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2021-04-10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5期
关键词:血常规标本血液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第七临床学院检验科,辽宁 抚顺 113008)

血常规检验主要是对血液标本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等指标进行检测,是临床常用的检查项目,同时也是临床进行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辅助检查方法,能够为临床医师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信息[1-2]。但是血液标本检验误差发生率较高,不利于临床医师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易导致病情延误,对其生命健康造成较大的损害,同时易引发医患纠纷,损害医院形象[3-4]。因此,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只有明确血常规检验结果误差发生原因方能针对性的采取预防及控制措施[5-6]。本研究旨在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10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79名受检者。纳入标准:所选对象对本研究均有知情权,能够配合进行血液采集和检验,且均无临床基础疾病。其中,男性208名,女性171名;年龄2~47岁,平均年龄(35.47±6.24)岁。

1.2 方法 嘱所有受检者在空腹状态下采集外周静脉血及指尖血,其中静脉血采用美国BD EDTA真空血常规管进行采集,每人采集3份标本,每份2 mL。指尖血采集使用浙江拱东1.5 mL尖底离心管,采集0.1 mL,使用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于不同的条件下处理后,应用Sysmex XN-2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检测前对仪器做好室内质控工作。处理标本条件如下:第1份静脉血标本于室温放置30 min内完成检测;第2份静脉血标本室温放置6 h后进行检测;第3份静脉血标本于冰箱4 ℃保存4 h后进行检测;指尖血于室温放置30 min内检测;每份标本均同时进行2次检测,最终检测结果取2次检测的平均值。将第1份静脉血标本检测的最终结果设为对照组,经其他条件处理后的标本最终检测结果设为研究组,确认存在差异后分析误差引起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1.3 评价指标 ①统计血常规检验误差的发生率,分析误差引起的原因。若血液学检测结果出现异常散点图、警示标志或者异常计数等时需对检查结果进行确认,并对仪器结果的可靠性进行判定。②比较不同保存温度以及不同测定时间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与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的差异。③分析不同采血部位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计数、WBC以及PLT的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常规检验误差引起的原因分析 379份血液标本中出现误差的标本共计21份,误差总发生率为5.54%。血常规检验误差引起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未及时送检血液标本8份,占38.10%;保存不当6份,占28.57%;采集部位不合理5份,占23.81%;其他因素2份,占9.52%。

2.2 不同保存温度及不同测定时间WBC、PLT比较 不同保存温度及不同测定时间WBC、PL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保存温度及不同测定时间WBC、PLT比较(×109/L,)

表1 不同保存温度及不同测定时间WBC、PLT比较(×109/L,)

2.3 不同采血部位血液样本检测结果对比 末梢血PLT为(226.71±5.14)×109/L,WBC为(6.71±0.25)×109/L,RBC 为(4.85±0.32)×1012/L,静脉血PLT 为(206.43±5.18)×109/L,WBC为(5.51±0.24)×109/L,RBC为(5.40±0.25)×1012/L。末梢血RBC低于静脉血,PLT及WBC均高于静脉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常规检验内容主要包括WBC、RBC、血红蛋白以及PLT等。通过对血液细胞进行分析,有助于临床医师准确判断受检者机体状况,明确患者是否患有感染性疾病以及造血功能障碍等。血常规检验结果可对诊断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分析血常规误差引起原因并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有助于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7]。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常规检验误差总发生率为5.54%,误差引起原因主要包括未及时送检血液标本、保存不当、采集部位不合理及其他因素;不同保存温度及不同测定时间WBC、PL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RBC低于静脉血,PLT及WBC均高于静脉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易造成标本中PLT发生聚集及沉积现象,且随着体积不断增大细胞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继而会对血常规检验结果造成影响;血液标本不同保存温度对检验结果也会造成影响,低温及常规室温下血常规检查结果存在显著差异,与室温下保存的血液标本相比,低温保存的血液标本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更低;与末梢血相比,静脉血检测结果准确度明显更高,主要原因在于末梢血管管径相对较窄且血流通畅度相对较差,易造成血液成分发生堆积的现象,进而会导致血常规检验结果出现误差。此外,导致血常规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还包括仪器因素、试剂因素以及机体因素等[8-11]。

为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要求采血及检验等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强化专业素养,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对采血至检验各个环节加强质量控制。在采血前,与患者进行交流,指导患者做好禁食等准备工作,尽量选择清晨进行血液采集,最好采集外周静脉血。血常规检验人员必须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和技能,熟练掌握血常规检验方法和流程,妥善处理和保存血液标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各项检验操作,规范血液样本的保存温度,选择更适合的血液采集部位,加强血液标本采集以及检测操作等专业技能,使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得到保证,为临床医师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信息,加快患者康复[12-14]。

综上所述,在血常规检测中误差的发生率较高,根据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可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率,有助于为临床病情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猜你喜欢

血常规标本血液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血常规解读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多彩血液大揭秘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神奇血液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