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位一体智慧农贸管理服务体系设计

2021-04-12王叶茵

智能城市 2021年11期
关键词:农贸市场商户智慧

黎 英 王叶茵 吴 丹 王 睿 郭 亮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北京 100037)

1 传统农贸市场的服务和管理现状

农贸市场是小规模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重要桥梁,是农副产品、零售产品的集散地,农贸市场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1]。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城市建设逐步朝智能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农贸市场成为城市发展建设中的一项难点,农贸市场中规划布局不合理、配套设施不智能、经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农贸市场已无法满足新时期居民在食品安全、便捷消费、经营高效等方面的需求。

(1)卫生环境条件恶劣。

传统农贸市场涉及的瓜果蔬菜、海鲜肉类等产品种类较多,市场布局不合理、设施简陋、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情况较多,导致市场内垃圾随处可见、污水横流、气味难闻,且缺少现代化垃圾分类处置能力,传统农贸市场的环境问题较为突出。

(2)市场运管粗放无序。

农贸市场多采用线下粗放式现场管理,相关部门无法实时监控市场经营情况,且难以开展联动处理,影响破坏市场运行秩序。

(3)供应链监控不到位。

传统农贸市场的经营管理者多沿用较为传统的租赁模式经营市场,未对市场内的商户、商品实施准入管理,未规范商户的进货渠道,无法全面监控整体市场供应链,商品质量无法保障。

(4)线上、线下衔接断层。

传统农贸市场中的商户多采用线下渠道对外销售,线上方式多依托较为初级的微信群、QQ群等方式,销售渠道较为单一,无法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信息实时动态更新获取的需求[2]。农贸市场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城市销地批发和零售市场、集贸市场改造。在实际改造过程中存在进展缓慢、智能化程度较低、软硬件设施标准不一等问题,无法满足人们对消费质量、安全的需求。为了保障农贸交易的安全性、便捷性,相关人员应对传统农贸市场进行智慧化升级改造,保障农贸市场中产品的质量、安全性。

2 打造四位一体智慧农贸管理服务体系

农贸市场作为民生重点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对农贸资源调配的基础作用,需要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农贸市场的智慧化升级,加快推进农贸市场改造的步伐。

结合当前实际情况、目前存在的问题,应从顶层设计出发,围绕农贸市场的多方主体,从市场监管、市场管理、顾客服务、供应渠道四个维度进行全面整合、深度融合,以构建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的智慧农贸管理服务体系,实现多方共赢。

智慧农贸管理服务体系应以智慧、公正、安全、透明为设计理念,充分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智能技术,并引入电商、新零售、共享服务等创新融合模式,整合农贸市场的生产、运输、存储、销售、配送、经营、服务等全链条资源。构建面向多主体的现代化服务平台,搭建食品安全、环境优美、交易公平、产地溯源、智慧支付、供应保障、文明和谐的服务体系,实现商品交易信息化、经营管理智慧化、市场监督全面化。

(1)面向监管,完善基于可信数据的统一监督管理;

(2)面向市场,提供先进的运营管理手段;

(3)面向顾客,打造贸易端到消费者零售端服务链条;

(4)面向供应商,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和物资应急保障能力。

通过一体化的智慧农贸管理服务体系,可实现公共监管的数字化和全面化、消费体验的场景化和智能化、食品安全的可追溯化和放心化、交易方式的透明化、线下和线上融合化、支付方式的电子化好玩多样化、食品保障方式的实用化和高效化。

3 建设一体化智慧农贸管理服务体系的基本构想

智慧农贸管理服务体系应以智慧化、数字化、技术化、标准化方式改造传统农贸市场,通过建立以智慧监管、智慧管理、智慧供应、智慧O2O、智慧大数据、智慧应急等多平台为支撑的智慧农贸管理服务综合体,实现多元化服务功能和规范化管理运营,旨在建设“食品安全放心、消费服务省心、经营交易诚心、管理监管安心”的新型农贸市场,全面迈向智慧化。

3.1 建设全程透明的智慧监管

建立智慧监管平台,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建立长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监督机制,以“可公示、可追溯、可联网”为标准和原则。

基于物联网、视联网技术对农贸市场进货、检验、交易、垃圾回收等关键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引入智慧溯源系统,智慧采集、整合、记录市场每日食品安全检测信息、商户经营信息、信用评价信息等。建立问题上报系统和信息公示系统,第一时间进行问题上报及公示,实现信息公开、交易溯源、联网监测等功能,避免非法交易,促进食品安全溯源,落实卫生检查、动物防疫工作,全面提升农贸市场的监督管理水平。

3.2 打造智慧市场管理新模式

建立智慧农贸市场管理平台,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并融合移动互联网概念,开展农贸市场数字化统一管理,实时将农贸市场内的区位、商品、费用、合同等信息集成整合融入云端,并支持市场管理者在网络平台和手机移动端统一开展商户管理、物业管理、商品管理、支付管理、客流管理等,实现市场运营管理流程化、精细化、规范化,有效降低市场经营成本,提升市场管理效能,保障市场日常有序运行。

3.3 形成智慧供应可追溯链条

建立智慧农贸供应追溯平台,利用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开展农产品供应全链条可追溯信息化管理,为市场商户寻求稳定、可靠的上游供应商。应应农产品建立身份标识,提供电话咨询、网上查询、手机扫描等方式,实现农产品从种植、生产、加工、流通、仓储到销售全链条信息可记录、物流可跟踪、溯源可查看、调研可取证、管理可视化等,保障农贸供应全链条质量安全。

3.4 促进智慧农贸O2O健康发展

以安全、快捷、新鲜为目标,基于“互联网+农贸”联动线上线下,充分促进O2O发展全面智能化互动。通过鼓励和发展建立O2O电商及配送平台,建立直供直销、网上订购、连锁配送、网格社区等方式,打通线上线下经营渠道,开通网上交易线下配送的销售渠道,形成体验有“店”、消费有“网”、服务有“点”的多维立体商业模式。满足新时代消费者的不同场景购物需求,助力商户进行多渠道经营,打造实体交易与网络交易互通互融的智慧化市场。

3.5 充分利用智慧农贸大数据平台

建立智慧农贸大数据平台,为农贸市场的健康运行提供保障。以人工智能助力农贸市场,利用大数据分析建立商户画像、顾客画像、供应商画像,实现对人、货、场的全面数据分析,优化消费的各环节,建立安全溯源链条,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相关单位可利用大数据平台,智能化分析商户信息、供应商信息、市场物价趋势、客流量变化趋势、市场交易量变化、监测信息变化、商户信用等级、媒体信息等方面,实时掌握市场各项发展趋势。

3.6 推进智慧应急响应零延时

为了对接城市应急管理平台,应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时监测食品安全、人员流动、市场环境等信息变化,动态分析预警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各类突发事件。制定相关公共安全应急响应预案,整合多方资源保障特殊时期农产品持续供应,做到提前预警、及时发现、快速上报、有效响应等环节,满足各方食物供给需求,维护农贸市场的正常运营,确保商户、消费者的财产、人身安全。

通过建设一体化新型智慧农贸管理服务体系,可为监管者提供动态统一的监督管理手段,为管理者提供高效顺畅的运营管理平台,为顾客营造诚信透明的市场环境,以规范农贸市场经营秩序,完善城市功能,实现传统农贸市场“新角色、新价值、新趋势”的成功转变。

4 以点带面、总体推进的实施路径

(1)开展顶层设计,明确总体改造方向与思路。

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从顶层和源头入手,采用“统一论证、统筹需求、总体设计、科学配置”模式,开展智慧农贸建设顶层规划设计,统筹管理、监督、顾客、供应多方主体需求,统筹平台系统一体化应用设计,以明确农贸市场的改造方向、力度,坚持有所侧重、重点突破、各尽其职等原则。

(2)建立样板试点,进行基础设施和线上平台建设。

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应在农贸市场改造总体规划设计的指导下,建立示范区或示范点,先行推进现有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农贸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是示范建设的重点,建立符合新型农贸市场要求的交易追溯、购物服务、卫生检测、安全监控、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同时建设四位一体智慧农贸管理服务平台。

(3)制定长效运行机制,规范化标准化开展市场运营。

市场经营管理方应重点建立制度完善、责任明晰、监管到位、管理有序、运行规范的长效运营机制,制定准入、考核、评优等系列管理标准与制度,强化商户约束力度,严格把控整体质量安全,实现农贸市场日常管理精准化、规范化、常态化,促进智慧农贸市场长期稳定运行。

猜你喜欢

农贸市场商户智慧
对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的思考
对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的思考
江苏赣榆农商行 上线商户回访管理系统
“543”工作法构建党建共同体
全国首家农贸市场
———沈阳北行农贸市场
《花乱开》
工商银行 银行业首家商户发展中心成立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浅谈商户对信用卡业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