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胜任力的咨询心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初探
——以“雨课堂”平台为例

2021-04-09杭荣华

科技视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雨课堂胜任心理咨询

王 欣 杭荣华 金 鑫

(皖南医学院心理学教研室,安徽 芜湖 241002)

0 引言

McClelland(1973)[1]最早提出“职业胜任力”的概念,教育培训要以胜任特征为核心已成为国内外研究者们普遍达成的共识。 如今,在迫切需要一大批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工作者的形势下,培养具备良好职业胜任力的心理学专业工作者是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 其中,培养专业人才具备扎实的心理咨询理论和实践技能是重要的一部分。 近年来,随着智慧教学工具的出现,其丰富便捷的功能为传统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功能支持。本文将根据我校基于职业胜任力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探讨以“雨课堂” 平台为教学工具的混合式教学在咨询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1 传统教学状况分析

首先,缺乏完整而系统化的基于职业胜任力模型的兼备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上侧重于理论教学的传授而实训环节明显不足[2];其次,课时的有限性,使得授课内容无法深入讲解,更难联系实践反复训练, 这使得学生难以对知识深刻理解并进行运用;再次,教学方式上主要是传统课堂线下教学,教师居于课堂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整体来说学生的参与性不高,即使设计一些学生主动参与的环节或是课后实践作业也较难在线下课堂中都能展示并进行讨论[3]。

2 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

2.1 基于职业胜任力的教学设计

在大量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的社会调查,借鉴和分析心理咨询师职业胜任力的特点,构建应用心理学专业心理咨询职业胜任力模型[4-6],结果见表1。并基于模型,在原有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与职业需求相关的课程内容,主要体现在今后心理学工作者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上。

表1 应用心理学专业心理咨询职业胜任力模型

2.2 混合式教学运用

针对以上几点传统教学中的困境, 对我校2018级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尝试。

2.2.1 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雨课堂”平台,课程分成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每一环节分别完成预习、学习和复习任务。课前,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形式及相关思考题,并将教学资料发布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中,教师组织学生将课前自主预习的成果以小组形式汇报分享,讨论课前设置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讲解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问题,通过适当的互动思考题测评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课后,结合“雨课堂” 课堂报告进行分析, 对教学进行总结和评价,将复习要点、拓展学习和课后作业发布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7-8]。

2.2.2 教学模式的实践

(1)课前:根据应用心理学职业胜任力模型,对咨询心理学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与规划,分析每次授课中的各个知识点适合用何种方式授课,如讲授式、启发式、演示式、讨论式等,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慕课资源、网络资源和自制微课视频等。如在第二章咨询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中学习“经典心理咨询理论”知识点中,选择网络资源制作不同咨询取向咨询师咨询过程对比的微课;第三章心理咨询中的咨访关系中学习“咨询师的基本态度”知识点中,选择雨课堂中学堂在线慕课资源手把手教你学心理咨询: 谈话的艺术中相应的内容进行加工制作;第四章心理咨询的设置与阶段中学习“心理咨询的设置”知识点中,授课教师在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录制实景介绍微课等。 同时,制作每次授课的学习目标、任务清单,通过“雨课堂”发送课前预习提示,引导学生了解每次授课中不同的学习要求并完成课前预习任务,“雨课堂”记录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有相应的评分。 预习任务可以分成个人完成和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两个部分,小组成员根据每次学习任务的不同采取自由组合和雨课堂随机分组的形式确立。

(2)课中:教师结合每次授课内容的具体特点,采取讲授式、讨论式等不同形式的授课方式对内容进行讲解。 讲授式一般根据每次授课的知识点的特点,结合学生预习情况进行讲解。 如在讲解“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知识点时以图文对比的形式梳理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讲解“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知识点时结合案例启发学生在实际工作如何遵守原则等。讨论式一般先组织学生按小组汇报课前预习的学习成果,再有针对性地对讨论中涉及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如“心理咨询的过程及不同阶段问题”在课前预习任务中要求学生针对提供的案例信息设计咨询计划、模拟咨询片段、发现咨询问题进行反馈汇报,“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 在课前预习任务中要求学生在学习慕课资源的同时选择某一具体咨询技术进行模拟操练并总结技术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反思等。在课程中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点评并对出现的困难进行讨论与释疑,并邀请学生分享收获。 “雨课堂”平台对以上教学活动进行课程记录,并通过投票、试题等辅助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3)课后:课程结束后,“雨课堂”平台实时发送课堂报告,对课堂中的讨论、学生的表现、完成习题状况等进行一一梳理,教师根据实际授课情况和课堂报告对本次课程授课状况进行分析与总结,针对学生在课堂中掌握情况发布课后小结,包括内容梳理、复习要点、拓展学习等,鼓励学生对课程学习进行积极思考,在讨论区留言与教师进行课后交流;同时,发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达到对知识学习的巩固。

3 教学评价及问题

3.1 混合式教学及效果评价

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反馈发现,大多数同学认为混合式教学形式较为新颖,使学习更具主动性和参与性,但在课后时间上需要对课程投入更多。 在课程结束后,通过发放问卷对学生关于混合式教学形式的态度、满意度、学习自主性变化的程度及是否加重学习负担等进行了调查评估,共发放问卷42 份,回收有效问卷42 份,调查结果见表2。

3.2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新学习的适应性:对于学生来说,混合式教学的形式虽然新颖较受学生欢迎,但面对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平台,需要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这样的转变,部分同学出现一定的适应不佳,特别是一开始实施时有些畏难和不知所措。 同时,咨询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在第4 学期开设,同学期开设的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较多。 混合式教学较传统教学加大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时间,特别是课前预习任务的准备过程,使得学生产生对时间安排上的困扰, 在本次调查中有52.38%的学生觉得加重了学习负担。另外,因学生的不同特点,学习动机不够强的同学, 对学习任务的参与不够积极,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小组合作的效果。

(2)教师对新教学的适应性:对于教师来说,“雨课堂”平台作为全新的教学平台,从学习、使用到灵活运用需要教师投入较多时间去学习和探索。 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小组呈现预习任务及讨论活动、作业完成等需要教师进行细致的观察、点评和记录等。 课程资源的选择与建设、课前任务的设计、课堂活动的安排、课后的总结与分析、讨论区与学生的交流都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设计、准备、表达和反思。 这对一学期有多门课程的教师来说,也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表2 学生对于混合式教学评价状况

4 小结与展望

具备良好职业胜任力的心理学专业工作者是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其中,培养具备扎实的心理咨询理论和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是咨询心理学课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针对职业要求,探索心理咨询师职业胜任力模型,并将知识、能力和素质综合培养融入课程改革体系里,通过对课程精心的设计,结合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了教学中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同伴间的相互学习、教师的引导,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动态的清晰掌握,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这均使得学生能够灵活地掌握理论知识,并使实践技能大幅上升,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迅猛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会成为最为重要的教学形式。本项目通过对咨询心理学课程的初步探索,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此次探索的成功经验可以进一步拓展到应用心理学的其他相关学科,如心理治疗学、变态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等。另外,随着信息化教学平台的不断建立,本课程今后亦可进一步完善和探索,如建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混合式实验教学等。

猜你喜欢

雨课堂胜任心理咨询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