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技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与护理价值
2021-04-10
(鞍山市中心医院铁东院区内镜中心,辽宁 鞍山 114000)
胆总管结石为普外科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与胆固醇代谢失调、感染、胆汁淤积具有密切关联,临床一般以手术方式治疗,其中内镜技术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1]。而为了能够提高手术效果,加强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十分必要,由此提升其生活质量,降低感染风险[2]。本文旨在分析内镜技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与护理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1~12月。纳入标准:①经磁共振(MRI)检查或B超确诊为胆总管结石。②符合内镜技术治疗指征。③患者和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均为自愿。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疾病者。②合并感染或胰腺炎者。③伴有心、肺功能异常或慢性基础性疾病。④配合度较差,无法顺利完成研究。按不同护理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观察组:男性、女比例为31∶9,年龄32~80岁,平均年龄为(56.12±1.32)岁。对照组:男性、女比例为32∶8,年龄33~80岁,平均年龄为(56.82±1.54)岁。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数据差异不大(P>0.05)。
1.2 方法 两组均实施内镜技术治疗,分别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包括加强环境干预,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并保证病房环境的干净和整洁,以保证患者睡眠质量;同时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告知其有关疾病和手术相关知识,使其能够消除顾虑,积极配合各项治疗。观察组:应用围手术期护理,护理内容如下:①术前护理:a.患者入院后,应尽快明确治疗方案,并为患者安排手术,与相关科室(如检验科、麻醉科、放射科等)共同商讨最佳治疗方案,由此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并协助患者完成一系列术前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明确治疗方案。b.加强与患者沟通,由此建立信任的桥梁,促进护患关系良好,同时告知患者有关疾病知识以及治疗方面的知识,如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告知其内镜技术的优势、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为其介绍科室仪器以及医护人员技术,使其能够消除顾虑,缓解负面情绪;另外,可采用转移注意力、正向心理疏导和放松疗法等方式进行干预,使其能够保持乐观心态,维持平稳心境[3-4]。②术中护理:术中规范应用斑马导丝和推注对比剂,并告知患者保持身体放松,切勿憋气,继而提高插镜成功率,同时需保证胰管避免过度充盈;待胰管造影成功后,应停止推注,将对比剂吸出,采用导丝明确胆胰管走向,防止出现过度深入或滑脱情况。③术后护理: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并对患者脸部、鼻腔以及口腔皮肤采用温水进行清洁,同时需对患者一般体征如体温、脉搏、面色等进行动态监测,观察患者大便颜色及性状,如有不适立即告知医师进行处理;术后4 h对血淀粉酶进行检查,并在24 h内进行复查;术后1 d告知患者需禁食,并叮嘱家属进行监督,待血淀粉酶正常后,逐步进行清淡饮食,后逐渐过度至低脂流食[5]。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包括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心理状态(SAS量表、SDS量表)以及并发症情况。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对两组患者焦虑进行评定,其中主要包括14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5个评价指标,分别为无症状、轻微、中等、较重、严重等,分别对应的得分为0、1、2、3、4分,使用Likert 4级评分法,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焦虑症越严重。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抑郁进行评定,其中主要包括14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5个评价指标,分别为无症状、轻微、中等、较重、严重等,分别对应得分为为0、1、2、3、4分,使用Likert 4级评分法,得分越高代表患者抑郁症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SAS评分、SDS评分等计量资料用()表示,分别给予χ2、t检验,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 观察组胆总管结石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心理状态评分 观察组胆总管结石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胆总管结石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3 讨论
胆总管结石通常以胆色素为主或胆色素结石为主的混合结石,以胆总管下端作为高发部位,为临床常见的结石疾病,易导致患者出现上腹部绞痛或对穿性背痛,同时存在三联征“高热、寒战、黄疸”,若治疗不及时,易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影响预后[6-8]。而内镜技术为消化科常见的手术技术或检查技术,其具有诸多优势,如具有可重复性、术后恢复快、创伤小、疗效显著等,但由于该手术易出现较多并发症,因此应加强其围手术期的护理,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围手术期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实施的一项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具有细致性、全面性以及连续性,能够使患者接受全面的护理干预,术前加强心理干预,能够使患者消除对手术治疗效果以及对自身疾病的疑惑,使其能够以良好心态面对疾病,消除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和评估工作,并根据结果制订针对性的治疗计划,治疗方案的实施由多科室共同参与,能够促进治疗的有效性,提高治愈率;术中加强与医师的配合,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仔细观察手术情况,及时发现意外事件并及时处理,由此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术后加强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并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和适当运动,使其能够提高自身抵抗力,促进疾病早期康复,改善预后[9]。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SAS评分、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内镜技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与围手术期护理相配合,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