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昭通市科技创新助力精准扶贫

2021-04-10吴昌远

云南科技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昭通市昭通攻坚

吴昌远

(昭通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云南 昭通 657000 )

昭通市是全国脱贫攻坚战主战场之一,是乌蒙山贫困片区的核心区。全市共有10个贫困县、区(其中7个深度贫困县区),922个贫困村(其中691个深度贫困村),92.1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科技扶贫是科技系统“十三五”期间的主要工作之一,在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1]。近年来,昭通市在科技创新驱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培育以及科技计划项目带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科技人才服务缺位、科技平台服务水平不高、产业扶贫项目申报主体软实力不强等问题,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快速推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妥善解决这几方面问题,有助于昭通市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实现全部贫困人口共同奔小康的宏伟目标。

1 科技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

1.1 科技人才支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新进展

围绕贫困户创业、带动贫困户致富的合作组织和企业技术需求,以科技服务推进科技扶贫工作,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共选派科技特派员2 105人(其中“三区人才”493人)到昭阳、鲁甸、巧家等11个县(市、区)企业及合作社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并获得“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中央补助资金986万元。这批科技人才奔赴昭通市脱贫攻坚主战场开展科技服务和科技创业,自此项工作开展以来,累计举办培训306场(次),参训人员2.8万余人(次),指导建设示范样板及基地0.315万公顷,辐射带动面积达0.533万公顷,培养本土科技人才192人。同时,为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运用实用农业科学技术勤劳致富的本领,广大科技特派员还积极邀请同行业顶级专家一起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帮助相关县区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有效促进相关县、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

1.2 强化科技扶贫服务平台迈出新步伐

积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良好环境,通过“能人”创业带动贫困群众就业,探索创业扶贫新路子。2017年以来,组织16家机构申报认定省级“星创天地”, 最终有10家企业获得省科技厅评审通过。通过的企业将为全市其他县区培育建设“星创天地”提供了典型示范。“星创天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众创空间,是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载体。通过开展“星创天地”建设,聚集科技、人才、信息、政策、金融等资源,促进大学生、科技人员、种养殖大户等以创业带动就业,培育一批有技术、懂生产、会管理、善经营的职业农民,使农村科技创业之火加快形成燎原之势[2]。

1.3 强化科技项目支撑脱贫取得新成效

脱贫攻坚以来,昭通市科学技术局以科技扶贫为主题、以科技型企业和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主体、以发展产业带动脱贫为目标,聚焦高原特色农业、生物医药大健康等产业,围绕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新产品开发,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等方面组织实施科技扶贫示范项目,为产业扶贫提供科技支撑。2017年以来,共立项实施省科技扶贫示范项目176个,获专项补助科技资金2 260万元,在208个贫困村转化应用科技成果200余项,直接带动2 2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

1.4 科技促进教育扶贫有了新方向

为助推镇雄县的脱贫攻坚工作,云南省科技厅在镇雄县倮倘村倮倘小学实施脱贫攻坚科技项目,通过聚焦教育扶贫,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帮扶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引导贫困人口加强内生动力,助推镇雄县2020年精准脱贫。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县科技管理部门与省科技厅一道,由省科技厅出资50万元,在倮倘小学建设科技文化广场1个,集成校园文化馆、科技馆、艺术馆、科学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阅览室等功能,建成教学用一体、科学、文化、艺术全面发展的学生园地、教师教学园地和校园文化园地,改善学校条件;同时与昆明高新第一小学合作,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友好学校,促进教育资源交流和共享,提高倮倘小学教学水平。

1.5 依靠人才智力扶贫有了新突破

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发挥科技对精准扶贫及精准脱贫的示范带动作用,市委、市政府通过与中国科学院对接协商后,中国科学院相关部门对昭通的实地调研,在昭通市实施云南昭通科技扶贫与生物产业示范项目,该项目中科院投入资金700万元,云南省科技厅及昭通市政府根据项目情况投入适当配套资金,项目包含生态草牧业技术集成与示范、马铃薯、甘蔗等特色作物减损增产技术应用、猕猴桃新品种种植示范、云南昭通净水渔业产业发展、天麻“两菌”选育与特色食用菌产业示范、天麻高值产品加工6个课题。通过项目的实施,促进了中国科学院技术成果在我市贫困地区的转化使用。

2 科技扶贫工作中存在问题

2.1 科技扶贫基础薄弱

目前,全市科技服务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主体发育不健全、服务机构严重缺乏、发展环境不完善、复合型人才紧缺等问题非常突出,还没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型仪器服务平台、创业辅导平台等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同时,农业龙头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大部分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市场竞争多依赖于资源、劳动力、价格等要素。尽管昭通在科技扶贫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大多都是初级的、基础性的工作,支撑能力弱,带动不明显,还远不能满足全市脱贫攻坚的现实需要。

2.2 科技支撑产业脱贫成效不明显

近年来昭通市苹果、马铃薯、竹子等高原特色产业取得明显成效,但现代产业发展起步晚,全市农业产业总量小、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散小弱”问题依然突出,高端人才、实用型人才紧缺,导致科技产业扶贫与上级要求差距较大。

2.3 财政专项资金投入的总量不足

纵向对比,云南省财政扶贫专项资金逐年增加,但是离科技精准扶贫的需求仍显不足[3],以昭通为例,自2018年以来,全市科技扶贫示范项目资金均为省转移支付,市、县无资金匹配。

2.4 县、区科技管理部门主动性积极性不够

科技创新工作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支撑,但昭通市多数企业起步低、基础差、软实力弱,在项目报告编制、材料上报等方面滞后,给县、区工作人员带来较大负担。另一方面,自机构改革以来,县区科技主管部门被合并以后,具体负责科技工作的各县又只有1-2人(多数是1人),同时在负责科技工作的同时还承担其他一些工作,再加之每年还需对项目实施中期评估和绩效评价,需要耗费太多精力,也影响了工作人员组织项目申报的积极性。

3 对策与建议

当前,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全胜收官,数百万昭通各族人民摆脱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下一步,如何拓展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奋力在促进“滇东北崛起”的新征程中谋新篇、开新局成了昭通发展的头等大事,为做好下一步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工作,结合昭通实际,提出几点对策与建议。

3.1 以科技特派员工作为抓手、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的讲话精神,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若干意见》,围绕全市重点学科、优势技术领域和创新基地建设,通过与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和创新团队构建的集成整合,着力选拔培养一批全市急需的科技特派员,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队伍和技术力量储备。

二是切实加大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力度。依托科技特派员,建成一支乡村振兴产业振兴专家团队、产业发展指导员队伍,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积极做好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开展农业科技服务。

3.2 以“星创天地”培育为抓手,打造创业创新载体

推动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组织全市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培育省级“星创天地”,通过培育建设省级“星创天地”,为返乡农民工、乡土能人、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创业创造良好环境。通过“能人”创业带动群众就业,探索创业振兴乡村新路子。

3.3 以项目支撑为抓手,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及省科技计划项目

以科技促进乡村振兴为主题,以科技型企业和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主体,以发展产业带动乡村振兴为目标,以苹果、天麻、花椒、竹子、马铃薯、特色养殖等高原特色农业优势产业为重点,申报国家及省科技计划项目,帮助农村群众致富,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3.4 加大科技合作和交流,培育新型主导产业

以与中科院在昭通市科技扶贫工作为契机,积极引进中科院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他集成配套技术,提升产业档次和产业的整体效益。同时通过省、市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设,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为自身的产业开发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同时加强与市外大中型企业合作,为开拓市场提供服务。

3.5 加强项目管理,推进投入多元化

根据市委、市政府和云南省科技厅部署,在各县、市、区培育优势产业,扶优扶强,尽快使其成为县域的支柱产业,并对项目实行滚动管理,优胜劣汰。在加大科技促进乡村振兴投入的基础上,加强引导社会投入,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市场化的投入体系,推动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工作进展。

猜你喜欢

昭通市昭通攻坚
发展中的昭通学院
昭通市种业现状与“十四五”种业发展对策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昭通市“省耕大讲堂”第二讲开讲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亲人
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
小地方文学史的可能与向度——冉隆中和《昭通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