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1-04-10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5期
关键词:焦虑症负面情绪

(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大连市心理专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3)

焦虑症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疾病,主要与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等有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较为焦虑,容易引发抑郁、暴躁等负面情绪,导致睡眠质量受到影响,深夜不容易入睡,久而久之出现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2]。因此,为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本文主要针对焦虑症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焦虑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时间为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采用计算机随机选号法平均分为两个研究小组,分别记为对比组(n=40)与观察组(n=40)。其中,对比组患者年龄18~51岁,平均年龄为(34.63±4.25)岁,男患者18例,女患者22例;观察组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为(34.15±4.22)岁,男患者19例,女患者21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焦虑症诊断标准。②经伦理研究委员会讨论通过。③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资料不全者。②不配合研究患者。③精神异常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比组 对该组患者进行医院常规护理流程。患者入院治疗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个人信息、既往病史等进行记录,并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对患者进行常规安抚,并给予一定的抗压治疗和心理治疗,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3-4]。

1.2.2 观察组 在进行医院常规护理流程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①知识宣教:由于患者受情绪影响,在治疗过程中容易情绪化,不愿意配合治疗,出现抵触情绪等,为提高患者治疗依从度,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粘贴宣传海报等方式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使患者了解焦虑症的危害和对自身的影响,提高患者治疗依从度,配合相关的治疗和护理工作[5]。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时,应避免采用较为生硬的语气,通过耐心、细心的态度,与患者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通过面对面交流和沟通了解患者内心的想法,对患者产生焦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对患者进行心理引导,使患者进行自我调节,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和调节,进一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6]。③精神护理: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对患者的睡眠情况、失眠多梦情况进行统计,并观察患者第2天白天的精神状态,对精神饱满患者给予鼓励,并激励患者继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患者对改善焦虑症状的信心;对精神萎靡不振的患者进行安慰,并分析患者精神不佳的原因,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安抚,鼓励患者积极应对治疗,使患者能够尽快恢复精神,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7]。④生活干预: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一定的兴趣爱好,通过散步、慢跑、看书、读报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通过一定的运动,能促进患者夜间更好的入眠,同时配合音乐疗法等,使患者能够保持一个相对轻松的状态,提高患者的睡眠效率[8]。⑤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一定的饮食干预,避免患者食使用辛辣刺激食物,避免患者情绪激动,建议患者食用清淡食物,同时建议患者在睡前服用牛奶、红酒等助眠食物,提高患者的入睡效率[9]。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①睡眠质量评价方法: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价,满分为21分,0~5分睡眠质量良好,6~10分睡眠质量较好;11~15分睡眠质量一般,16~21分睡眠质量很差,并对患者的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进行评价,入睡时间越晚评分越多,表示睡眠时间越差。②负面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越严重。③生活质量评价方法:采用SF-36评分法,86~100分生活质量良好、75~85分生活质量较好、60~74分生活质量一般、0~59分生活质量差[1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入睡时间评分、睡眠时间评分、PSQI评分、SDS评分、S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对比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以及PSQI评分均要优于对比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对比(分,)

2.2 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情况对比 在本次研究中,对比组患者护理前SDS评分为(66.41±2.82)分、观察组患者护理前SDS评分为(65.36±2.94)分,t=2.513,P=0.833。对比组护理后SDS评分为(51.36±1.74)分、观察组护理后SDS评分(42.03±2.35)分,t=10.658,P=0.001。对比组护理前SAS评分(65.53±2.63)分,观察组护理前SAS评分(67.84±1.84)分,t=2.352,P=0.854;对比组护理后SAS评分(46.63±2.62)分,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39.36±1.25)分,t=10.525,P=0.001。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为(68.63±2.49)分,对比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为(67.43±2.91)分,t=10.632,P=0.001;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为(91.23±1.32)分,对比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为(82.36±2.61)分,t=10.435,P=0.001。

3 讨论

焦虑症在临床医学中被称为称焦虑性神经症,该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是一种神经性疾病,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暴躁、羞怯等,心境在白天和夜晚有所不同,大部分患有焦虑症的患者在夜间均存在失眠现象,久而久之会引发神经衰弱等症状,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恢复。为改善患者焦虑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在对焦虑症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可以通过采取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

心理护理干预是一种基于患者自身病情,对患者开展的具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措施,该护理方法的护理原则为“以患者为本”,为患者制定科学的、合理的护理措施。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知识宣教,能够提高患者对焦虑症的认识,加强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配合度,同时通过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的焦虑症得到缓解,有利于帮助患者入眠,通过精神干预,对患者进行鼓励和安抚,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另外,对患者进行生活干预和饮食干预,能够调节患者的饮食习惯,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缓解患者的精神状态,从而使患者的负面情绪、睡眠质量等得到有效改善。

综上所述,针对患有焦虑症患者,通过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睡眠质量和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在缓解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猜你喜欢

焦虑症负面情绪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现代人当警惕知识焦虑症
建议在直销业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远离负面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