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小儿轮状病毒的感染状况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2021-04-08张永红
张永红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腹泻为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容易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引起婴幼儿腹泻的病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感染因素,包括食量过多、喂养不当、气候变化、消化道功能失调、牛奶或其他食物过敏等;另一类是感染因素,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其中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主要侵袭患儿小肠上皮细胞,引起腹泻[1]。轮状病毒一般在秋冬季节流行,以粪-口作为感染途径,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呈渗透性腹泻,病程通常在6天至7天,发热持续时间在1天至2天,病情严重时伴有脱水[2]。
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腹泻小儿轮状病毒的感染状况进行分析,并分析病原学特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272例腹泻患儿,年龄5个月-5岁之间,平均1.45±0.23岁,其中男143例、女129例。
纳入标准: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相关诊断标准;无其他严重疾病。
排除标准:伴有其他恶性病变;存在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存在幼儿急疹和肺炎等疾病;标本中具有脓血便和黏液便。
1.2 方法
患儿就诊时由专人采集每位患儿大便样本,及时冻存于-40℃,并整理临床资料。轮状病毒 检测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酶联免疫吸附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百奥莱博科技有限公司。
毒株分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分析小儿轮状病毒的感染状况及病原学特征,不同季节轮状病毒阳性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D)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不同特征轮状病毒抗体阳性率
272份样本中,134份轮状病毒抗体阳性。轮状病毒感染占49.26%。其中月龄小于12个月的患儿比例显著高于其它年龄段的患儿(P<0.05)。在性别和居住地方轮状病毒感染患儿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不同毒感染患儿一般资料对比(例)
2.2 分析感染状况
感染状况中,体温>37℃患儿占72.39%,高于其它体温患儿(P<0.05)。腹泻次数4-6次患儿所占比60.45%显著高于其它腹泻次数患儿所占比例(P<0.05)。呕吐次数0患儿所占比85.82%,显著高于其它呕吐次数患儿所占比例(P<0.05)。脱水程度0%患儿所占比83.58,显著高于其它脱水程度患儿所占比例(P<0.05)。见表2。
表2 分析感染状况(n=134)
2.3 分析不同季节段轮状病毒阳性率
冬季轮状病毒感染患儿所占比45.52%显著高于其它季节患儿所占比例(P<0.05)。见表3。
3 讨论
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核糖核苷酸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单一主因,几乎全球每个5岁左右的小孩都曾感染过该病毒。轮状病毒可分为A、B、C、D、E、F、G共7种,其中A组是引起6-12个月的婴幼儿发生严重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这种感染主要在冬季流行,可以占到病毒性胃肠炎的80%以上。其传染源一般为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传播方式主要是粪一口途径。轮状病毒感染疾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2 d,病程大约3~5 d,但当婴幼儿因轮状病毒感染出现胃肠炎,导致机体营养不良,或大量脱水时,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对腹泻患儿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可为轮状病毒肠炎的诊断与及时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由于轮状病毒毒株具有变异性、多样性以及复杂性的特点,因此需要对其病原学开展持续的监测,并充分掌握其不同类型的基因分布情况、感染分布情况以及边缘趋势,才能有效开展轮状病毒感染预防工作[3-4]。近年来,我国G9P型检出率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在2008年之后,其所占比例已经从22%左右上升直至70%,现已成为我国新的流行株,以及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感染主要类型[5-6]。经多中心临床对照试验显示,我国轮状病毒的基因型分布主要是G3P、G2P、G9P,与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轮状病毒流行监测结果趋于一致[7]。
表3 不同时间段轮状病毒阳性率(n=134)
从研究中阳性病例流行病学相关资料来看[8],感染者女性患儿显著高于男性患儿,其年龄分布均在5个月-12个月左右,而2岁-5岁感染性呈现下降趋势,体现了轮状病毒毒力较弱、感染致病力较弱等特点[9]。从检出率时间变化趋势来看,其感染率除了具有季节性特点外,同时在冬季也具有小高峰。相关研究显示,其环境存活状况和湿度、温度之间密切相关[10]。
本文对患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和流行特点分析显示,防治轮状病毒感染发生的最有效手段是根据轮状病毒的生物特性和流行特点进行疾病预防。具体预防措施可包括:①家长做好家庭及个人卫生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大力提倡母乳喂养:②婴幼儿勤洗手、多活动、注意饮食卫生,对于已经出现腹泻的婴幼儿,临床医生对加强对轮状病毒的监测;③由于轮状病毒肠炎的主要在秋冬季流行,因此在秋冬季应给与高度重视,对于有轮状病毒感染风险的婴幼儿,应及时进行轮状病毒检测,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11]。
我国属于中部偏北地区,其秋冬季和春季的环境方面大致相似,湿度和温度之间的差异也相差不大,从客观上来说,能为病毒传播和繁殖提供适宜环境。与流行病学数据相比,本实验的结果具有误差和偏倚情况,这可能与监测方案的滞后性,及轮状病毒的分型不全面有关,是下一次研究改进重点[12]。本实验显示轮状病毒腹泻的高发年龄在6-17个月,这可能由于6月龄以下婴儿体内有母体遗留的抗体相关,至于2岁以上的儿童,他们多数感染过轮状病毒,体内也有抗体,故发病率不高,该结果与轮状病毒世界范围内流行监测结果一致[13]。不同年龄段组间轮状病毒检出率的差异提示轮状病毒的流行可能与宿主自身免疫状态有关,但是宿主免疫状态是否会导致轮状病毒基因变异,尚待进一步研究。如有严重水样泻和呕吐,应考虑HRV感染的可能。
综上所述,小儿轮状病毒发病率较高,一般在冬季多发,病原学特征较多,一般以轻症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