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对我国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2021-04-07葛佳
葛佳
伴随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发展,国际贸易作为国家、地区经济交流的重要内容,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度越来越高。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我国贸易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现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国际经济地位提升的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城乡之间的经济不平衡及突出的收入差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深入了解国际贸易对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相关理论指导下对国际贸易及其对区域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有效改善这一现状,进而在减少城乡收入差距的同时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自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家社会经济等各领域取得重大成就。尤其是国际贸易实现全方位、多领域持续发展,但在取得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不平衡,这显然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加强国际贸易对我国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趋势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国际贸易影响我国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基础
随着经济全球的推进,我国国际贸易发展面对的是更加复杂、多元化的环境。我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对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的过程中,势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其中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理论)是当前研究国际贸易产生影响所依据的重要理论。该理论以要素分布为客观基础,主要强调各个国家以及地区之间不同要素禀赋、不同商品的不同生产函数对贸易所产生的的决定性作用。其中所谓的要素禀赋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率,与其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强调观念的相对性。
除此之外,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S-S定理)也是一种常用的理论定理,这项定理是其1941年在《保护主义与实际工资》一文中提出的,是与关税对国内生产要素价格或国内收入分配影响的一種西方经济学理论,这项理论证明了实行保护主义会提高国家相对稀缺要素的实际报酬。基于这两种研究理论基础,通过对国外贸易与收入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会明显发现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的对外贸易会对不同收入来源的民众产生影响。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贸易在一定程度上会扩大本国的收入差距,这种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会对区域、城乡收入差距带来影响。
二、国际贸易及我国区域城乡收入差距内容阐述
所谓的国际贸易主要是指跨越国境进行的货品服务交易,是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服务级生产要素之间的交换活动。从本质上讲,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从结构内容来看,国际贸易包括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个部分,通常也被表述为进出口贸易。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国际贸易已基本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过度,并且由原先以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贸易为主的形式向以发达国家为主的贸易形式过度。这从某种程度上表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总的来说,国际贸易的出现需要具备社会生产力发展以及国家政治组织形式两个基本条件。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国际贸易与日俱增,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出现较大失衡,尤其是区域经济收入、城乡收入之间的差距,这种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贫富差距的增大,进而衍生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当前我国城乡居民作为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如何认识国际贸易对区域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亟待研究。所谓的收入主要是指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而城乡收入差距强调两者之间的差异 。从本质上来讲,城乡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因素是多样的,其中国际贸易是影响其经济发展程度和发展水平的因素之一。
三、国际贸易对我国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基于S-S定理的相关理论,其主要对作为经济发展整体的国家之间的研究,针对不同区域、城乡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尤其是对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差别、变化进行定性分析。一般情况下,这这个定理理论强调对国家之间的对外贸易进行分析,国家贸易双方之间的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并且国际贸易会通过影响商品价格进而造成不同区域、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其中我国作为典型的二元经济体,城乡发展制度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要素的自由流动,这使得城乡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出现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以商品价格差异表现出来,进而对区域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
目前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收入分配不平衡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基尼系数,在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后,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提升,人民收入不断提高且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在我国贫困人口数量减少的同时,人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尼系数低于0.4,但随着经济发展、时间推移,我国基尼系数处于0.4以上,收入分配不平衡的现象逐渐凸显。在近年来国家宏观调控以及干预政策的影响下,我国收入差距形势有所缓解,但城乡差距作为最为明显的内容,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已由2010年的3.23降为2018年的2.69,并且收入差距的比率呈下降趋势,城乡收入差距整体情况有所改善。在此期间,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升,以及近年来农产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上升,我国城乡收入之间的差距现状有所改善。,并呈“倒U”型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有所改善,如2005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收入差距为2.87、2.91、3.58,分别降为2018年的2.51、2.38、2.82。从区域城乡收入差距整体来看,我国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明显高于东部、西部地区。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受地区发展资源、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交通等因素的影响之外,西部地区的国际贸易发展程度相对缓慢、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这表明国际贸易的发展程度会对区域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直接的影响。
四、改善我国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一)优化调整区域产业结构,缩小区域国际贸易发展差距
我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在长期的经济发展及政府政策扶持过程中,东部地区以及城镇地区享受政策优惠较大,具有的发展资源较为丰富。反观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发展资源及政策扶持力度有较大差异。随着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深化发展,以及国际贸易结构的调整,为进一步优化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我国全面深化社会各领域改革,尤其是供給侧改革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如第二、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与此同时,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乡收入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受到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的影响,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受地理位置发展优势、劳动力、科技发展水平以及相关优惠政策,其国际贸易发展比重较大。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区域城乡产业发展要实现均衡发展,将一些发达地区过剩的产能产业引进到中西部及农村地区,通过扩大该地区的国际贸易结构,进而减少其对城乡收入差距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充分利用资源禀赋优势,实现国际贸易发展
国际贸易作为国家之间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本质上是一种资源要素的交换活动。生产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本等内容。其中劳动力资源受发展水平的不同,其在国际贸易中所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伴随近年来我国劳动力素质以及劳动力资源水平的整体提升,我国中西部地区具备的劳动力资源优势逐渐凸显,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指引下,中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优势明显提升。与此同时,与我国中部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具有较强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农业耕地面积、城市建设面积、产业用地面积相对较大。在这种客观发展优势下,中西部地区城乡国际贸易发展要积极利用这种优势,将劳动力资源、土地、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产值优势,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地区经济发展,进而缩小区域城乡收入发展差距。
(三)加大国际贸易落后地区政策扶持,营造良好宽松的发展环境
政府作为国家贸易发展宏观政策的制定者和调控者,面对当前我国区域城乡收入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为营造良好宽松的国际贸易发展环境,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不同区域城乡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从政策制定宏观层面缩小区域城乡之间国际贸易发展差距,尤其是因政策造成的发展差距。针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国际贸易发展,可以将先进的技术产业引入到中西部地区,并给予相应的土地、劳动力政策支持,积极鼓励科技含量高的产业进入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发展,通过在中西部地区、农业地区形成产业聚集区,借助产业的辐射力量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针对农村地区出现的产业落后、国际贸易不发达现象,可以通过引入先进农业技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经济型作物种植,以全面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除此之外,通过建立相对完善的要素市场以推动区域城乡国际贸易的健康良性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深化发展在推动我国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贸易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社会收入差距发展带来一定挑战。尤其是在区域城乡国际贸易资源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区域城乡收入出现不平衡现象。要在深入了解国际贸易对区域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前提下,及时调整区域国际贸易发展水平和现状。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经济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