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与常规检验方法诊断糖尿病的价值
2021-04-09周虹方志军
周虹,方志军
(黄石市第四医院检验科/黄石医养医学检验有限公司,湖北 黄石 435006)
糖尿病是常见终身性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而呈现出流行病趋势。糖尿病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当前已确认该病的发病基础来自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分泌缺陷。刘亚强等[1]研究表明,糖尿病在所有非传染性疾病类型中发病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与肿瘤,糖尿病发病具有隐匿性,目前并无针对该病的彻底有效治疗手段,因此,糖尿病患者发病后在正常生活、身体健康方面均遭受较大的威胁。糖尿病对患者最大的威胁在于血糖如果长时间缺乏有效的控制则侵袭范围可延伸到其他器官,诱发各种并发症[2],如心、肾、脑,导致身体机能衰竭甚至威胁生命。对糖尿病患者的干预需通过结合血糖指标变化来应用相关药物及调整生活方式,因此检验手段的有效性、准确性显得极为重要[3]。目前对糖尿病患者主要有生化检验、常规尿液检验两种,本研究旨在探析上述两种检验手段对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症状、体征等与WHO制定糖尿病诊断内容相符合),盲目随机法分为生化组与常规组,各50例。生化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9~79岁,平均(61.1±4.2)岁;病程5个月~17年,平均(5.7±1.3)年。常规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50~78岁,平均(60.9±4.2)岁;病程在6 个月~16年,平均(5.8±1.1)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4]:与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内容相符合;在检验过程中保持良好的依从性与配合度;年龄18~80岁;临床资料完整;无意识障碍;能检验引导内容与顺利交流;无合并精神病病史、语言障碍情况;检查确认无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5]:哺乳期、妊娠期女性;存在恶性肿瘤疾病;合并严重的血液疾病;明确表示拒绝配合本研究。
1.3 方法 常规组进行常规尿液检验,所用检测仪器产自迪瑞公司,型号为H-100尿分析仪。
生化组进行生化检验法,所用检测仪器产自日本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为日立-7100。检测项目包括果糖胺指标、血清甘油三酯、空腹血清葡萄糖、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检测手段在诊断糖尿病方面的有效率,有效:检测所提示结果和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数据相符合;无效:检测结果和临床诊断结果存在差异[6]。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生化组患者检验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验手段对糖尿病患者病情诊断有效率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糖尿病(diabetes)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甚至有流行病的趋势,作为终身性慢性疾病,糖尿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根治性手段,患者需通过调整自身生活方式及长期服药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2型糖尿病中老年人占比也随之升高,老年人属于特殊群体,身体机能下降,且对于用药的依从性也难以保障,这种特点决定在控制糖尿病患者病情过程中要始终准确的掌握病情发展状态,因此,准确的检测手段具有重要价值。
糖尿病发病率及可能产生的威胁性需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作为临床相对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类慢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及并发症类型多等特点。目前,有关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研究众多,主要分为环境与遗传两大主要原因,此外体型肥胖、年龄增长以及自身免疫力降低等也是诱发病因,但所占比例较小。
杜娟[7]研究显示,年龄>20岁的人群,女性患有糖尿病的风险为8.8%,而男性患有糖尿病的风险则为10.6%。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那么大血管病变或者微血管病变的风险会明显提升,具体表现为双目失明、心血管风险事件、肢端坏疽及肾功能衰竭等,部分还可能出现脑血管病变等类型并发症[8]。
目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较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糖尿病患者中因心血管事件致死率达到70%,因此,糖尿病诊疗工作是各层机构的重点内容[9]。尿检法是以往临床对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检测手段,但尿检验过程中操作相对繁琐,需较长时间才能出检测结果,且检出准确率较低,误诊、漏诊的患者因未得到立即确诊而耽误早期治疗,当患者出现明显症状到院就医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增加患者身体负担和不必要的经济支出,难以满足患者、医生的诊断需求[10]。
糖尿病患者主要通过药物控制血糖指标,为了控制血糖水平,患者需要长期坚持用药,减少血糖波动可能对其他脏器造成的损害,控制并发症并提高生活质量。朱芳芳等[11]认为,尽早诊断对于糖尿病患者健康和舒适体验有积极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改进和创新,生化检验已经在临床得到普及,对于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已得到验证,生化检验手段不但对操作要求相对较低,且所需时间较短,检验率较高。本研究结果表明,接受常规检验方法患者检出率为78.0%,而接受生化检验手段患者检出率达到96.0%,提示生化检验在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方面效果显著。分析原因为,生化检验需患者的血液样本配合,结合生化检验分析仪后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出检测结果,可弥补常规检验存在的不足,避免各种繁琐操作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诊断准确性,临床医生、患者接受度较高[12]。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生化检验技术也逐步改进与完善,可为医生提供准确的检验数据,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具有令人满意的指导效果。生化检验检测对象主要是血清甘油三酯、空腹血檀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糖尿量等,通过多个方面来判断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更好的避免单一数据可能带来的偏差。
生化检验项目中空腹血糖可实现患者糖尿病血糖指标的波动情况;糖耐量的下降则提示患者有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糖化血红蛋白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的血糖总体控制情况;果糖胺有利于判断糖尿病病情控制情况。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采取生化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高于常规检验法,能进一步确定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状态,为后续治疗方案制定、调整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