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模式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2021-04-07宋佳音
宋佳音
公立医院对外提供医疗服务,是保障国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公益性组织,但是仅凭公立医院目前的收入,很难支撑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行使完善的社会责任。因此,国家实行财政补助的政策,以提高公立医院的公共服务水平,保障现代医疗的实际开展。但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公立医院的市场化改革也在逐步的推进,形势变化的背景之下,财政补助政策却不能与时俱进,这就影响了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模式面临的问题,并进行对策分析。
一、引言
长期以来,为了保障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国家一直实行财政补助的模式来维持医院体系的正常运转,促进卫生医疗事业的持续开展。但是在目前的市场化改革背景之下,公众对于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暴露出了公立医院运行模式的一系列问题。
二、公立医院财政补助的实施流程
从目前公立医院具体的运行来看,财政补助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基本支出补助,另一种是项目支出补助。基本支出补助主要是维系医院的正常运转,包含医院工作人员的正常运行经费、有事业编制的在职人员的工资补助,以及经常性的补助,还包含离退休人员的管理经费等等。项目支出补助主要是由医院的财政部门来进行专业的划分,例如购买一些大型的MRI设备、支持医院的一些生物医疗项目的开展、承担医院所负责的公共社会责任、卫生事业发展责任。这些项目支出并不是经常性指的,其运行具有偶发性,但是一般数额比较巨大。公立医院承担的社会责任直接决定了,公立医院不能仅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要重点考虑其功力属性,维系其公益性的本质,但是与此同时,在市场运营体制改革之下,公立医院采取财务独立核算的方法,自负盈亏,自主运营。如果公立医院的大额公益性支出造成医院的严重亏损,那么就会导致医院收不抵支,无法维系正常的运转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对公立医院实行财政补助方法,通过基础支出补助和项目支出补助的方式来减少公立医院正常运转的耗费成本,提高医院的运转科学效率。
在发放补助的过程当中,国家也采取多样化的监督方法,例如计算事业编制在职人员的数量,划定补助的基本现,根据编制人数进行专项拨款;在购置一些大型医疗设备时,分析市场价格,进行报价和全面的合同是分析,按照国产品牌的标准来进行拨付,避免引入过多超高规格的进口设备,而影响医院正常运转。除此之外,公立医院获得的财政补贴是按照公共卫生任务的执行情况来划分的,其他的一些基础设施也有专业的拨付标准,在新形势发展背景之下,这些拨付标准与医院的实际运行情况存在一系列的不适应现象。
三、新形势下医院财政补助政策存在的问题
2015年,国家对于传统的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政策进行了调整,出台改革试点的相关意见,解决传统拨付过程当中涉及到的运行机制、支付方式等一系列的问题。但是这种改革也是逐步进行的,仍然存在实践操作过程当中的诸多弊端。
(一)人员经费补助覆盖范围小
现有的财政补助政策主要是针对在编人员经费,而不覆盖医院不在编的临时工作人员。公立医院等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人员补助拨付方法,这就造成公立医院现行的临时工作人员不能够享有应有的工作待遇,尤其是没有编制的聘用人员,工作强度与在编人员相同,但是其财政补助资金却需要医院自行承担。这些资金的支付占到医院正常运行成本的70%以上,而现行大多数的公立医院聘用的不在编人员人数远远要超过在编人员,使医院的日常负担极大。
(二)离退休人员的经费补助负担大
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对于个人缴费的基本比例进行了一定的限定。尤其是多个公立医院对于养老改革也进行了尝试,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的医改。但是,国家补助的相关经费仅承担在编人员的离退休基本养老标准的缴纳问题,而没有编制的聘用人员并不享受这个福利,医院不仅要承担这一部分人员的在职工资补助,还要承担相应的养老缴费标准。这也极大地提高了公立医院财政支出的困难程度,影响了公立医院人员调集的积极性。
(三)基础设施建设拨款不足
国家财政补助在基本建设拨款上面严重不足,覆盖的范围仅包含一部分的土建部分,但是现代公立医院的基础建设主要集中在网络化、信息化以及人工智能改造等三方面,后期装修的建设价值要远远高于土建部分,大部分公立医院的装修工程价值达到土建工程的50%,因此这一部分的缺口也比较大,公立医院承担的资金压力比较明显。不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医院也不能够拿出更多的资金应用于集中式的管理上,财政资金还存在明显的拨付不及时的现象。与此同时,基础设施建设拨款很多都是在年底集中拨付,医院为了保障财政拨款的份额,会采取集中“花钱”的方法,购置大批物料和设备,这不仅影响资源运行的合理程度,造成一定程度浪费,还会增加资金挪用滥用的风险。
四、新时代背景下公立医院财政补助调整的建议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大力支持新基础设施建设,医院获得的财政补助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加大医疗卫生财政投入,推行定岗定责的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地划分国家和医院在公共事业方面的财政责任。
(一)扩大人员经费补助的覆盖范围
首先,在医疗改革的过程当中,国家要对于医疗卫生的改革成本进行相应的分析,尤其是进行数字化的管理,应由财政承担的部分不应该转嫁给医院,而应由医院承担的部分要进行细致的划分,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改进方面进行系统性的调整。例如,扩大人员经费补助的范围,对于在编人员和不在編人员进行相应的补助式改革,尤其是加大对于不在编人员的经费补助力度,不应该由医院来承担,这部分的补助成本应足额拨付,在编人员和不在编人员的工资性基础支付,不打折扣。其次,在医疗改革的过程当中,要对医院现有的人事聘用制度进行调整,适当的扩大医院在编人员的数量和范围,逐步的、渐进式的进行人员拨款的系列性调整,以提高公立医院财政运行的有效性,减少公立医院在人员拨付方面的承担力度,加大审计管理。最后,在改革的过程当中,还要对于人员经费补助的覆盖范围进行系列性的调整,加强审计,避免出现财政资金的浪费情况,专款专用,避免出现在编人员的工资性补助被挪用的情况。
(二)调整养老经费补助方式
扩充现有的医疗财政补助的政策新框架,同时考虑到相应改革的范围认定问题。例如在人员经费补助上,应该考虑将养老制度改革与医院的离退休人员补助改革进行同向性调整,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这种改革方式引入了社会养老管理方式,减轻了医院在离退休人员管理方面的实际成本,可以适当的提高员工的养老标准,从而改善医院的负担。除此之外,在调整养老金费补助上,还可以采取职业年金费用的发放,对所有的聘用人员一视同仁,减少在编人员和不在编人员在离退休方面的差异,将医院承担的所有在职人员工资总额的数额进行比例性的补偿。这样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医院资金的调集效果与周转效果,减少医院在养老方面承担的负担,有助于实现全院范围内的同工同酬,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除此之外,在医疗改革的过程当中,还要对现有的药品加减成分进行减少,可以按照减少药品收入的20%进行财政补贴的调整,细致的执行《医院会计制度》,对于相关的损失问题进行统筹财务分析,避免由于医院财务审计的工作都不到位,而造成医院的财政补贴成本增加。在床位数与医疗护理、工勤岗位相应增加的情况之下,按照系统性调整法则,对于医院的人员经费补助进行通盘考虑。按照科学数量对于床位数、护理、医疗人员的比例进行系统性调整,使其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基本要求,对于一些人员配置超过编制的医院进行相应的减少,可以不予拨款,由医院自行承担,而人员不足的部分可增加适当的编制来提高医院整体财政运行的科学程度。
(三)加强对信息化基本建设的支出补助
医院的财政拨款应调整覆盖的范围,扩大原有的基础建设支出的范围:
首先,医院的基本财政建设拨款应包含装修工程,而不仅仅局限于土建工程,尤其是医院装修部分的信息化部分、网络化设备以及人工智能设备,都需要加入到土建工程的财政拨款当中。医院也需要汇报相应的财政分析项目,按照参考工程可行性报告来对工程量,聘请专业人员的数量,设计成本、装修成本进行足额的预算,从而对医院目前的运行体系进行整合性分析。
其次,医院还要根据目前的设备购置资金进行数据的上报,按照目前的配置标准,实行相应的周转。避免出现大规模资金购置紧张的情况,超前进行考虑设计前瞻性的调查报告,减少医院在购置大型资金时的资金压力,促进医院的现代化运转水平提升。财政部门还要提高资金拨付的及时程度,按照月度或者季度来进行资金的拨付,而不是每年在年底进行集中的拨付,避免医院为了原有的财政拨付份额导致财政回收而突击的花钱,埋下资金挪用的风险。
在未来的调整当中,应按照医院上报的可行性方案来进行专业项目的拨款,适当的提高项目支出拨款的份额,降低基本支出拨款的份额,以项目运行至来维系医院财政补助的正常运行,提高对于公立医院财政补助的监督和审计。最科学的方式应是按照工作量酌情拨付,按照具体的项目酌情拨付,而不仅仅是依靠在编人员、日常经营费用这些固定不变的参考因素进行资金的拨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政策已经进行了多轮的调整,在未来改革的过程当中,还需要与时俱进,使财政资金落实到位,按照医院现行的运行情況进行通排式的调整。从本文的分析可知,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政策应按照人员经费补助进行编制上面的调整,按照养老改革和取消编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系统性的改革,并且加强基础建设、资金拨付,提高财政资金拨付的及时性,促进医院的良好运转,提高医院资金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