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喉剑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临床疗效观察
2021-04-08张东霞
张东霞
(河南省辉县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科 辉县453600)
小儿疱疹性口腔炎多发于6 岁以下儿童,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口腔黏膜多部位均可出现成簇小水疱,并快速溃破形成溃疡,导致患儿疼痛流涎、拒绝进食[1]。 利巴韦林是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常用药物,属于强效抗病毒药物,可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多种病毒DNA 合成,阻止病毒复制,从而加快病毒清除,但单药治疗效果有限,难以快速改善患儿口腔疼痛等症状[2]。 开喉剑喷雾剂属于中药制剂,内含蝉蜕、薄荷脑、八爪金龙等成分,具有消肿止痛、清热降火、解毒利咽之功效,局部给药可快速缓解患儿口腔症状,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3]。 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开喉剑喷雾剂联合利巴韦林用于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治疗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2 月~2020 年2 月我院收治的92 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 例。 对照组男29 例,女17 例;年龄2~7 岁,平均年龄(4.26±0.85)岁;体质量8~24 kg,平均体质量(15.19±3.25)kg;发病时间5~23 h,平均发病时间(12.34±1.28)h。观察组男28例,女18 例;年龄1~6 岁,平均年龄(4.24±1.03)岁;体质量8~23 kg,平均体质量(15.21±3.23)kg;发病时间5~22 h,平均发病时间(12.33±1.27)h。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下册)》[4]中疱疹性口腔炎相关诊断,伴随高热、拒食,口腔黏膜部位出现单个或成簇小疱疹、破溃成溃疡;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肝肾功能异常;存在免疫缺陷。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口腔清洁、 清淡饮食、退热、补液等基础治疗。 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颗粒(国药准字H20056707)治疗,口服10 mg/(kg·d),分4 次温水溶解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开喉剑喷雾剂(国药准字Z20025142)治疗,2 喷/次,6 次/d。 两组均治疗7 d。
1.4 观察指标 (1)血清学指标:于治疗前及治疗7d 后,抽取两组患儿3 ml 空腹外周血,离心取得血清后, 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2)症状改善时间:两组患儿口腔疱疹、疼痛流涎、发热及拒食改善时间。(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腹痛、恶心。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WBC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s)
WBC(×109/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46 46 6.19±1.03 7.25±1.24 t P 36.28±5.29 36.37±5.31 0.081 0.935 7.18±1.52 9.69±1.78 7.273 0.000 13.59±2.05 13.62±2.07 0.070 0.945 4.460 0.000
2.2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口腔疱疹、疼痛流涎、发热及拒食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s)
组别 n 口腔疱疹 疼痛流涎 发热 拒食观察组对照组46 46 t P 4.21±0.86 5.14±1.02 4.728 0.000 2.86±0.53 3.64±0.67 6.193 0.000 2.33±0.42 3.05±0.56 6.976 0.000 3.12±0.59 4.11±0.73 7.154 0.000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出现2例腹痛、1 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3/46);观察组出现2 例恶心,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2/4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3 讨论
小儿疱疹性口腔炎发病复杂,患儿口腔黏膜血管丰富且柔软,唾液腺分泌较少,口腔黏膜长期处于干燥状态,易出现黏膜损伤。 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毒侵入而诱发本病,促使扁桃体、舌腭弓、咽后壁等部位出现灰白色小疱疹。目前,临床治疗该病多以抗病毒为主,利巴韦林属于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物,口服后可迅速进入病毒细胞内, 经磷酸化形成单磷酸,阻断肌苷单磷酸脱氢酶的活性,从而干扰鸟苷酸合成,抑制病毒RNA 和DNA 复制,促进体内病毒清除[5~6]。 但单纯全身用药难以快速缓解局部症状,仍需配合局部药物以加快溃疡愈合,减轻口腔疼痛。
中医将疱疹性口腔炎归为“口疮”范畴,小儿属纯阳之体,机体受风热邪侵袭后易出现虚火上扰,诱发疱疹,治以降火解毒、清热透疹为主。 CRP、WBC是监测小儿机体炎症水平的常见指标,CRP 属于急性时相蛋白,机体受感染后可快速分泌入血,升高血清内表达;WBC 具有抵抗病原体入侵能力, 当机体感染后,可迅速集中到感染部位,吞噬病原体。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后CRP、WBC 低于对照组,口腔疱疹、疼痛流涎、发热及拒食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且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表明开喉剑喷雾剂联合利巴韦林可增强疱疹性口腔炎患儿抗病毒能力,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加快临床症状消失,且不良反应少。 陈世坤等[7]研究显示,开喉剑喷雾剂联合抗病毒药物可快速缓解疱疹性口腔炎患儿症状,促进临床症状消失,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符。开喉剑喷雾剂主要由蝉蜕、八爪金龙、薄荷脑及山豆根经现代工艺制成,其中蝉蜕可发散风热、熄风止痉、透疹止痒;八爪金龙可祛痰利湿、清利咽喉、散瘀消肿;薄荷脑可清热解毒、凉血止痛;山豆根可利咽消肿、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消肿止痛、通喉利咽之功效,利于减轻患儿口腔疼痛。现代药理研究显示, 山豆根内存在大量生物碱, 具有干扰素诱导作用,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毒能力[8]。 此外,开喉剑喷雾剂操作便捷,可直接喷洒于患儿口腔,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加快炎症消退,迅速减轻口腔疼痛感,且无不良反应,易于患儿家属接受。
综上所述, 开喉剑喷雾剂联合利巴韦林可促进疱疹性口腔炎患儿体内炎症消退, 加快临床症状改善,减轻口腔疼痛,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