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策略

2021-04-07李新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32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情境

◎ 李新宇

高尚道德品质是人生道路上的通行证,为了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初中教育应加强德育的渗透。在德育方面,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教学具有天然优势,初中教师可以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构建来促进其教育优势的进一步发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何为道德、如何在生活及学习中做到遵守道德。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教学情境的意义

1.利于学生反思

新课改强调学生思想品质的提升,作为帮助初中生进行思想体系构建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质的最重要载体之一。通过课堂教学,教师需要教会学生站在道德与法治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和自己,从而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三观”。这就要求学生不断反思自我行为,进而纠正自身不良行为。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教学情境,为生活素材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创造了机会,实现了理论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案例理解知识的同时,也会产生强烈代入感,反思案例中的行为对不对、如果是自己的话该如何做。以此为契机,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在生活所遇、所行同道德与法治知识相联系,促使道德与法治对学生思想产生深度影响。

2.利于学生道德水平提升

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理论学习与学生实践往往是分开的,在很多学生眼里,道德与法治是其需要掌握的知识,会根据中考中所占据的分数比例来决定付出多少精力学习。这种情况下,虽然这门课程仍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行为,但是效果却大打折扣。情境教学的精髓在于使学生身临其境,这就为道德与法治教学同学生实践活动找到连接点。借助教学情境的构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身道德水平放到具体场景或者实例中去考量,促使学生主动提升自我道德水平。教师可以通过日常表现评价来衡量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情况,根据具体学情来进行教学情境创设,以提升其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效果。

二、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策略分析

1.生活化情境,突显学生主体作用

为了促进教育成果最大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学科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何促使学生从思想归化、行为上归于所化,一直是困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重要问题。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基本能够从思想归化,即从思想上认可课堂知识并加以理解。引导学生行为上归于所化,帮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则需要教师进一步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作用,让其在具体的生活化情境中学习知识、反思自身行为。

例如:教学“享受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增加生活案例的引用,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学习和反思。首先,教师要重视案例的选取,促使其更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生活。比如,教师可以将本班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梳理,制作成动画视频让学生观看。学生就会很快在动画视频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对自己的学习心态和行为进行反思。相比于通过说理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这种在具体情境中所形成的感悟,对学生实践所产生的影响更大;其次,构建话题情境,引导学生“外化于行”。教师可以提出“学习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这一话题,让学生自由选择正反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引发学生对学习的深度思考。辩论中学生不断援引自身案例的过程,也是学生对自身学习心态进行不断剖析的过程,这种深度剖析可以直接纠正学生不良学习心态。

2.直观化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结合,各种直观化知识呈现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带给学生十分丰富的学习体验。道德与法治虽然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但是综合性比较强,学生学习难度仍然较大,直观化情境的运用,能更加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直观化的图文、影音表现手段,使一些理论性和抽象性都比较强的内容更为生动。

例如:教学“珍视生命”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如果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是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如果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的话,也会因为学生经历简单而难以形成触动,借助信息技术来引用典型案例则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首先,教师可以截取“马航事件”的相关报道,为学生构建直观化教学情境。一个个数字、一帧帧画面,带给学生的触动很深刻;其次,用语言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从道德与法治学科视角分析救援行动。此时,教师设问“通过这组数据,我们知道搜救行动所耗巨大,为什么所耗如此巨大,还要坚持搜救工作呢? 这么做,值得吗?”,可以提升引导问题对学生的启发效果。听到问题,学生立刻回答“值得”,接着对为什么要不惜损耗来坚持搜救工作这个问题陷入沉思。为了方便引导,教师可以将学生发言以关键词的形式记录下来。待学生发言完毕,教师引导学生将不同的观点总结成网,以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珍贵以及如何珍爱生命。

3.设问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产生疑问,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起点。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设问来启发学生思维。教学情境的引入,能够帮助教师对设问进行具体化处理,以更加充分地激发学生思维。

例如:教学“青春的心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牵手的图片制作成剪影,并配合语言引导,设计成设问情境。首先,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学生“这对男女同学总是避开大家单独相处,大家认为这是一种什么行为呢?”“大家是如何看待这种行为的呢?”;其次,将学生分为两组,就以上问题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中,小组长负责记录和总结,并将讨论结果反馈给教师。收到各个小组的反馈,教师提炼出主要观点,写到黑板上;再次,教师点评学生观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并处理好与异性同学之间的感情问题。进入初中阶段,学生开始对异性感到好奇,并产生朦胧的感情,他们往往不太愿意向师长提起。为了拉近师生距离,不让感情问题成为威胁学生健康成长的隐患,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青春故事与学生聊一聊这个话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正是学生提升道德水平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富有热情、参与社会活动的意愿强烈,并且已经形成一定独立思考能力,需要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其善加引导,帮助其切实提升道德水平,以为学生未来发展铺路。情境教学法的花样应用,促使学生理论学习事半功倍,并学会如何运用知识来指导自身行为。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护患情境会话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