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影响因素研究

2021-04-08曾生欧斌黄思纳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3期
关键词:先心病体外循环监护室

曾生,欧斌,黄思纳

(梅州市人民医院 心脏大血管外科,514031)

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主要是指婴儿的心脏或大血管大致结构发生异常的一类先天性疾病[1-2]。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我国是全球范围内先心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发病率可达0.7%~0.8%,每年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可达10万[3]。迄今为止,体外循环下实施外科手术治疗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有效治疗先心病手段,但手术治疗毕竟属于创伤性治疗技术,会不可避免地对患者造成损伤,进一步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继而对患者的预后产生负性影响[4-6]。如何有效避免先心病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先心病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先心病患者术后并发症预防提供指导,以期促进患者的康复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治疗的100 例先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3 例,女性67 例;年龄5 个月~60 岁,平均(9.59±14.92)岁;疾病类型:室间隔缺损58 例,房间隔缺损30 例,法洛四联症3 例,其他9 例。纳入标准[7]:①所有受试者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先心病;②无临床病历资料缺失;③行外科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②研究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退出或失访;③正参与其他研究。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基线资料的采集 通过梅州市人民医院自制的先心病患者基线资料调查表对所有受试者基线资料实施统计、记录,主要内容涵盖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情况。

1.2.2 分组 将所有受试者按照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10 例与无并发症组90 例。并发症主要包括室间隔缺损残余瘘、传导阻滞、右室流出道残余梗阻、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术后急性心功能不全及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等。

1.3 评价指标

①分析所有受试者一期根治术后的疗效相关指标。②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基线资料情况。③各项手术指标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00 例患者一期根治术后的疗效相关指标分析

100 例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手术。其中,体外循环时间为(61.69±26.3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37.36±21.60)min,呼吸机使用时间为(17.98±24.49)h,监护室停留时间为(1.43±1.28)d,住院时间为(18.03±6.09)d。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10/100),包括1 例室间隔缺损残余瘘,1 例传导阻滞,2 例右室流出道残余梗阻,3 例肺部感染,1 例切口感染,1 例术后急性心功能不全,1 例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

2.2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n(%)]

2.3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水平比较

并发症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先心病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并发症为因变量,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为自变量,自变量赋值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为原值输入。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监护室停留时间是先心病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2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水平比较(±s)

表3 先心病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参数

3 讨论

小儿先心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且以心血管畸形病为主。一旦发生先心病,患儿往往无法自行愈合,需进行手术治疗[8-10]。儿童阶段因人体的相关器官及机体免疫功能尚未彻底发育成熟,因此手术治疗小儿先心病和普通成年人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风险性更高的特点,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更高,继而可能影响术后康复进程[11-12]。因此通过对影响先心病患者手术治疗后安全性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为临床安全性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以及指导作用[13-14]。

本研究结果发现,100 例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手术,体外循环时间为(61.69±26.3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37.36±21.60)min,呼吸机使用时间为(17.98±24.49)h,监护室停留时间为(1.43±1.28)d,住院时间为(18.03±6.09)d,这与高雅芬等[15]研究报道相符,即先心病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此外,100 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1 例室间隔缺损残余瘘,1 例传导阻滞,2 例右室流出道残余梗阻,3 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 例术后急性心功能不全,1 例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这表明了手术治疗应用于先心病患者中的安全性有待商榷,具有一定的进步空间。在临床工作中可能通过改进手术方式或(和)完善手术相关器械,进一步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不必要的损伤,进一步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了并发症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高于无并发症组,比较有差异,且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可知,影响先心病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安全性的因素包括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这提示了随着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的延长,先心病患者手术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越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着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的延长,患者暴露在空气下的时间亦随之增加,进一步影响预后;同时随着上述相关时间的增加,间接反映了患者的病情严重或(和)手术进展不顺利,相应地会增加并发症发生概率[16-20]。其中导致并发症组住院时间长于无并发组的原因可能是患者入院后先完善术前检查,而外院可能会在门诊已经完善相关检查,一入院就安排手术,从而导致了时间差的出现。

综上所述,先心病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随着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的逐渐延长,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随之增大。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应针对上述相关因素制定相关干预措施,进一步达到提高患者安全性的目的。

猜你喜欢

先心病体外循环监护室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
——体外循环质量控制的基石
重症监护室中合并肥胖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基于MIMIC-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心血管外科的发展需要更安全的体外循环
围术期血清胆红素水平对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出生的不公
不开胸也能治先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