高层次,主要以国家政治制度为竞争平台,通过积极发挥在政治动员、政治议题、政治规则和政治设施等方面的各自优越性,逐渐形成以制度形式固化的话语权。制度性话语权的最大特点是制度的自我认同,强调和展示的是其他国家政党制度不及于我的制度优势。

(三)道义性话语权

道义性话语权是世界政党政治国际话语权较量的最高层次,是建立在公平性、正义性和正当性基础上的话语权。道义性话语权直接关系到每个国家政党制度和政党政治运行的根本,是对一个国家政党制度和政党政治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终极追问,同时是对世界政党政治是否合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方向的道义之问。当今世界政党政治国际话语权的竞争,最终会体现为政党制度和政党政治正当性和道义性的较量。在道义性话语权的较量中,主导这种较量最终走向的,主要不是基于强权和力量,而是真理的魅力和道义的神圣。只有站上人类真理与道义的制高点,才能在世界政党政治道义性话语权较量中最终占有一席之地。

二、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的内在逻辑

有关各方越来越把角逐国际话语权和合法性摆到日益重要的地位,围绕话语权展开的竞争越来越成为当今国际政治中一个重要现象[7]。毛泽东指出:“权利是争来的,不是送来的,这世界上有一个‘争字,我们的同志不要忘记了。”[8]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是等不来、靠不来的,只有积极地去建设、勇敢地去争取。要从内在逻辑上认识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问题。

(一)理论逻辑:维护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合法性

任何一种政党制度都要通过一定的话语表达出来,通过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一定的话语权来表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国际话语权问题,说到底是一个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辩护、宣介和传播以及如何实现这种辩护、宣介和传播的问题。用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来阐释多党合作的中国实践、中国创造和中国魅力,赢得国际政党政治的话语权,对内可以表达本义、争取群众、形成共识,叙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合法性;对外可以展示特色,扩大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世界影响,避免在国际政党话语较量中“失语”“失声”和“失踪”,落入西方话语陷阱。

(二)历史逻辑:彰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如何阐释多党合作制度的合理性,彰显多党合作实践的优越性,回应国内外别有用心的人的疑问和污蔑,形成一整套为国内外接受的多党合作制度话语体系,不仅考验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也考验着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素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各民主党派成员,通过创新“参政党”概念,建构起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多党派参政的合作模式。多党合作实践承载并滋润着多党合作制度话语体系。在纷繁复杂的世界政党政治实践中,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政治效能展示了自身魅力,提升了自身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

(三)实践逻辑:扩大国际间政党交往交流的需要

当前,国际间的政党交往日益频繁,彼此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和互动日渐增多。在政党交往实践中,求同存异、彼此交流沟通对话是最普遍的常态,就共同关心的话题展开讨论也是最通行的做法。在政党间的沟通交流中,搭建话语交流平台,建构话语交流规范,注入话语交流内容,是国际间政党交流对话的前提和基础。促进政党间的交流互动,必须创设交流话题,提供交流机会,规制交流话语。否则,就会自说自话,无法达成有效的沟通交流。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对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贡献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话语将会越来越频繁地被国际社会所借鉴、所关注和所提起。着眼“打造易于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9],增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成为中国政党制度实践的重要任务。

三、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指出:“思想这个东西很怪,要去掉那一部分坏的东西,不适合马列主义的东西,不适合中国情况的东西,就要经过一定的阶段,就要有经验,但靠讲是讲不通的。”[8]312同样,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要赢得国际话语权光靠喊是不行的,要靠建设和斗争。这种斗争绝非一日之功,有着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笔者将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的历史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

这一时期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创立和发展阶段。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得到各民主党派的积极回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逐步做出科学界定后,又确立起“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一多党合作的“八字方针”。伴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践的切实展开,其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基本是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和政治实践在总体上处于很少跟别的国家比较的状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建构和学术建设相对缓慢,理论阐释和话语构建大大落后于多党合作的客观实践。

改革开放后,“走出去”和“请进来”逐步成为一种潮流和常态。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我们恢复了对民主党派性质、地位的科学判断,大力支持各民主党派恢复活动,鼓励民主党派加強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形成了统一战线生机勃勃的发展局面。另一方面,随着国家间、政党间和民众间国际交往日益增多,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和多党竞争实践的相关内容大量涌入我国。由于当时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还比较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相比,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虽然在理论上有着巨大优势,但其实际政治效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彰显。在公开的国际话语权较量中,西方政党制度占据一定优势。这一时期,相关学术和理论研究处在引进和模仿西方政党理论的阶段。在相关话语权较量中,我国多采取守势,而这种被动状态是不应长期持续的。

(二)发展阶段

伴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国际话语权较量中进入新阶段。这一时期,其理论建构不断完善。1989年12月,中共中央14号文件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参政党”概念[10],赋予“参政党”崭新的理论意涵。中国多党合作实践有了理论之名,各民主党派有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称谓——参政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向纵深发展。各民主党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参与改革开放。随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的制度化,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进入大踏步发展的新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从政治制度的视角来审视多党合作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11]在理论阐释和学术话语的表达上,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概念,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参政党”概念的提出则赋予了多党合作崭新的制度意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概念,在2018年又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新型政党制度”概念。至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理论建构初步完成,标识性概念得到明确提出,并得到充分论证。在政党政治国际话语权的较量中,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了更加丰富的理论资源。

(三)强化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来所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尤其是我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优秀表现,使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更具有利态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巨大魅力,体现出合作型政党政治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改善全体人民生活方面的诸多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12]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表现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风雨同舟、勠力同心的坚强决心和坚定意志,以及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亲密合作、精诚团结。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治理效能以及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所彰显的“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强烈对比。这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赢得国际话语权提供了事实依据。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针对来自西方国家及其政客的无端攻击、抹黑,需要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当然,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不能全面出击、四面树敌,而是要有理、有力、有节地展开行动,既不妄自尊大、目空一切,也不妄自菲薄、自我矮化。不要过多地纠缠事无巨细的事务性话语权,要多在世界政党政治制度性话语权和道义性话语权的较量上下功夫。伴随着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成,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将全面赢得政党政治国际话语权。

四、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的现实议程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西方话语霸权的存在,我国政党制度遭受不同程度的误读和偏见。这严重影响我国政党制度的形象塑造和国际话语权构建。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必须积极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赢得国际话语权的较量中要着重关注以下议程。

(一)冲决西方政党制度的话语铁幕

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及政党政治确实源起于西方。400多年来,在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实践中,西方社会已经形成相对完备的政党理论和政党文明,垄断了世界政党政治的定义权、阐释权和评判权,进而确立起西方政党制度的话语霸权。凭借其掌控的话语霸权,他们拼命包装、美化西方政党政治,论证西方政党政治的优越性、合理性,甚至还给其戴上“普世价值”的光环和标签。只要是不遵循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建立起来的政党制度,统统被他们称为不符合人类政治文明的政党制度。在世界政党政治的舞台上,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铁幕重重,政党政治的话语鸿沟扩大。

西方资产阶级凭借先发优势已经建立起世界政党政治的话语霸权,严重挤压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的生存与传播空间。西方资产阶级会动用他们的所有机器、手段和办法去巩固、维持其话语霸权地位。我们要冲破其编织的话语铁幕,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是,无论有多么困难,我们也一定要去争取。“要我们的影响去,他们的影响才会走;我们的影响不去,他们的影响就不走。”[8]314“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每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13]我们决不能总觉得“自家的肉不香,人家的菜有味”,更不能一提到政党制度就“言必称希腊”,把西方两党制、多党制奉为圭臬。要敢于打破“西方中心主义”,坚定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自信。“对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要敢于交锋,敢于亮剑。对恶毒攻击,造谣生事,要坚决回击,以正视听。要当战士,不当绅士,不做‘骑墙派和‘看风派,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14]

(二)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话语能力

不但赢得国际话语权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一个国家政党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同样需要一个过程。相较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制度400多年的历史而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还处于制度的快速成长发展期,还有很多的情况和问题需要面对。要正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快速成长中的“幸福烦恼”。正处于成长发展期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主要精力是专注于成长。这一政党制度对如何去防备别人对自己的攻击、抹黑还相对陌生,尚不能够娴熟应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世界政党政治舞台上设计话语议题的技巧还不够熟练,掌握话语主导权、参与其中讨论辩论的能力还不强。在国际话语权的角斗场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还是当代世界政党政治话语体系的后来者。中国还要学习、掌握和提升很多方面的经验、技巧和能力。在一段时间内,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世界政党政治话语权较量的角斗场上面临“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境遇。这属于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予以解决。

(三)塑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文明形象

国际话语权竞争虽然有时表现为媒体舆论的对阵,但根本上还是哲学社会科学水平的比拼[4]。“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霸权稳定论”“修昔底德陷阱论”等这些在国际社会影响力远播的西方话语,都是西方学者经过长期研究提出来的。从这些话语霸权中争夺话语权力的重要方式,就是学术对话,就是提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标识性术语、概念和理论。中国政党政治标识性概念应该是在议题设置上有引导力,在规则制定的争议中有说服力,对曲解与抹黑有回击力,对质疑有解释力;是融通中外、熟悉规则,独具魅力、彰显特色,学贯中西、内外兼修的新范畴、新表述、新概念。

“新型政党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政党制度赢得国际话语权提出的最具标识性的科学概念,开创了中国共产党人从政治文明高度审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历史方位的伟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同时又“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15]。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从文明层次进行定位,有效避免了在政党制度划分上一党制、两党制或多党制的无谓纷争,在事关政党制度性质的核心问题上树立了新界标,为中国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的确立赢得了道义制高点。

(四)改进中国新型政黨制度话语的传播方式

在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宣传报道上,“西方媒体往往以冷战思维的立场观点、‘政治正确的意识形态、议程设置的技巧方法、揭丑报道的传播取向进行传播”[16]。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国际形象很大程度上是被“他塑”而非“自塑”的,其真实形象与西方主观印象之间有非常明显的反差。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赢得国际话语权,并不是一夜之间、在所有领域都能获得足够话语权的。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必须有计划、有策略地展开,是一个渐进发展过程。在国际话语权较量过程中,对西方资产阶级的话语优势或话语霸权,我们不要轻易主动地挑起争论、攻势,而要坚持用事实说话,采取以结果教育受众的务实策略。

国际话语权既来自权力本身,也来自话语本身,是非话语因素与话语因素相互结合的产物。国际话语权一方面取决于国家和政党的总体实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与话语质量和话语传播力密切相关。这就需要设置一些互动性强、关注度高的议题,提升对国际舆论的引导力[17];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18]。如果说一个国家、政党的整体实力不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那么打造出迅捷有效的话语传播方式则是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路径。再好的话语只有在传播中被受众接收,才能获得认同,进而才能确立起相应的话语权。

猜你喜欢

政党政治
中国共产党探索新型政党制度的基本经验与新的实践要求
日本为何难弃核?
中国政党政治的现代性与“中国梦”的实现
中西方党际监督比较研究及启示
英国政党政治与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共识
“选择性协商”:村级党组织行动逻辑的组织基础分析
关于半总统制体制的类型和稳定性分析
英国保守党与英国福利制度
西方政党政治中的利益集团、政党腐败及其治理
民国初期政党政治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