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线新经济发展新特征新趋势

2021-04-10刘妮妮杨晓琼

云南科技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业态消费电商

刘妮妮,许 悦,杨晓琼

(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51)

0 引言

在线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工智能、5G、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与生产生活深度融合的产物,具有在线、数字、智能、交互等特征。新冠肺炎疫情下,生鲜电商、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在线文娱、在线旅游、在线医疗等新业态新模式走红,我国在线新经济异军突起、逆势而上,成为缓解疫情冲击和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上海、福建等省市已将在线新经济作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开足马力,加快发展。

1 在线新经济加速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国家到地方,从生产到生活,从企业到个人,更加趋向在线化、数字化方式。加快新基建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红利、疫情下与“宅”密切相关的新业态逆势增长、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迭代升级、经济社会数字化形成共识,这一系列积极信号不断释放和叠加,推动在线新经济加速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性潮流。

1.1 疫情下新业态逆势爆发按下在线新经济发展加速键

疫情期间,线下生产生活被迫向线上迁移,买菜、看病、健身、娱乐、办公、旅游都开启了线上模式,宅生活催生了新业态,在安全与效率之间找到了最大公约数,在线新经济逆势增长。2020年一季度我国网上商品的流通量已超过18.5万亿,全球第一;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电子商务服务投资同比增长39.6%;移动互联网流量在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29.1%的基础上再增长39.3%;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9%。

在线电商、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和在线娱乐满足生活所必需。生鲜电商零售平台迎来流量高峰,叮咚买菜2月份营收突破12亿元,盒马鲜生线上流量是2019年同期的近3倍。“停课不停学”,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较2018年底增长110.2%。在线问诊、远程医疗需求增加,阿里健康今年以来在线义诊访问用户超过280万。在线直播、在线视频、网络游戏、数字阅读等行业发展迅猛,哔哩哔哩一季度营收达23.16亿元,同比增长69%,喜马拉雅一季度有声阅读人数同比增长63%。在线逛博物馆、在线看电影、云上时装周、云上文化节等形式屡见不鲜,古老的故宫开启了云直播,《武汉十二锣》十国艺术家武汉、上海、纽约三地“云端”合奏。在线办公、灵活用工确保复工复产。有关数据显示,2020年疫情复工期间,中国有超过1800万家企业3亿用户线上远程办公,电子合同需求量增长10倍;华为Welink业务量增长80%;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开启共享员工模式。

美国经济大萧条催生了沃尔玛,日本经济衰退促生了乐天,“非典”催生了阿里巴巴,新冠肺炎疫情一定也会加速在线新经济的发展,深刻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在线化、数字化的生产和消费将成为常态。

1.2 扩大内需释放消费潜力迎来在线新经济发展新机遇

扩大内需是当前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尽快恢复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是保持我国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的战略基点。2020年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要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居民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4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着眼国内需求,以应用为导向,挖掘我国市场规模巨大的潜能,积极拓展新型基础设施应用场景。瞄准产业升级和智能制造发展,引导各方合力建设工业互联网。适应群众数字消费新需求,促进网上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车联网、智慧城市等应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推动消费回升。

近期,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举措,各地也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鼓励扩大消费。2020年“五一”假期,湖南、浙江、广东等地通过微信平台发放超百亿元电子消费券,带动补偿式消费增长。上海五五购物节启动后仅4分钟,消费支付实时支付金额突破1亿元,不到一天时间,突破100亿元。

马云曾经说过“双11不是阿里的成功,是中国内需的成功。”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10亿,2019年交易规模达10.63万亿元。伴随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充分激发,在线新经济发展将迎来新机遇,其发展也将促进消费的迭代升级、就业和产业转型升级。

1.3 经济社会线上化的新共识增添在线新经济发展新动力

疫情前,数字化、在线化可以让企业活得更好,是发展快慢的问题,生产生活线上化还是一个可以主动选择的选项。疫情后,无数企业自身的脆弱性暴露无遗,数字化成为企业活下去的必要条件,在线化、数字化成为必选项,是生死问题。

对个人而言,疫情限制了线下消费,人们被迫改变消费方式,疫情冲击带动了消费习惯的培养,更多人也意识到线上产品的优势。对企业而言,这场战“疫”严重暴露很多企业数字化能力支撑不足,鉴于传统线下消费模式受到的影响冲击和在线新经济的逆势崛起,传统企业主动线上化、数字化的意识和意愿不断强化,内在动力前所未有,积极探索线上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拥抱在线新经济新未来。

2 在线新经济发展呈现新特征和新趋势

疫情为在线新经济按下快进键,作为新产物其业态和趋势难以预估,但从眼下较成熟的业态和模式可见端倪。可以预见,在新技术的支撑下,跨价值链、跨行业、不同组织之间大规模协作和跨界融合成为必然,数字化、智能化驱动的具有开放、普惠、共享等属性的在线新经济将彻底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塑造新的经济格局。

2.1 新技术赋能新经济,加速智能化

随着“新基建”的加速推进,以5G网络为基础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VR/AR等技术与工业、医疗、教育、金融等行业加速融合,新场景应用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技术创新将引领、触发和催生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为在线新经济发展赋能。

5G是在线新经济通用技术,其作用至关重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报告显示,未来5年,5G商用将直接带动中国10.6万亿元的经济总产出,间接带动经济产出达24.8万亿元,创造300万个就业岗位。疫情期间,5G移动监护箱、5G移动医院、5G+远程维修、特重症智能远程医疗诊断机器人等5G、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应运而生,未来在新技术的加持下,多点互动的远程教育、远程手术、远程监护、智能体育、8K高清制播、远程高精度音乐会、自动驾驶、无人工厂、无人生产线、智能物流等场景和产品将得到更广泛地应用,为在线教育、在线医疗、智慧出行、智慧旅游、工业物联网等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全方位、全链路的数字化、智能化将成为现实。

2.2 平台成为基础要件,推动普惠化

平台化是在线新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纵观全球市值排名靠前的新经济头部企业,亚马逊、Facebook、google、阿里巴巴、腾讯等都是主打平台化产品。平台型企业发展规模远大于传统公司,发展周期也远小于传统公司,世界十大新经济企业平均年龄仅为22岁,是传统企业平均年龄的1/5。

消费者和服务商联结在平台上,实现数据信息交换、需求匹配、货物交付、资金收付等,构成网状协作,数据、资源的共享通过平台来实现,跨行业的平台化整合正成为趋势。无论是“小朱配琦”组合还是李子柒,直播带货的巨大成功都离不开线上平台的支撑。未来个人工作模式在数字化、在线化影响下将发生改变,零工经济、自由职业将成为新潮流,越来越多的个体将在平台上实现灵活就业,每个人的特长将“自由兑现”,呈现“人人可创业”的局面。

2.3 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现无界化

由于疫情,全社会进行了一次非设计的新应用场景的广泛试验,线上线下加速融合成为疫情后最突出的特点,线上线下融合成为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在线新经济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线上线下无缝的完整体验是目标,未来在线新经济将没有明显的线上线下分界,只是场景的不同分割,跨界融合新模式和深度互动新场景将不断涌现。

2.4 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增加,趋于细分化

社会需求剧增是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以用户和需求为中心”的新消费升级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市场逐步向三四五线城市下沉,消费需求从温饱型向品质型跃升,Z时代(泛指95后)年轻人消费者逐渐成为消费主力群体,一系列需求的变化,将带来无数消费场景。

数字经济领域容易产生独角兽企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现在大部分的独角兽企业来自各自的细分领域。在线化使需求的获取和反馈更加高效快捷,需求的传导触发基于用户需求的产品重构,业态细分化趋势明显。做更好不如做不同,场景细化将带来无限机会,在线新经济门槛也将不断提高。

2.5 消费端创新向供给侧传导,构筑生态化

马化腾认为:“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高热度的消费端线上化将进一步传导至供给端,加速产业互联网。下游在线化、数据化程度越高,对上游生产环节的倒逼作用越显著。在线化将供应链上下游进行广域连接,通过数据协同实现据实际需求变化的供应链协同,未来的商业模式是产供销一体化的转型。

构建生态链是在线新经济企业发展的大趋势,生态链孵化企业,成为品牌孵化器。头部企业突出“大”而“全”,“大”即大平台、大融合、大生态,“全”即全场景、全客群、全数据、全渠道、全时段、全体验、全品类、全链路,构建生态系统。如阿里巴巴业态极其丰富,拥有众多的阿里系企业,通过不断拓展整合各种模式和业态,采取自营与合营等方式布局生态链。小米生态链在中国互联网生态中独树一帜,小米投资旗下运营的公司,统一把控品质,其下企业借助小米的供应商渠道和信用背书,以较低的售价抢占市场,发展壮大,4年小米生态链孵化77家企业、4个独角兽。盒马鲜生作为餐饮、超市和网络订餐的综合型新业态,建设鲜生产业基地、“盒马村”,构建从数字化农业基地到生鲜产业基地、再到盒马新零售门店的全链路数字化农产品供应链体系。

3 各地加紧部署在线新经济发展

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一些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业态新模式逆势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经济复苏。在被称为“万亿GDP俱乐部”的上海、北京、深圳等17个城市中,2020年一季度GDP增速在-5.0%以下的只有长沙(6.09%)、南京(1.6%)、成都(-3.0%)和杭州(-4.8%)4个城市,其共同特征就是与互联网相关的经济表现活跃。另外,贵州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单位)网络商品零售额增长44.4%;沈阳市五爱、南塔两大商圈通过打造网红经济,网络销售额突破10亿元。疫情释放了惊人的线上需求,上海、安徽、福建、甘肃、成都、济南等省市快速反应,相继出台了政策措施,聚焦在线医疗、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在线文娱、在线展览展示、在线研发设计、在线金融、“无接触”配送、生鲜电商零售、电子商务等领域,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3.1 上海:积厚成势,打造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

上海没有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头部企业,但基于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和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本土互联网企业整体崛起,新业态、新模式都优先选择在上海落地。疫情发生后,上海市政府审时度势,发布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聚焦无人工厂、工业互联网、远程办公、在线金融服务、在线文娱、在线展览展示、生鲜电商零售、“无接触”配送、新型移动出行、在线教育、在线研发设计、在线医疗等12个重点领域,实施智能交互核心技术攻关、应用场景开放拓展、创新型企业培育、品牌网络营销推广、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新型基础设施支撑6大行动,培育“100+”创新型企业,推出“100+”应用场景,打造“100+”品牌产品,突破“100+”关键技术,努力将上海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

3.2 成都:开放创新,打造最适宜新经济发展城市

早在2017年,成都就开创性地出台了引领新经济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成立新经济委员会。以开放和创新为发展主线,紧紧围绕新经济“四个特征”,以新技术为驱动、新组织为主体、新产业为支撑、新业态为引擎、新模式为突破,聚焦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等“六大形态”,构建实体经济、智慧城市、双创平台、人力资源协同、消费提档升级、绿色低碳、现代供应链等“七大应用场景”。以应用场景建设组织新经济工作,在全国首创“城市机会清单”, 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实施“城市投资合伙人计划”、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双百工程”等;通过精简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定新经济企业就业人员参保政策,建立新经济企业标识制度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与在蓉高校院所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平台、科技产业园区、校院企地发展共同体等措施,打造更具新经济特征的可持续发展营商生态体系。

3.3 广州:模式创新,打造直播电商之都

广州是我国改革开放前沿,一直以来都以“政策更优惠、开放度更大、管理更灵活”著称。疫情期间,广州顺势而为,创新商业模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实施“直播电商发展行动”,从加强顶层设计、打造产业集群、推动商贸领域应用、构建人才支撑体系和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五个方面制定16条具体措施,构建一批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头部直播机构和MCN机构、打造一批网红品牌、培养一批网红带货达人,将广州打造成全国著名的直播电商之都。

3.4 甘肃:转变观念,推进商务新业态发展

“十三五”以来,甘肃积极转变发展观念,以兰白试验区为试点,探索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以新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2020年春节以来,通过推广“电子化”支付、直销、分销、拼团等社群营销模式和“无接触”服务,深挖“宅消费”潜力,推进消费方式创新;通过培育“龙头电商”,打造“中央厨房”,鼓励本土医药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和传统“游乐购”企业开展线上服务等,促进传统企业与电商融合;通过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打造农产品品牌,开展直播推荐、产销对接和“爱心购”等活动,支持农村电商低成本精准对接城市销售渠道,推进农村电商加速发展;通过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仓储设施建设等,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系列措施的落地,将有效推进甘肃商务新业态创新发展。

各地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大力发展在线新经济,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坚持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结合自身优势,以在线文旅、新零售、数字工厂、产业互联网、在线医疗、在线教育、“无接触”配送、在线展览展示、智慧生态、在线金融、远程办公等为重点,找准生态位,突出特色,差异发展,着力转化应用一批关键技术、推出一批应用场景、集聚一批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品牌产品、发展一批新业态新模式。

猜你喜欢

业态消费电商
为新业态撑起“社保伞”势在必行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40年消费流变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