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辉石浸出液提锂除杂规律研究
2021-04-08刘香环刘旭东易美桂
谭 博,刘香环,刘旭东,易美桂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节能、环保等有关行业的发展被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已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 锂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高、重量轻、体积小、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等优势,同时具有不含铅、镉等重金属,无污染,不含毒性材料等优点,被称为绿色新能源产品,是当前最符合新能源应用发展趋势的储能技术[1-3]。矿石提锂发展历史已久,工艺主要有硫酸法、硫酸盐法、石灰法、氯化法等,但通常流程长、效率低、能耗高,提锂工艺仍需进一步研究。由于盐湖中锂离子浓度、镁锂比、杂质成分都有较大差异,锂离子富集及镁锂分离一直是制约盐湖提锂的关键问题所在, 至今没有通用的提锂技术[4-5]。
通过对锂辉石转型焙烧、酸化焙烧、浸取条件的探索,已得出较优的锂辉石浸出提锂工艺,锂辉石中98%左右的锂可进入液相。 本文为了深入探索净化除杂的过程,得到更加准确的各离子沉淀pH 范围,通过HSC 热力学软件,利用溶解平衡原理讨论沉淀pH 范围。
1 实验方法
1.1 实验原料及试剂
实验所用原料为3~5 mm 左右锂辉石(LiAlSi2O6)颗粒,首先对其进行粉碎处理,粉碎后锂辉石粒径为75~150 μm。 取少量矿样用氢氟酸+硫酸进行溶解,用ICP 分析其中锂、钠、钾、钙、镁等元素含量,另外通过XRF 荧光分析Si、Al、Fe 等元素含量。 结果见表1。
试剂:浓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钠、过氧化氢、氢氟酸,均为分析纯。
1.2 分析检测
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仪(ICP)、X 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测定溶液中各元素含量。
1.3 实验方法
锂辉石提锂工艺流程见图1, 笔者前期通过对锂辉石转型焙烧、酸化焙烧、浸取条件的探索,得出较优的锂辉石浸出提锂工艺:1 050 ℃焙烧30 min得到β-锂辉石;β-锂辉石与理论量1.4 倍的硫酸在250 ℃酸化焙烧1.0 h,用去离子水常温浸出30 min,锂辉石中98%左右的锂可进入液相。
图1 锂辉石浸出提锂流程图Fig.1 Flow chart of lithium pyroxeneleaching and lithium extraction
2 浸出液除杂
2.1 浸出液组成
由转型焙烧、酸化焙烧、水浸得到的浸出液组成见表2。
表2 浸出液组成 g/LTable 2 Composition of the leaching solution
2.2 浸出液的净化
浸出液pH 为1.6~2.1,浸出液中除大量Li+、SO42-、游离酸外, 矿石中的其他杂质Na+、K+、Mg2+、Ca2+、Al3+、Fe2+、Fe3+等也进入溶液, 溶液中的Na+、K+含量低,对后续提取碳酸锂影响不大,但Mg2+、Al3+、Fe2+、Fe3+等对后续碳酸锂制备有很大影响。由于浸取液呈强酸性,Mg2+、Al3+、Fe2+、Fe3+在酸性溶液中能稳定存在,为去除浸取液中杂质,通常采用将酸化焙烧料与水混合, 然后直接用碳酸钙等快速中和pH 至5.0~6.0,将大部分Fe3+、Al3+沉淀,然后再对浸出液进行深度净化除杂。
2.3 溶解平衡除杂
图2 为Al3+、Fe2+、Fe3+、Mg2+等离子溶度积(lgKsp)随温度变化关系图。 由图2 可知,Al(OH)3、Fe(OH)3、Fe(OH)2等难溶物质的Ksp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说明温度升高会促进这些沉淀的溶解,对于Al3+、Fe2+、Fe3+的净化,常温更加适宜;Mg(OH)2、Ca(OH)2、CaCO3的Ksp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温度升高有利于Mg2+、Ca2+的去除[6]。溶液中金属阳离子Mn+与OH-有多种配位形式,如Al3+就有Al(OH)2+、Al(OH)2+、Al(OH)4-、Al2(OH)24+等多种形式,在进行沉淀除杂时,溶液中实际的Mn+浓度应是这些离子的总和。 根据溶解平衡关系可以求出这些离子的浓度与pH 关系,从而得到溶液中总Mn+浓度[记为c(Men+)T][7-8]。
图2 各沉淀物的溶度积lg KspFig.2 lg Ksp of precipitations
金属阳离子Mn+与OH-形成的配位离子可用Mp(OH)mnp-m表示(p=1、2、3…;m=0、1、2、3…),溶液中Mn+的总浓度c(Men+)T可表示如下:
均相体系反应平衡如下:
所以:
25 ℃时Al(OH)3存在的溶解平衡见表3。
表3 Al(OH)3 溶解平衡常数Table 3 Equilibrium constant of Al(OH)3
由表3 可得出各离子浓度与pH 的关系:
Fe2+/3+、Mg2+、Ca2+离子溶解平衡见表4。同理可得到c(Fe3+)T、c(Fe2+)T、c(Mg2+)T、c(Ca2+)T与pH 的关系:
各离子总浓度c(Men+)T与pH 的关系见图3。 由图3 可知,c(Al3+)T、c(Fe3+)T、c(Fe2+)T随pH 变化总浓度曲线都出现拐点。 pH>5.3 时,溶液中Al3+的总浓度<10-6mol/L;pH=6.5 左右时,溶液中c(Al3+)T达到最低点;而后随着pH 升高,Al(OH)4-等多羟基络合离子浓度增加,c(Al3+)T升高;pH>9.0 时,c(Al3+)T又超过10-6mol/L;c(Al3+)T在溶液中的浓度受限于溶解平衡,最低在10-6.5mol/L。当pH>3.8 时溶液中Fe3+的总浓度降至10-6mol/L 以下;到pH=8.0 左右时c(Fe3+)T达到最低;pH 升至12.5 以上,溶液中c(Fe3+)T超过10-6mol/L。 对于Fe2+,pH=6.5 左右时, 其浓度仍比较高;当pH>9.8 时,溶液中Fe2+总浓度降至10-6mol/L以下,但其净化区间较窄;当pH 大于12.0 时,Fe2+总浓度超过10-6mol/L,同样受限于溶解平衡,Fe2+浓度最低为10-7mol/L,远大于Fe3+的10-10mol/L。对于Mg2+,其浓度随pH 升高而降低,pH>11.5 时低于10-6mol/L,并从图4 可知,温度升高有利于Mg2+的净化,在80 ℃下pH>9.8 时其浓度就低于10-6mol/L, 所以可采取在加热条件下除Mg2+。 对于Ca2+,其浓度也随pH 升高而降低,当pH=14.0 时,其浓度仍有10-4mol/L,通过调节pH 沉淀的方法并不能得到有效净化, 还需利用其溶解度更低的沉淀形式将其除去。
表4 Fe2+/3+、Mg2+、Ca2+离子溶解平衡Table 4 Equilibrium of Fe2+/3+,Mg2+and Ca2+in solution
图3 lg c(Men+)T-pH 关系图(25 ℃)Fig.3 Diagram of lg c(Men+)T-pH(25 ℃)
图4 lg c(Mg2+)T-pH 关系图Fig.4 Diagram of lg c(Mg2+)T-pH
由于Al3+、Fe3+、Fe2+、Mg2+的净化区间不同, 采用分段净化的方法较为合适:1)由于Al3+的净化区间在Fe3+的净化区间内,为保证Al3+净化完全,应先调节pH 至6.0~6.5;2)Fe 以Fe2+存在时, 溶液中Fe 浓度最低只有10-7mol/L,而以Fe3+形式存在时,溶液中Fe浓度可低至10-10mol/L,为尽量使Fe 浓度降至最低,可采取加入氧化剂使Fe2+转化为Fe3+,然后将pH 控制在8.0 左右,使溶液中的Fe 得到净化;3)对于Ca2+、Mg2+的净化可以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在80 ℃时控制pH 在10.0 以上使溶液中的Mg2+总浓度降至10-6mol/L 以下;对于Ca2+的净化,为尽量避免其他杂质的引入, 可以通过加入碳酸盐的方法使Ca2+以CaCO3形式除去(KspCaCO3=2.8×10-9,KspCa(OH)2=5.5×10-6)。
2.4 Ca2+的深度脱除原理
利用碳酸盐进行除钙所涉及到的反应平衡如表5 所示,以25 ℃为例进行计算:
其中cT=c(H2CO3)+c(HCO3-)+c(CO32-)
由以上公式可得出lg c(Ca2+)T在不同cT及温度下随pH 变化图(图5a、b、c),可知当cT一定时,c(Ca2+)T随着pH 的增加出现先减小后增加的现象,c(Ca2+)T在一定pH 区间内达到最低,且随着温度的升高c(Ca2+)T降低,升高温度更有利于Ca2+的净化;当温度在80~100 ℃、pH 为8.0~10.2 时,cT=10-3mol/L,c(Ca2+)T<10-6mol/L。
表5 碳酸钙溶解平衡常数Table 5 Dissolution constants of calcium carbonate in water
由于CO32-浓度过高时会使Li+一同析出, 为在合适CO32-浓度范围内保证锂不析出,对不同锂浓度CO32-作以下计算:
图5 lg c(Ca2+)T 及lg cT 随pH 变化Fig.5 Variation of lg c(Ca2+)T-pH and lg cT-pH with pH
图5d、e、f 为lg cT在不同Li+浓度及温度下随pH变化的浓度限度。由于碳酸锂溶解度小,且随着温度升高其溶解度下降,溶液中CO32-的浓度增加虽有利于除钙,但也可能会造成Li2CO3的析出。 cT浓度的限度随pH 增大、温度升高及锂浓度的升高呈减小趋势。 在80~100 ℃、c(Li+)=4 mol/L 时,cT小于10-5mol/L 才不致于使Li2CO3析出,而此时溶液中的Ca2+能净化至10-4mol/L 左右。
2.5 除杂净化实验
采用上述净化原则对浸出液进行除杂净化实验:第一步净化主要是中和游离酸除Al3+、Fe3+,由于浸取液呈强酸性,在操作中会对设备产生腐蚀,且净化分多步进行,需多次固液分离,为减少固液分离次数, 因而采用在酸焙烧料水浸之后直接加碳酸钙或氢氧化钙进行中和,然后再进行固液分离,得浸取液和浸取渣,第一步净化pH 为6.5;第二步除Fe2+:向第一步浸取液中加入过氧化氢[以溶液中c(Fe)T量的120%加入]将溶液中的Fe2+氧化成Fe3+、然后加入氢氧化钠(质量分数为30%)调节pH 至8.0 左右,反应2.0 h 后,过滤分离得第二净化液;第三步净化:将第二净化液加热至80 ℃以上, 加入氢氧化钠(质量分数为30%)调节pH 至10.0,然后加入Na2CO3[质量分数为25%,n(Na2CO3)=[c(Ca2+)+10-5]×V,V为溶液体积], 恒温反应1.0 h 后分离杂质沉淀得第三净化液。 表6 为3 步净化液组成,经3 步净化后,液相中Al3+残留质量分数为1.29×10-6,Ca2+质量分数为2.26×10-5左右,Fe、Mg 等含量低于仪器检测限。
表6 净化液的组成Table 6 Composition of purified solution
3 结论
为了提取锂辉石中的锂来制备碳酸锂, 通过对锂辉石转型焙烧、酸化焙烧、浸取条件的探索,已得出较优的锂辉石浸出提锂工艺,锂辉石中98%左右的锂可进入液相。 本文利用沉淀溶解-平衡理论、HSC 热力学软件与后续工艺相结合,得到锂浸出液的除杂规律,锂辉石浸出液净化除杂分3 步进行:1)常温除Al3+和Fe3+:酸化焙烧料与水混合浸取后用碳酸钙或氢氧化钙直接中和至pH=6.5,使Al3+、Fe3+浓度降至10-6mol/L;2)除Fe2+,利用H2O2将Fe2+氧化成Fe3+,再利用氢氧化钠调pH 至8.0,使Fe2+浓度降至10-6mol/L;3)除Mg2+、Ca2+:在80 ℃利用氢氧化钠调pH 至10.0,再加入理论量碳酸钠,使Mg2+浓度降至10-6mol/L,Ca2+质量分数降至约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