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应用于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21-04-08张琼
张琼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神经科,江苏宿迁 223800
脑外伤是因外界因素所造成的头部伤害,其因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不同程度的伤害。 脑外伤可能导致患者永久性的功能障碍,且影响患者记忆、睡眠及意识。脑外伤严重者,甚至引起偏瘫等后遗症,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1-2]。 临床上对于脑外伤的恢复,通常采取护理手段进行干预,但效果不尽人意。早期肢体功能训练作为一种康复训练措施,其所具有的全面性,能够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恢复效果[3]。该次研究选择2018 年8 月—2019 年9 月期间该院接受治疗的脑外伤患者90 例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以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应用于脑外伤患者的护理中, 观察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并经过患者或者其家属知情同意。于该院接受治疗的脑外伤患者中选取45 例,给予其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另取同期45 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并给予其早期肢体功能评估及训练,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患者经MRI 及医师诊断,确诊为脑外伤;②患者的Glasgow 昏迷指数均高于11 分, 且具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③患者无四肢骨折;④患者无器质性疾病,无精神类疾病。 入组对象及其家属均知情研究,自愿参与并签署同意书。 其中,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5∶20;年龄在 21~70 岁,平均年龄为(46.82±13.63)岁;硬膜外血肿14 例、合并脑挫裂伤31 例。 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 23∶22;年龄在 22~70 岁,平均年龄为(47.07±10.98)岁;硬膜外血肿 17 例、合并脑挫裂伤 28 例。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具体措施如下: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保持干净整洁,保持通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在患者接受手术后,为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调整患者的脑室引流量;对患者的血糖、血压计颅内压进行密切监测,警惕患者术后发生颅内血肿;患者若需使用气管,则给予其气道加湿;保持患者的其他各管路连接完好;及时更换患者的床单及衣物,适时为患者翻身。
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以早期肢体功能训练进行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发病48 h 内改变肢体关节摆放位置 为患者活动患肢,以避免患者自主活动;帮助患者进行肘关节、肩关节的屈伸,并给予适当的抬高及伸展,即将患者的肩关节向外伸展约45°,内旋15°,使其肘关节与胸部处于同一水平线; 并将患者的拇指指向鼻子,并不定时给予位置变换,防止畸形,可给予患者手握软物;对患者进行下肢的屈伸,对患者腿外侧放置沙袋,以防止其下肢外展或外旋引起畸形;指导患者伸直其膝关节,足与小腿间呈90°,以防足下垂;适当变化髋关节为屈曲位;15 min/次,2 次/d,随着病情的好转可逐渐加至30 min/次。
1.2.2 卧床肢体摆放 患者卧床时, 保持其各关节的屈伸位交替,并给予患者下身以软垫铺垫;患者平卧时,保持其四肢直且顺,并给予患者脚部以软垫铺垫;患者侧卧时,保持其上下肢以屈曲位,其双足则呈自由状态;对患者以健侧卧位进行干预,给予其翻身2 h/次。
1.2.3 床上翻身训练 保持患者患肢功能位, 以防其关节脱位;给予患侧上肢以软垫铺垫,并使其肘腕伸直、掌心朝上;患者下肢臀部至小腿处另给予软垫铺垫,并指导其腿部微屈,以防小腿内收;以健侧卧位时,对其患侧上肢给予一定的支撑,并伸直其肘关节,使得掌心朝向健侧;为患者不定时变换体位,避免患肢压迫。
1.2.4 肢体按摩 以拇指揉摩, 或以拇指及手掌为患者的周关节进行揉搓,以手捏患肢腿部肌肉,自上而下,双手反复按摩其肌肉;注意对不同程度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力度,30 min/次,3 次/d。
1.2.5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患者恢复至能采取坐位时,指导其训练吃饭自主持筷,并在洗漱时以健侧手自主擦脸、刷牙;并对患者的上肢,即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下肢,即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及趾关节,进行内外旋、屈曲及外展。
1.3 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肢体功能与平衡能力、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及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作为该次研究的评价标准。肢体功能以FMA 量表进行评价,分数越低,则患者的肢体障碍越低。 平衡能力以平衡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价,主要包含无支撑坐位、健侧伸展防护反应、患侧伸展防护反应、支撑站立、无支撑站立、健侧单足站立及患侧单足站立7 个项目,其评分越高,则患者的平衡能力越好。 肢体恢复功能效果评价如下:显效: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无不适症状,平衡能力较好,可自理生活;有效:患者肢体功能得到一定改善,不适症状有所缓解,恢复了一定的平衡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较欠缺;无效:患者肢体功能无明显变化,甚至恶化,不适症状无缓解,平衡能力差,不能自理生活。生存质量则对患者的心理功能及躯体功能进行评分,分数越高,则患者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的肢体功能与平衡能力
干预前, 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平衡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与平衡能力,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肢体恢复功能效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恢复功能效果较对照组患者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肢体功能与平衡能力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肢体功能与平衡能力对比[(),分]
时间 组别 肢体功能 平衡能力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 值P 值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 值P 值54.35±7.14 54.17±7.12 0.261>0.05 67.21±12.36 85.49±13.52 6.564<0.05 15.12±1.74 15.73±1.14 1.433>0.05 33.15±2.14 42.34±3.27 5.839<0.05
表2 两组患者肢体恢复功能效果对比[n(%)]
2.3 生存质量
干预前, 两组患者的心理功能与躯体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功能及躯体功能,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对比[(),分]
时间 组别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 值P 值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 值P 值63.42±1.34 62.24±1.27 0.579>0.05 80.62±1.72 95.24±2.51 7.003<0.05 61.25±10.73 61.06±10.18 0.252>0.05 80.76±13.27 93.12±15.34 5.492<0.05
3 讨论
脑外伤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外伤种类,因其损伤部位的特殊性,患者往往容易导致意识丧失、自主活动消失等,对中枢神经亦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4]。脑外伤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患者的损害是局灶性还是广泛性,局灶性损伤通常表现为运动、语言、感觉及听觉方面,而广泛性损伤则影响患者的记忆、睡眠甚至意识[5]。 脑外伤的临床表现通常为脑震荡综合征、昏迷、遗忘综合征以及硬膜下血肿, 其并发症较为严重,可能导致患者脑部永久性的功能障碍[6]。 临床上对于脑外伤的治疗,以心理及行为疗法为主,加以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但效果不佳[7]。 采取适当的康复干预手段,针对治疗脑外伤,则可能获得不一样的效果。
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是康复治疗的手段之一,其对于脑外伤患者具有较好的功能障碍恢复效果[8]。 脑外伤患者在长期的静止体位过程中, 极易产生肢体畸形、关节挛缩及压力性损伤等,对于患者的恢复极其不佳。 脑外伤患者在伤后的1~3 个月时,是功能恢复的黄金时期, 在此时期内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对于患者的整体恢复效果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医护人员不止如此,更应重视患者的营养摄入情况,给予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以此增进患者的肌营养,并增强其免疫力。因此,保证良好的肢体功能训练,是脑外伤患者恢复的关键因素之一。 该次研究结果亦表明,患者接受了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其肢体功能与平衡能力、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及生存质量均优于没有使用肢体功能训练的患者。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肢体功能、平衡能力评分分别为(85.49±13.52)分、(42.34±3.27)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代莉莉[9]相似研究结果一致,其研究表明患者肢体功能、平衡能力评分分别为(90.68±5.09)分、(70.87±7.69)分。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5.56%(P<0.05),这与牛文霞[10]相似研究结果一致,其研究显示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00%,具有佐证意义。 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95.24±2.51)分、(93.12±15.34)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脑外伤患者进行护理时,可尽早采取肢体功能训练,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能力,具有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