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口服配合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2021-04-08李红波
李红波
(河南省辉县市中医院中医骨伤 辉县453600)
桡骨远端骨折属于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多见于中老年女性,若不及时给予患者正确且有效的治疗,可继发腕关节僵硬、慢性疼痛、活动功能受限等,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 西医多使用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能控制骨折对位,促进患者早期实施肢体功能锻炼,利于患肢血运改善,促进消肿,并能促进新骨形成,加快骨折愈合[2~3]。 但治疗期间,常出现骨折复位容易但难以保持位置固定的难题,且易出现患处筋膜和软组织受损, 影响治疗效果。中医认为,桡骨远端骨折是“祛瘀、新生、骨和”的过程,肾主骨、生髓,肾精血充足则骨折易愈合,治疗上应以温阳补肾为主。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中药口服配合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8 月~2019 年10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4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 例。 试验组女30 例,男12 例;年龄55~82 岁;平均年龄(68.24±2.16)岁;受伤原因:坠落伤14 例,车祸伤15 例,跌倒伤13 例。 对照组女32 例,男10 例;年龄56~79岁,平均年龄(68.34±2.08)岁;受伤原因:坠落伤13例,车祸伤17 例,跌倒伤12 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诊断标准 西医符合《外科学》[4]中相关诊断标准:腕部肿胀、呈餐叉样畸形,或因骨折远端向尺侧、掌侧移位,无明显腕关节畸形。 中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腕部屈伸功能活动受限、合并前臂旋转功能受限、被动活动时剧烈疼痛[5];具有明确的外伤史;桡骨远端可见纵轴叩痛,触诊可闻及骨擦音;经MRI、CT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
1.3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单纯性闭合型骨折;签署知情同意书;骨折至就诊时间在24 h 内。 排除标准:精神疾患;过敏体质;因骨癌、先天性骨病等导致的病理性骨折;伴肝肾功能严重不全; 伴血液系统疾病; 伴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入组前6 个月内服用影响钙或骨代谢药物。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手法复位, 取仰卧位,操作者双手握住患者手部,助手握住前臂近肘关节处,对抗牵引约4 min,按照骨折位置选择复位方式,Smith 骨折和Colles 骨折分别使用背伸桡偏复位、掌屈尺偏复位,确认复位满意后,用小夹板固定,绷带、纱布固定且保留1 指松紧度,将患肢屈曲呈直角用三角巾悬吊于颈部, 指导患者轻度运动肩关节和手指关节。术后4 周将小夹板外固定拆除,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指导其实施腕关节功能锻炼。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温阳健骨汤治疗, 方药组成:熟地黄、鹿角胶(烊化)各20 g,芥子15 g、细辛3 g、肉桂10 g、骨碎补15 g、续断15 g、菟丝子10 g、玄参10 g,加水煎至200 ml,分早晚餐后温服,每日1 剂,连续治疗30 d。
1.5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拆除小夹板14 d 后腕关节活动度,旋后度、旋前度、掌屈度、背伸度、桡偏角度。(2)比较两组消肿时间、疼痛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3)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优:活动不受限,无疼痛,功能无损伤,背伸或掌屈位减小<15°,握力同健侧;良:剧烈活动受限,偶尔疼痛,背伸或掌屈位减小15°~30°,握力与功能接近正常;可:工作活动轻微受限,经常疼痛,背伸或掌屈位减小30°~50°,握力与功能减弱;差:正常活动受限,持续疼痛,背伸或掌屈位减小>50°,握力和功能显著减弱[6]。 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消肿时间、疼痛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试验组消肿时间、疼痛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消肿时间、疼痛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消肿时间、疼痛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d,±s)
组别 n 消肿时间 疼痛缓解时间 骨折愈合时间对照组试验组42 42 8.14±1.29 7.60±1.34 44.70±6.68 6.15±1.24 5.32±1.25 37.19±6.26 t P 7.208 8.063 5.316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腕关节活动度比较 拆除后,试验组旋后度、旋前度、掌屈度、背伸度、桡偏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腕关节活动度间比较(°,±s)
表3 两组腕关节活动度间比较(°,±s)
桡偏角度拆除时 拆除后对照组试验组组别 n 旋后度拆除时 拆除后旋前度拆除时 拆除后掌屈度拆除时 拆除后背伸度拆除时 拆除后42 42 t P 80.49±5.64 80.56±5.59 0.057 0.955 83.39±6.28 89.51±7.10 4.184 0.000 76.69±7.41 76.72±8.08 0.018 0.986 82.29±8.22 88.95±8.90 3.563 0.001 42.39±7.29 42.40±7.26 0.006 0.995 43.56±7.36 51.25±7.90 0.616 0.000 40.55±4.59 40.62±4.60 0.011 0.991 42.15±4.70 49.01±5.08 6.424 0.000 10.28±4.22 10.27±4.29 0.011 0.991 10.35±4.27 15.42±4.54 5.272 0.000
3 讨论
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是临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常用手段,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辅以现代医学影像学,以肢体动态平衡原则实施治疗,可有效维持复位后骨折端的稳定,防止发生错位,恢复骨折断端血运、软组织等,避免过度压迫而延迟愈合[7~8]。 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形成开放性创口,避免发生创口感染等现象,对获得良好愈合有促进作用。 但骨折复位治疗中,会牵拉患处筋膜和软组织,导致患者出现炎症反应、水肿等,影响患者病情康复,且骨折愈合时间较长,可能会增加二次创伤发生风险。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其藏精、生髓、主骨,肾中精气充盈利于骨的生长发育。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精气渐衰,本之动摇,温化无力。而肾主骨,肾阳虚损则骨髓生化乏源,骨骼失去濡养,易发生骨折。 元气可推动血液运行,肾精不足则无力化生元气,血运无力则血瘀,阻碍经脉,水谷不布散,失养于骨骼,增加脆性。 肝肾同源,肝主筋,骨折必伤肝,肝血不充,血不养筋,筋病难愈。《素问·痿论》载:“脾主身之肌肉。 ”脾是人体正气的源泉,生化气血,主肌肉,外伤皮肉腠理,脾气虚弱,寒湿内生,脾阳困遏,寒凝气结,骨折难以为续。 故中医认为桡骨远端骨折属于阳虚寒凝血瘀虚实夹杂证,需以温阳健骨、补肾治疗为主。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消肿、疼痛缓解、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腕关节旋后度、旋前度、掌屈度、背伸度、桡偏角度大于对照组,提示联合中药口服治疗效果更佳。温阳健骨汤方中以熟地黄、鹿角胶为君药,前者能填精益髓、滋阴补血,后者为血肉有情之品,善强壮筋骨、助阳补肾,两者配伍,一阳一阴,阴阳相得,温阳养血。肉桂、芥子、细辛为臣药,肉桂善补命门之火而助阳,可植心肾之气,导百药;细辛温通经脉; 芥子祛经络之痰, 能使君药滋而不腻、补而不滞。续断、玄参、骨碎补、菟丝子为佐药,起到疗伤续折、强筋健骨之效,使君药温阳健肾作用增强。 全方补血药与温阳药联用,滋腻、辛散相伍,益髓、扶阳,故通经络、充精髓、筋骨自健。此外,鹿角胶可增加骨小梁数量,增加成骨细胞数量,对破骨细胞合成形成抑制,拮抗骨吸收;熟地黄能抑制骨吸收;芥子、玄参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骨折部位营养,增强代谢物质,增加骨矿化活动;续断、补骨脂能拮抗破骨细胞[9~10]。 诸药合用能使骨骼生物力学增加,使胶原合成降低,抑制骨吸收,使骨溶解和丢失延长,促进骨形成,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加快腕关节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 中药口服配合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能缩短消肿时间、 疼痛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提高腕关节活动度,增强腕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