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三不小” 行稳致远塑品牌
——记呼和浩特市三不小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永庆
2021-04-09吴永庆,孙超超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有一群起初互不相识的人因为吃着同一个“小菜农”种植、配送的菜,加入了同一个微信群,因此就渐渐地成为朋友。大家一定在想,什么样的“小菜农”能有这样的魔力吸引着人们?呼和浩特市三不小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就是这个“小菜农”,理事长吴永庆带领合作社采用“微信接单,日配入户”的移动生鲜电商模式,得到了市民的青睐。
从职业经理人到创业者,寻找初心
吴永庆于内蒙古自治区一所中专学校毕业后,就加入了当时发展进入“快车道”的中国乳业领军企业——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经过近10年的努力,吴永庆从蒙牛乳业集团西南区域市场的销售代表、区域经理,成长为江苏省溧阳市的二级分销商,完成了从蒙牛公司员工到合作伙伴的蜕变,也实现了从职业经理人到创业者的转型。
此时的吴永庆事业小有成就,计划在南方定居。但2013年他回家探望父母的经历,点燃了他一直以来埋藏在心中的梦想——投身农业、当新时代农民。一方面,多年从事食品行业的经历,让他意识到只有从种子、肥料、防治病虫害等种植养殖各个环节入手,才能保证农产品真正的食用安全;另一方面,他想充分发挥自己在外打拼多年的经验,利用“农业+互联网”模式,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产品的销售方式,让新鲜、绿色的农产品及时到达消费者的餐桌,做真正的“餐桌食材供应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吴永庆立即在呼和浩特开展详细、认真的市场调研,总结了做好生鲜蔬菜的要求:一是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蔬菜当日配送价格较高,这样的客户家庭普遍讲求“安全、新鲜、健康”,愿意为高品质支付高价格;二是当地暂时还没有一个可以满足这些顾客需求的品牌或固定的供应商,更没有一个市民们耳熟能详的合作社品牌!这让他看到了市场机会。
从单打独斗到合作发展,树立初心
2014年1月30日,吴永庆牵头成立了“呼和浩特市三不小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5万元,以种植、配送新鲜蔬菜为主要业务,并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理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成员大会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之所以叫“三不小”,吴永庆表示,合作社从成立伊始,就坚持“三不”:一“不”,承诺在蔬菜的种植环节,不使用农药、化肥及除草剂,保证蔬菜的健康安全;二“不”,不采用中间商和层层的流通环节,由合作社将菜农现采摘的新鲜蔬菜,直接经过分拣、清理和包装,以最快的速度送到顾客家门口,保证了蔬菜的价格优势,节省了时间;三“不”,不讲理由、不找借口,为顾客提供真正无忧的服务,保证顾客的利益不受损害,保证最大化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让顾客舒心花钱。例如,如果送菜上门时,顾客发现菜品有打蔫、枯黄或损坏等情况,无条件换货或免费赠送,保证不让顾客糟心。“小”即“小菜农”。因此,“三不小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对外就简称“三不小菜农”,既亲切又专业!
刚开始,吴永庆在呼和浩特赛罕区的城郊农业示范园区租赁了1个20多亩的院子,根据前期调研的市场需求,开始种植各类蔬菜,向当地有多年种植经验的“老菜农”虚心请教,并建立了“种养殖合作联盟”。目前,合作社建成2个种植基地,1号基地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西达赖营村,2号基地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都市现代农业园区。种植温室大棚13栋,露天土地20亩,长期雇用村民6人(其中1名为困难户),每年临时雇用村民500人次以上,除自主种植应季时令蔬菜之外,每年还帮助金河镇村民以12元/斤的价格销售鸡蛋3000多斤,销售农村笨鸡近1000只、本地草原黄牛10多头。此外,为满足市场开发和会员蔬菜需求量的增加,每年还帮助村里销售蔬菜1万多斤。
从找客户到客户找,成就初心
在经营模式上,吴永庆抓住了供需双方的痛点。一方面,合作社种植了高品质蔬菜,但规模不大、成本高、价格高;另一方面,顾客吃不到“安全、健康、新鲜、绿色”的蔬菜。他通过“不让中间商赚差价”的直接配送模式解决这一“痛点”,开始建立自营渠道、开展直营服务,却面临着找客户的市场难题。
吴永庆决定探索“农业+互联网”模式,首先从充分利用微信开始!他通过自己的微信寻找和开发客户,开通了微信公众号进行销售推广。
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吴永庆沿着呼和浩特二环路附近走访调研了几十个小区,将自己印制的附有菜品种类、价格和微信二维码的宣传单发给小区住户。同时也上传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还发动亲戚、朋友、同学帮助宣传。当时在微信上买菜,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刚开始加微信的人并不多,就算有也只是关注询问,再后来也没有了音讯。但“不到黄河心不甘”的吴永庆始终坚信自己的模式是有市场的!他一边钻研温室大棚的蔬菜种植技术,一边坚持宣传自家的菜,宣传自己的二维码。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第1个月没有1个订单,在第2个月,终于等来了开张:第1份菜卖了36块钱,让吴永庆倍受鼓舞。
有了第1份订单,就有了第2份订单。由于“三不小菜农”的蔬菜品质好,顾客体验了1次之后就成为忠实粉丝,不但自己成为长期顾客,还不断介绍自己的亲朋好友成为“三不小菜农”的粉丝。
不久,内蒙古电视台“新闻天天看”栏目组主动联系并采访了吴永庆,节目播出后,宣传效应得到扩大,“三不小菜农”成为了“网红农民”!只1个晚上,合作社微信公众号平台粉丝由原来的500多个增加到1200个,从原来1天平均卖30份菜,增加到每天卖出150多份菜,每天销售金额由过去的几百元上升到几千元,极大鼓舞了一路坎坷的合作社成员们。
如此,用户数一点一点积累。吴永庆与每一个买菜的用户加成微信好友并建立“三不小菜农”微信群,会员就在微信群里下单,小菜农在微信群里提供服务、解答问询……随着微信群的会员数量扩大,小菜农的产品销售规模逐渐增加,形成了一个真实、落地的线下粉丝群,粉丝们通过吃“小菜农”自己种植、自己送货的菜,成为了朋友,并成立了“小菜农”的粉丝团体——“菜心”。
吴永庆通过微信等新媒体进行新鲜果蔬的销售推广在呼和浩特地区算是新鲜事物,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第一批“先锋消费者”体验成功后,“三不小菜农”开始受到呼和浩特广大市民的欢迎和追捧。
由于所种植的蔬菜品种好、品相好、服务好、口感好,加上“三不小菜农”憨厚、实在的作风,得到了市民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传播,吴永庆个人微信好友也达到四五千人,粉丝社群也从一个裂变为四五个“菜心”社群,特别是经过内蒙古电视台的“新闻天天看”和“晚间新闻”长达20分钟的采访报道后,获得了更多市民的关注和追捧。
打造三不小菜农品牌形象,收获人心
抱着“打造一个拥有长久生命力和核心价值的品牌”的理念,吴永庆开始打造合作社自有的“三不小菜农”蔬菜品牌。
有了一个简单好记有个性的品牌名字,还要进行完整的品牌形象体系建设。如果说“三不小菜农”的品牌名称就像一个人的名字,那么品牌的形象就是塑造一个人“外在的形象”。吴永庆知道,为市民服务的过程也是把自己打造成品牌的过程,他将自己夏天戴着草帽在田里劳作的样子拍下来,找设计师画下来,成为“三不小菜农”的品牌形象!
吴永庆认为,用自己的头像做品牌是在给消费者传达一个信息,即这个品牌是以经营者的人格、信誉做担保的。经营合作社,打造品牌,“合作社和自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有机整体。2017年,“三不小菜农”商标成功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注册。
如今,“三不小菜农”逐渐开通了“现场体验”“观光采摘”业务,将只是在微信上订菜的顾客变成了面对面的会员。借助呼和浩特赛罕区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的“创意农业”和“休闲农业”基地,开拓了更多的用户,增加了销售。反过来,通过“三不小菜农”不遗余力地传播和努力,让更多的市民也了解、认识和走进了赛罕区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
2018年,“三不小菜农”上线“众筹项目”——快乐地主联盟,让忠实的粉丝们在合作社基地承包一块地,在节假日带领家人亲自参与种植活动,体验蔬菜的种植、浇水、施肥,不但能体验农业活动,还能吃到一整年的新鲜蔬菜,如果吃不了还可以委托小菜农卖给其他人……如今,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合作社已无法完全实现自己配送,于是与邮政同城配送进行战略合作,实现更多订单的直接、快速配送。
努力奋进潜心学习,不忘初心
由于学习能力强,自学钻研的设施农业种植技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吴永庆被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科技局聘请为科技特派员。2017年,不断鞭策自己进步的吴永庆报考了四川农业大学的农学本科并于2020年顺利毕业;2019年,吴永庆还荣获了呼和浩特市科技局主办的“呼和浩特市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大赛”科技创业组三等奖。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更多消费者从线下购物转到线上采购,“三不小菜农”的订单开始成倍增长。但“三不小菜农”始终保持本色初心,在“三不”的基础上加“三个坚持”——坚持免费送货上门、坚持客户自选模式(在菜单里选)、坚持原有价格不变。除此之外,“三不小菜农”还力所能及地帮助周边村民抗击疫情,共同渡过难关。
由于吴永庆坚持打造“三不小菜农”品牌,加上“合作社+移动互联网”模式的成功探索,2020年他的合作社创业故事被收录到《农产品全网营销》一书。对于下一步发展,吴永庆有着深刻而清醒的认识。他认为,创业、做农业像跑马拉松,有了目标,坚持下来,总会到达目的地!可能不是第一个到达,但是只要认准目标、坚持,总会到达的!如今,合作社面临着市场持续扩大、资金短缺、产品种类少等问题,都需要一一解决。但吴永庆坚信付出就有收获,坚信只要把合作社产品的品质保证好,产品的创新做好,坚守初心,顾客和市民就会长期地信任合作社,支持“三不小菜农”!
(本文由呼和浩特市三不小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永庆供稿,编辑部孙超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