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康复护理改善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
2021-04-10
(辽健集团铁煤总医院,辽宁 铁岭 112700)
急性脑梗死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近几年导致患者死亡最为主要的一大病因。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脑梗死发病率在2008年高达200/100万人,且有逐年增多趋势,每年有约130万人死于脑梗死[1]。即便患者存活,也有75%左右伴有各类残疾,如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为了分析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我院就收治的80例患者实施分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进行分组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纳入时间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纳入对象:确诊满足急性脑梗死标准[3];有完整资料;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有不同肢体功能障碍。排除严重脏器病变、合并恶性肿瘤、精神异常、哺乳期或妊娠期等患者。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2~78岁,均值(63.41±3.62)岁;病程1~19 h,平均(4.91±1.22)h。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3~77岁,平均(63.93±3.21)岁;病程1~18 h,平均(4.51±1.52)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用常规护理,予以降颅内压、改善微循环处理,加强用药指导,积极监测生命体征,保障呼吸道畅通。观察组则加用康复护理干预,内容如下。①环境护理:维持病房干净与整洁,保持病房内的安静,为患者营造舒心的治疗环境。病房内设置警报器,有任何异常及时上报。病房内尽量减少障碍物,设置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跌倒或摔伤。②心理疏导:本病患者发病急骤,进展快速,对身心造成严重影响,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甚至有轻生等念头。为此,护理人员主动关心患者,多和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身心需求,尽量给予满足。同时,通过针对性心理疏导来缓解他们的负面情绪,促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与护理。③健康教育:包括个别指导与交流、小组讲座、观看录像、书面介绍、口头讲解、设置宣传栏以及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和安全性,使患者正视自身病情,避免过度恐慌或焦虑,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患者出院前,要根据患者资料建立病理管理卡,对出院患者采取通电话、信访、家访以及门诊面访等方式,给予患者针对性健康教育。④康复训练:a.体位护理。根据患者情况制订功能康复训练计划,卧床期间,协助患者维持正常的体位,以患侧肢体功能位为宜。定期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并适当按摩关节,进行关节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肌肉萎缩,同时进行神经功能刺激,避免废用性萎缩。被动锻炼以耐受为宜,循序渐进,根据耐受程度,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与时间。b.功能训练。指导患者练习坐起与站立及步行等,从坐位训练开始,使患者的平衡感增强,然后逐渐过渡至下肢负重训练,再协助患者开展步行训练。需要注意的是,步行训练时,护理人员要做好安全措施,避免出现不良事件,并且通过步行平衡双杠,对患者的足内翻和足下垂进行纠正。c.日常生活训练,如洗漱、进食、如厕、更衣等。患者在自行活动期间应有人陪护,切忌催促,避免意外事件发生。若有语言障碍,则通过图片、文字、手势等交流,鼓励他们开展肌群锻炼、发音及复述等。做好患者的听觉、理解、口语训练等综合训练,先从简单内容开始,逐渐过渡到复杂内容,根据恢复程度,实施自我表达能力训练与会话交流等。⑤出院指导。将健康教育表格统一发放给患者,通过口头讲解的形式,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合理安排日常饮食,适当参与运动,加强病情监测,定期回医院复查,并且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回医院就诊等。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干预前后上下肢功能评分(参考Fugl-Meyer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参考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参考ADL评分),并比较。同时,运用自制量表评价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总分为100分,其中不满意为<60分,基本满意为60~80分,满意为>80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分析统计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而计数资料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两组干预前上肢与下肢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肢与下肢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更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上肢与下肢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上肢与下肢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1例不满意、8例基本满意、31例满意,满意度为97.50%,而对照组8例不满意、19例基本满意、23例满意,满意度为80.00%,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作为中老年人高发性疾病,也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需引起重视[3]。本病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脑动脉闭塞或狭窄,进而诱发脑组织缺血与缺氧等出现软化或坏死[4]。本病在50岁以上人群中多发,而且并发症较多,容易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需积极做好护理干预[5]。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肢体功能障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后遗症,不仅危害身心健康,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6]。有研究发现,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发病早期,其神经系统功能的可塑性较强,通过尽早开展功能锻炼,可以对大脑皮质功能进行刺激,避免肢体挛缩,还能使肢体功能得到改善,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7]。我院就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用康复护理,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前上肢与下肢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肢与下肢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更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谷波[8]研究报道一致,说明康复护理运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可以减轻肢体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康复护理从常规的健康教育、环境护理及心理疏导入手,对患者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等做好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有效的康复训练计划,并给予患者针对性指导,客观评估患者训练执行情况,再根据恢复情况适当调整训练,促进病情与肢体功能改善,达到尽快康复的效果[9]。康复护理干预的实施,不仅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而且可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10]。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干预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对改善肢体功能障碍作用显著,还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