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整体护理在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4-09栾晓丹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6期
关键词:全程肺结核护理人员

栾晓丹

(大连市结核病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7)

肺结核属于慢性传染性疾病的一种,多数患者是因结核杆菌感染而引起,病灶位置邻近血管受损后会出现严重程度不一的出血症状,通常以咳血的形式突出表现出来[1]。在不同疾病分期中,约50%的肺结核患者会伴有咳血症状。咳血为该疾病最严重也是最普遍的并发症,若未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有很大的概率会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大咳血、死亡等后果,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3]。因此,临床在接诊该类患者后需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使其对咳血导致窒息的风险有更深入、明确的认知,并能够更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开展的各项措施,避免出现窒息的严重后果。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全程整体护理在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医院收治的74例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0:17;平均年龄为(45.08±2.51)岁;平均结核病史为(4.17±1.54)个月;平均咳血时间为(7.13±2.42)h。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1:16;平均年龄为(44.95±2.46)岁;平均结核病史为(4.28±1.34)个月;平均咳血时间为(7.08±2.31)h。两组上述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本次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支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的症状均与肺结核合并咯血相关诊断标准一致;所有患者均伴有严重程度不一的咳嗽、胸痛、低热以及盗汗等症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意见书。排除标准:合并肺部恶性肿瘤;病历资料不全;存在认知障碍及精神类疾病史;存在语言、听力障碍;伴有凝血功能异常。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接诊后均予以止血、抗感染以及抗痨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包括仔细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通过健康宣教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整体护理,具体步骤如下:①咳血干预。当患者入院后需在第一时间全面细致的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变位置,评估病情进展及患者的认知程度,据此制订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使其了解、分辨咳血的前兆,告知患者当出现咽痒、胸闷、咽部异物感以及呼吸异常困难等不良情况时,有可能会出现咳血[4]。此时,需保持头偏向一侧卧床休息,缓慢的将血咳出,以保证呼吸道的绝对畅通,避免因咳血出现窒息的情况。②行为干预。有效控制咳血症状72 h后,鼓励患者开展适当的上下肢屈伸等床上活动,如果咳血症状未得到完全控制,可由护理人员陪同患者在1周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提高身体素质,促使免疫力的提升。另外,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劳逸结合,并保持循序渐进的规律增加运动量,同时注意保暖。③心理护理干预。因患者往往对自身疾病的具体情况和发病原因等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加之对自身疾病的预后恢复产生诸多担忧,有些患者因受病痛的困扰易出现烦躁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护理措施的顺利实施,延缓疾病的康复时间。鉴于此,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的接受能力、性格特点以及文化差异等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积极、热情的为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促使其认知水平的提升,消除其不安心理,同时耐心倾听患者的心理诉求和真实想法,并尽量予以满足,为其排忧解难,疏导其负性情绪[5]。此外,还可通过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加其治疗信心,促使治疗依从性和护理配合度的双重提升。④用药干预。向患者详细介绍治疗方法以及用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在对相关治疗知识加深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嘱其严格遵医嘱按时、定量服药,切忌频繁更换体位,以免咳血症状进一步恶化。⑤饮食指导。在治疗期间,需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进展为其制订科学合理、针对性强的膳食方案,并嘱其多食用热量高、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并坚持少食多餐的进食规律,严禁食用生冷、辛辣、油腻、过热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治疗相关指标。①护理满意度通过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综合评估,共设置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3项内容,总分为100分。其中≥90分视为十分满意,≥60分且<90分视为一般满意,<60分视为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②治疗相关指标包括咳血停止时间、生活质量、焦虑程度及住院时间。生活质量通过SF-36简明健康状况量表(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焦虑程度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进行评估,分数越低代表患者的焦虑程度越轻。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咳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相关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相关指标比较()

3 讨 论

肺结核的发病原因主要是肺部血管受到结核杆菌侵蚀病变后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患者往往会表现出不同严重程度的咳血症状,如果咳血症状得不到有效控制,很有可能会发展为更为严重的大咳血,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十分严重的威胁[6]。有些患者在出现咳血症状后,通常会表现出手足无措、不安、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不利于治疗、护理计划的顺利开展,对病情的有效控制也会产生不利影响。相关研究资料显示,肺结核诸多致死原因中十分突出的一个因素就是咳血窒息[7]。在一般情况下,在患者出现窒息症状后6 min内进行抢救会获得最优化的抢救效果[8]。因此,在第一时间发现咳血窒息前症状并进行及时应对,是保证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同时在全程治疗过程中,患者与护理人员配合的默契度也十分重要。

全程护理干预突出强调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强且具有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通过咳血干预、行为干预、心理护理干预、用药干预以及饮食指导等干预措施,促使患者提升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有效排解其恐惧、不安以及焦虑等不良心理,同时促进患者自我防护意识以及护理能力的同步提升[9]。开展全程护理干预还可帮助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可能会出现的潜在风险和问题,进而制订有效的应对预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更积极。全程护理干预的有效开展,还可促使护理人员规范护理流程,并提高防范意识,使护理人员全面掌握和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为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提供了良好的保障[10]。全程护理尤其强调护理的全面性以及持续性,不仅要保证护理工作的全面到位,还需保证在整个治疗期间的持续跟进,有助于良好、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进一步促进患者更快、更早的康复出院。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咳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肺结核合并咳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全程整体护理模式,可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焦虑程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全程肺结核护理人员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7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
手工制鞋全程LOOK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