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

2021-04-09吕艳妮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6期
关键词:流程脑梗死急性

吕艳妮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常见危重症,主要由血管粥样硬化或栓塞造成,由于发生部位在脑部,病情发展迅速,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1]。相关研究提示,急性脑梗死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有关,而此类疾病随我国老龄人口增多,发病率逐年上升,急性脑梗死发生率亦随之上升,已成为我国成人致残、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2]。急性脑梗死发生后,患者局部脑组织迅速缺血,若未及时得到治疗则可能发生脑组织坏死或软化,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有研究指出,急性脑梗死发生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其治疗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即越早获得治疗,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轻,因此临床抢救工作中,如何提高急诊效率为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后遗症、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关键[4]。本文为研究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急救中的应用效果,选入本院890例病患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890例纳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分组,传统护理组与急诊流程组各445例患者,其中传统护理组内男性236例,女性209例,平均年龄为(53.69±7.58)岁,急诊流程组内男性239例,女性206例,平均年龄为(53.78±7.47)岁,两组患者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组间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传统护理组实施传统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入院后的心电图监护、病房环境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等。急诊流程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急诊护理流程护理,主要内容如下。

1.2.1 成立急诊护理小组 根据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组建抢救小组,组内3~4人,由临床急救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组长,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抢救工作中负责指导和协调。

1.2.2 创建相应护理急救流程 预检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行初步评估后,根据评估结果安排其接受早期检查,对其生命体征、意识清醒情况、语言情况、肢体功能等进行综合评估后送往抢救,先向其提供抢救服务后,再帮助患者家属挂号,并帮助其开通绿色通道,及时将患者信息反馈给专科医师,协助医师展开抢救工作。

1.2.3 启动疾病应急流程 患者进行抢救时,负责调整其体位,一般将床头抬高15°~30°,并帮助其建立静脉通道,对其血液标本进行采集,送检其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指数等,利用相关监测仪器对其血氧饱和度、心电图指数、血压值等进行检测,以了解患者疾病情况。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情况,并观察其是否适合溶栓药物治疗,最终明确其病情及溶栓指征后,再为其开通2条静脉通道,并利用心电监护仪等设备对其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进行持续监测,实施溶栓后,经医师确认可回病房休息后将患者转移回病房休息。

1.2.4 饮食护理 患者住院康复期间,严格控制其饮食摄入,合理优化其饮食结构,以多蔬果、少油脂、高蛋白、低糖类为主,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监督患者进食,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1.2.5 出院前对患者进行指导 指导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后续肢体功能训练方法,告知患者定期回院接受复查,避免脑梗死再发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分诊时间、转诊时间、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神经营养因子(NTF)水平。疗效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实施护理后患者脑梗死症状基本消失,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有效:实施护理后患者脑梗死症状有效改善,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得到有效改善;无效:实施护理后患者脑梗死症状无显著改善,常见功能障碍无好转。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的简单调查表进行统计,包括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项,由患者自填一项。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4.0软件进行本研究数据处理,计量、计数资料分别使用()、[n(%)]表示,分别用t、χ2值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分诊时间、转诊时间 急诊流程组分诊时间、转诊时间显著低于传统护理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分诊时间、转诊时间的比较(min,)

表1 两组患者分诊时间、转诊时间的比较(min,)

2.2 NGF、NTF 急诊流程组NGF、NTF 水平分别为(117.59±12.54)pg/mL、(6.89±1.01)ng/mL;传统护理组NGF、NTF水平分别为(75.14±13.08)pg/mL、(33.28±0.73)ng/mL,由此可见,急诊流程组NGF水平显著高于传统护理组(t=32.292,P=0.001),而NTF水平显著低于传统护理组(t=291.898,P=0.001)。

2.3 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急诊流程组护理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51%(425/445)、96.63%(430/445),传统护理组护理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8.65%(350/445)、80.90%(360/445)。由此可见,急诊流程组护理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护理组(χ2=12.560、12.344,P=0.001、0.001)。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迅速,有较高致死率及致残率,数据显示,急性脑梗死已成为我国成人致残主要疾病之一[5]。临床急救效率直接影响抢救成功率,且在相关研究中指出,随患者大脑缺氧缺血的持续,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持续加重,早期进行抢救治疗对其神经功能缺损有良好的减轻作用[6]。随相关抢救方法不断完善,急性脑梗死致死率有所下降,主要得益于脑梗死介入治疗、各类溶栓药物的创新完善,使急性脑梗死抢救成功率有所上升,不过,由于该病的疾病特点,除临床治疗方法外,急救效率也是影响抢救及治疗此病的主要因素之一[7]。

目前在传统护理工作中,由于患者入院后需要先挂号后接受治疗对临床急救开展较为不利,易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即便抢救成功患者神经损伤情况也较为严重,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在抢救后,由于常规护理无具体流程,护理内容临时性较强,无法合理有效地通过护理干预措施促进患者康复[8]。急诊护理流程是指将护理工作依照急诊患者的急救需要进行流程化、规范化,通过制订护理流程让护理工作具有计划性、针对性,较传统护理急诊护理流程可优化人力资源,提高护理效率,较大程度上提高此类患者的护理效果[9]。临床应用中通过成立急救小组,制订护理流程达到缩短患者分诊时间、转诊时间,优化其入院到接受治疗的护理过程,通过开通绿色通道进一步缩短患者接受治疗所耗时间,让其入院后即可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治疗,并在后续的护理工作中通过已制订的护理流程提高护理的针对性,通过心理、病房环境等各方面促进其治疗期间的身心康复,利用已制订早期康复训练的护理流程帮助患者进行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改善其各项功能障碍情况,提高生活质量,总体应用效果较传统护理方法更佳[10]。本次研究中,急诊流程组与传统护理组对比,其分诊、转诊时间更短,NGF水平、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更高,NTF水平更低,数据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中可有效提高急救效率,提高护理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NGF、NTF水平。

猜你喜欢

流程脑梗死急性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