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2021-04-10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5期
关键词:肠病炎症性沙拉

(锦州市黑山县仁和医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锦州 121400)

在临床上,炎症性肠病属于慢性非特异性的肠道炎症表现,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等,发病具有一定的遗传规律[1]。炎症性肠病的主要发生原因为黏膜免疫系统对肠腔中的抗原物质出现应答反应异常表现,以往临床很难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且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复发率往往较高[2]。本研究旨在评价益生菌和美沙拉嗪联合用药方案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炎症性肠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56,P=0.8149);观察组患者年龄最大为68岁,年龄最小为24岁,平均年龄为(44.16±12.41)岁,对照组患者中患者年龄最大为69岁,年龄最小为25岁,平均年龄为(42.37±13.44)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71,P=0.5590)。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检验和诊断均被确诊为炎症性肠病,符合该病症的诊断标准。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检验和检查均被诊断为炎症性肠病,符合2012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制定的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分型。②所选择的病例年龄均超过18岁,且不超过75岁[3]。③所有患者的病程均超过6周。④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临床资料完整,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⑤所有患者的肝、肾功能正常,未合并其他严重的病症,均符合保守治疗的原则。⑥所有患者均能正常的沟通和交流,具备有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

1.2.2 排除标准 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②伴有严重并发症或经病理诊断诊断为癌变的患者。③有严重的吸烟或酗酒习惯的患者。④合并免疫缺陷病史、家庭特异病史的患者。⑤不能够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复查或者随访的患者。⑥合并精神类病症的患者或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4]。⑦对本研究所应用的治疗方法或药物不耐受或过敏的患者。⑧因各种原因而中途退出研究导致无法完成调查的患者。

1.3 方法 对所有患者治疗进行基础抗感染治疗。在完成基础抗感染治疗后,对照组患者采用美沙拉嗪(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148)治疗,以口服的方式给药,每次1.0 g,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治疗,益生菌主要选择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50032),每次2粒,每日3次。两组患者用药的时间均在三餐前,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须坚持清淡的饮食,禁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和海鲜,嘱患者避免食用牛奶等易导致病情加重的食物。两组患者在治疗8周后进行肠镜复查,同时进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检查,必要时还需进行肝、肾功能检查和心电图检查。

1.4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痊愈:治疗8周后,内镜检查示患者的溃疡完全消失,肠黏膜恢复正常,相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治疗8周后,内镜检查示溃疡基本消失,炎性症状明显好转,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治疗8周后,内镜检查示溃疡的范围缩小,且黏膜充血、水肿情况减轻,相关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治疗8周后,内镜检查示溃疡没有变化,临床症状也没有改善[5]。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并发症主要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皮疹等。记录两组患者相关症状缓解时间。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症状缓解时为(10.10±3.13)d,对照组为(18.19±5.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04,P=0.0006)。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炎症性肠病在临床上属于慢性自身免疫系统病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复发率,会对患者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6]。炎症性肠病通常会累积患者的直肠和乙状结肠,甚至深入到患者的降结肠和全结肠等部位。在临床上,很多患者都存在有黏膜层集中病变的表现,也有部分患者病变会累积黏膜下层,甚至会达到肌层和浆膜层。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患者在发病后的主要表现是黏膜免疫系统对患者肠腔中的抗原物质应答反应产生异常,同时患者存在严重的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等表现。炎症性肠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其发生可能与遗传、免疫功能存在关联,也可能与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存在关联。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炎症性肠病在不同人群和地区的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但这种病症近年来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对这种病症的治疗通常以口服氨基水杨酸类药物进行干预。美沙拉嗪就是一种典型的药物,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改善肠道炎症,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易导致患者反复发作。

炎症性肠病在发病初期主要存在结肠黏膜水肿和变脆的表现,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结肠黏膜存在充血、出血症状,甚至会形成椭圆形的浅小溃疡[7]。此时,若不及时进行干预,病变会逐渐表现为散在的残余黏膜或者几乎没有完整的结肠黏膜,黏膜主要表现为炎性渗出物,通过结肠镜检查可观察到结肠存在糜烂和溃疡,且边缘存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8]。临床通常为炎症性肠病患者应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美沙拉嗪的有效成分是5-氨基水杨酸,能够有效的对患者前列腺素E2进行抑制,还能够抑制白三烯B4和血小板的活动因子,进而控制结结肠黏膜炎性介质的合成,有效控制炎症[9]。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长期应用美沙拉嗪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腹泻和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这主要原因是因为药物干预会使患者肠道内的正常菌群被打乱,使肠道的微生态失衡,而肠道菌群失衡会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10]。

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患者机体的肠道免疫功能和系统出现损伤,这可能是炎症性肠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抗生素不当导致的。其主要的发病机制是患者肠道中出现菌群失调后,导致肠道内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数量大大减少,而大量的致病菌和代谢产物对肠道免疫系统产生影响,使得免疫功能紊乱,并导致上皮组织受到损害,使炎性反应加剧。由此可知,益生菌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价值尤为重要,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衡现状,促进患者肠道的微生态平衡恢复,降低患者在应用美沙拉嗪治疗时所产生的并发症,对促进患者病症的进一步改善发挥了理想的效果,而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综上所述,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应用益生菌与美沙拉嗪联合用药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同时降低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缩短患者症状缓解时间。

猜你喜欢

肠病炎症性沙拉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能力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水果沙拉
圣诞树沙拉
夏日罐子沙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