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72例
2021-04-12李佳佳吴瑞刘彬姜泽威姚树强杨永军周纪平谭远超
李佳佳 吴瑞 刘彬 姜泽威 姚树强 杨永军 周纪平△ 谭远超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发病率约为2%[1]。AIS患者外观畸形,可有双肩不等高、剃刀背,有的心肺功能减退[2]。脊柱侧凸主弯Cobb角>45°的AIS患者建议手术治疗,但手术难度巨大,本身置钉困难[3]、出血多、易损伤重要血管、神经。脊柱侧凸Cobb角<45°的AIS患者建议保守治疗,本院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AIS患者的方法,患者侧凸Cobb角改善明显,外观畸形得到了矫正,患者和家长非常满意。
1 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采用《中国整脊学》[4]及《实用骨科学》[5]中的AIS诊断标准:主弯10° 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AIS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需签署我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知情同意书。患者治疗前均摄脊柱站立位全长DR片(由同一组技师操作),治疗实施者为同一组医师。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患者入院后拍摄脊柱站立位全长DR片,由同一组技师测量并记录初始主弯Cobb角、顶椎椎体旋转度。 表1 一般资料(例) 指导患者骨盆牵引,给予5~15 kg不等的个体化牵引(患者体质量的1/5),牵引3周。期间需要卧床,1日牵引5次/d,1 /次h,间歇1 h。仰卧位,放置骨盆牵引带于患者身下,牵引带上缘距肚脐水平2指(见图1)。 图1 骨盆牵引情况 患者休息时指导患者学习几种体操锻炼方式,有五点支撑法、飞燕点水法、常规俯卧撑、脊柱不对称伸张运动、体侧运动,骨盆后倾运动等,要求患者熟练掌握2或3种。牵引完成后即时复查脊柱全长站立位DR,测量记录主弯Cobb角、顶椎椎体旋转度。指导佩戴Boston支具(图2),患者出院回家。坚持佩戴支具,每隔4个月复查DR,患者侧弯主弯无加重变化者可放宽至6个月复查,有进展者每个月复查一次。随访至患者成年或者患者Risser征达Ⅳ度及以上,记录末次随访时患者侧弯主弯Cobb角和顶椎旋转度。典型病例影像资料见图3-图5。 图2 佩戴支具 图3 典型病例1(女,学生,年龄16岁) 图4 典型病例2(女,学生,年龄16岁) 图5 典型病例3(女,学生,年龄12岁) Cobb角:采用Cobb法测量。 顶椎旋转度:采用Nash法测量。 侧弯矫正率=[(治疗前Cobb角-末次随访Cobb角)/治疗前Cobb角]×100%。 治疗标准如下:1)治愈:DR表现无侧弯或者侧弯Cobb角<10°。2)好转:DR表现侧弯Cobb角改善>5°。3)稳定:DR表现侧弯Cobb角变化<5°。4)失败:DR表现侧弯Cobb角加重>5°。治疗有效率=[(总人数-失败人数)/总人数]×100%。 治疗前后患者主弯Cobb角改善明显(见表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侧弯矫正效果好。 表2 治疗结果比较 AIS患者凸侧椎旁肌张力大,凹侧椎旁肌及韧带瘢痕挛缩,产生了“弓弦效应”[9]。牵引治疗能松解凹侧挛缩的肌肉、韧带,放松这种绷紧的“弓弦”。 本院骨盆牵引重量统一制定为患者体质量的1/5,如果牵引质量过大容易引起皮肤水肿、溃破,患者不能坚持,牵引质量过小不能保障牵引效果。有医师使患者仰卧,倒悬60°~90°,利用自身质量牵引,力量均衡持续。还有医师使用颈部枕颌吊带让患者双足离地牵引,效果也不错[10]。 牵引期间指导五点支撑、小燕飞、仰卧起坐、侧屈运动等功能锻炼。自古医家就认识到功能锻炼可以疏通筋脉[11],如唐代王冰“导引,谓摇筋骨,动支节”,清代张志“导引者,擎手而引欠也”。现代研究认为功能锻炼可以强化脊柱椎旁肌肉,调节肌肉张力,增强脊柱柔韧性。AIS患者容易疲劳,肺功能差[12],可以通过练功改善呼吸功能。 传统医学强调夹板固定动静结合[13],佩戴支具能很好地平衡内在动静力系统,治疗效果肯定[14]。笔者指导患者佩戴支具时,要求每天23 h,留1 h进行功能锻炼、个人卫生。每隔3~4个月复查,1 a后畸形纠正≥50%的每天佩戴支具21 h,再次复查时如果侧凸没有进展就可以继续减少佩戴时间。李卫平等[15]认为患者每天佩戴20 h即可,规律戴支具组有效率为90.9%,间歇戴支具组有效率为50.0%,不戴支具组有效率为48.0%,证明规律戴支具效果更好。陈瑞理等[16]认为复查治疗效果好的可以减少佩戴时间,减至每天20 h 。如果复查患者侧凸有进展的佩戴时间应恢复至每天23 h。当患者Risser征在Ⅳ度以上或者月经1 a以上,应转为其他疗法[17]。 本研究两组患者Cobb角均有明显改善,验证了佩戴支具治疗AIS患者的可靠性。而综合组对Cobb角的矫正效果更优,说明在传统佩戴支具之前辅助一些骨盆牵引、功能锻炼是可行的、有效的,且这种操作相对简单,基层医院更容易开展。 AIS患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带来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一个孩子。笔者提倡普及小学生及初中生的脊柱体格检查和影像检查。部分患者对于长期佩戴支具有抵触心理,自己去除支具,不利于持续治疗。笔者一直追求一种轻便、可靠的支具形态,让患者易于接受。临床报道的3D打印支具比较贴合患者个性化佩戴要求,可以作为未来佩戴支具的选择。2 方法
2.1 治疗过程
2.2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4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