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今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些困境及其应对策略

2021-04-07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32期
关键词:乡镇学校教育

◎ 肖 啸

引言:我国自1986 年7 月1 日起,全面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时至今日,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35 年。值得肯定的是,在这35 年里我国基础教育为国家和社会的向前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当今义务教育阶段也产生了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形成了一定阻力掣肘着义务教育的向前发展,同时给广大义务教育学段教师造成了一些困难。下面笔者将结合近年来自身的从教经历及感受与思考,对其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

一、留守学生问题

其实我国留守儿童(学生)在被引起重视,成为热点话题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其形成原因,主要是留守学生的父母在家(或附近)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无法以工作收入供养家庭而被迫到离家远、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务工。就当前形势看来,这种留守儿童父母与子女被迫分离的现象产生了很多的弊端,形成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父母的长期缺位,由隔代或者亲戚照顾教养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出现性格孤僻、敏感、自卑、厌学等表现,不利于留守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其次,父母的长期在外工作,极大地减少了陪伴子女共同成长和一起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挑战的时间,留守学生在面对困难无助时却缺乏父母的指导与关爱,这就对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这种影响小到学习表现、行为习惯的养成,大到对于法律法规的遵守,都极为不利,不论是从近些年来各种统计数据还是教师们的自身感受来看,留守学生尤其是父母双方均不在家的留守学生无论是学业成绩还是平时的行为表现均明显不如其他的学生。近年来的统计资料显示,留守学生的违法犯罪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就是对前述问题有力的佐证。留守学生(儿童)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究其本质,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产物。在笔者看来,要减少其不利影响,政府首先应当进行引导与帮助,加大乡村振兴战略的力度,为留守儿童的父母多提供工作机会以吸引其回乡务工创业,这是解决此问题的根本思路;同时政府在思想宣传上也要多花心思,让家长们意识到从长远来看,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陪伴孩子成长远比夫妻双方均外出务工要强,钱以后还可以赚,但是如果错过了子女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一辈子也弥补不了的,因此在子女成长的关键时段至少留一人在家里照顾小孩和老人是一个较优选择。有必要让留守学生家长真切地意识到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最重要的老师,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是其他人所无法替代的,留守学生家长务必引起足够的重视。至于学校和社会举办的一些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确实能让一部分留守学生群体感受到一定的温暖,但很难想象在一些留守学生比例高达百分之八九十的乡镇中,每年区区几次的关爱活动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因此这些关爱活动所产生的效果是极为有限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当今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困境

这是一个宏大的议题,能牵涉到很多方面,下面就其中一些突出的现象进行分析探讨:

1.乡镇学生进城读书与乡镇骨干教师流失现象

近十多年以来,乡镇学校学生及乡镇骨干教师流失的现象愈演愈烈,典型的表现就是农村乡镇学校规模越办越小,而同时城区学校学生却人满为患,学位越发紧张,乡镇学校根本留不住骨干教师,尤其是年轻骨干教师,稍有能力和门路的教师不几年就会调往城区学校,留在乡镇教学的年轻教师们也往往人心不定。对年轻教师而言,正处于寻觅对象、置业成家、生儿育女的人生重要关口,正是需要花钱的时候,收入更高、机会更多的城区学校相较于经济相对落后、机会较少的乡镇学校,显然前者的吸引力更大。这就导致城区学校能够不断获取年富力强的师资生力军,加之更加高效科学的管理方式,更好地生源,使得城区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成绩整体来看远优于乡镇中小学。而反观乡镇学校,大量骨干教师流失,这又导致有条件的乡镇中小学生向城区学校聚集,乡镇学校办学规模缩减,师资不足,教育质量下降。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地域发展不均衡,且近年来有愈演愈烈之势,“马太效应”更为明显。人都是经济社会的产物,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本无可厚非,但是长远看来对继续留在乡镇学校的师生来说并不公平。可喜的是,上级决策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已经在政策上对乡镇学校师生进行倾斜,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差距。我国幅员辽阔,地域经济发展差距巨大,倘若在短时间内想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不现实的。若想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可以借鉴我们的邻国日本的做法,采取定期轮岗制,即一定年限后(比如三年)所有教师必须调换工作学校,以这样的方式来消除平衡同一区域内各校之间的差距。这当然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因此建议从小范围开始试点探索,发现并解决其具体操作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再逐步推广至县区、市。

2.当今中小学教育教学中面临的挑战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正在经受更多的挑战。这种挑战包含教育与教学两个方面:教学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今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丰富多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改变传统的课堂呈现方式的同时大大提升了课堂容量和效率。同时当代中小学生似乎更加挑剔、口味更“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令很多教师无法满足这些学生的需求。教育理念的改革创新与传统教学理念不断碰撞,与教师心中现行的教学模式之间不断产生冲突和融合,使一线教师产生深深地危机感,从心底里激发出学习和提升的动力,因此对教师进行培训是很有必要的(但目前的各级各类教师培训究竟收到了多大的实效还得两说)。教育方面,中小学一线教师受到的羁绊更多,主要原因之一是当前社会对教育教学首重教学成绩,习惯于用学生成绩来衡量一切,不管是学校内部还是教育局都热衷于对学生成绩排名站队,因此当前学校的教育大都是围绕着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很多时候教师们无暇顾及学生的除成绩外的教育和引导。同时现在独生子女较为普遍,家长们对孩子较为宠溺,学生身上好的意志品质更须花费更多时间精力进行引导和培养。其实相较于学习成绩,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良好的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显得更为重要。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更加容易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无心向学。有网络段子就总结过历年来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对手”:八十年代是各种小说,九十年代是电视节目,00 年代是网络网吧,现如今是手机手游。虽说有玩笑夸大的成分,但确有几分道理。要解决上述挑战,首先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教育教学实际中不断学习探索,提升自己的能力、与时俱进;其次学校和社会也要转变理念,不再只以分数论英雄,要重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再次,笔者认为科学技术可以更多地在技术方面对教学加以支持,应适当降低掌握及操作的难度以帮助教师更方便广泛的支持课堂教学;最后,现今的家长要认识到家庭教教育的重要性,不能有家里孩子上学了交给学校和老师就不管不顾了,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才能共同把孩子教育好。

3.当今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困境

除了前述的因地域发展不平衡所致的乡镇学校骨干教师流失的现象,总体上讲现今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依旧不充足。可能有人会提出反对意见:明明前段时间新闻里说有的中小学校招聘吸引了数十名清华北大等名校以及留学海外的博士、硕士纷纷竞聘,现在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年年增多,这难道不能说明很多人很想做教师吗? 这难道不能说明教师这份职业是很有吸引力的吗? 我承认这些都是事实,但我想说的是,前一条新闻只发生在深圳等沿海城市,高薪酬自然能够吸引大量高端人才前来竞聘,但不能代表普遍情况,后者也只不过表明现在相当多的人打算先考取教师资格证为自己的就业多保留一种可能而已。就好比目前全国的机动车保有量不能以全国驾照拥有量来计算是同一个道理。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是现在很多接受过高等师范教育的学生不去当教师,而新当上教师的相当一部分人却没有接受过师范教育,是从其他与教育无关专业毕业来考教师的。当然不是说非师范类毕业的学生将来就不能当教师,但毕竟教育教学是有它的专业性和特殊性的,这类教师入职之后又必须接受相应的适岗培训才能上岗。同时对师范类毕业生而言,毕业后不当教师的话,之前所受的师范教育也就浪费了。

4.当今义务教育教学阶段面临舆论环境

这是本文想着重讨论的一点,因为就笔者这些年来接触了解的情况来看,当今网络上对于中小学教师和义务教育的评价并不高,舆论对中小学教师并不友好,作为教师的我常常感到不解、气愤和无奈。网络舆论环境具体表现为如下几点:一、对中小学教师工作的误解。社会上总是有那么一批人认为教师的工作很轻松,每天只是上那么两节课,改改作业,每年都是拿着相同的课本念来念去,每年都有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简直要太轻松! 殊不知教师每天除了上课批改作业之外,还需要备课、班级管理、调解处理学生矛盾、学习培训、听课评课、赛课、公开课、禁毒教育、防电信诈骗、防溺水教育、召开家长会、家访、填报各种报表资料、下载各类APP、参加各种评比活动......甚至还要下乡扶贫,除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内容外还有各种外加的工作要完成。就拿本学期的暑假来说,暑假一开始就各种强调未成年学生防溺水责任,暑假里开了防溺水工作会议、防溺水责任再推进再落实会议、防溺水安全家长会、防溺水专项家访,竟然还有教育局领导们说出“教师是落实暑假学生防溺水安全第一责任人”,“发生溺水事故首先追究所在学校和分管老师的责任”这样令教师们啼笑皆非的话来,试问都已经放暑假了,学生们都回家了,作为教师能管得过来吗? 再说暑假在家学生的父母及监护人难道不是第一责任人吗? 放假前学校和教师要落实学生人身安全的主体责任自不必说,难道暑假都开始了也要教师来落实确保吗?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因此,在网络上大肆发表诸如“现在教师工作很轻松”的言论的人,一定没有当过教师,家人里也没有教师,至少是没有现在正在当老师的亲人。二、对教师收入的误解。现在社会上有一个认识,就是教师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收入水平。因此社会大众就拿公务员的收入来衡量教师收入了,殊不知2020 年网上还爆出贵州省大方县拖欠教师工资的事情,殊不知现今老师每月发放的工资虽已不低于当地公务员了,但每年年终发放的各种奖励补贴总是比教师多得不止一点点,现在到网上随便一搜全国各地拖欠教师薪酬的链接便层出不穷。然后现今网络上对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是人人喊打,对于违规补课的教师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笔者不否认教师群体中有那么一部分败类为了补课收入已经枉顾各种禁令法规了,但是反过来想想,如果教师的收入够其家庭开销的话,也必不至于有那么多教师会铤而走险以身试法。三、教师成了部分网民舆论泄愤的主要对象。现在网上有一种极其不正常的现象:很多人都以打击、挖苦、讽刺、揶揄、消遣教师为乐,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便是相关媒体总是选择性报道关于教育和教师的负面新闻,带节奏。因为一方面我国社会对于教师群体有着很高的道德期许,什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无私奉献的辛勤园丁”等等,将教师置于很高的道德标准之下,一旦有相关负面新闻出现,舆论必将群起而攻之;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群体并不握有权力,没有专门为教师发声的部门,而每当出现此类事件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都第一时间介入,处罚起相关教师来从重从快干净利落以平息事端撇清关系,而教师只能默默忍受。久而久之教师慢慢处于弱势地位,如果有教师在网上诉苦为自己辩护的话,网友立马就会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干不了别干,大把人争着干”、“与农民工相比幸福多了,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上课不讲重点,留到课后补习时讲”等等难听的话语回怼,教师们往往也只能摇头苦笑,耻于置辩,但内心会感觉越来越压抑、苦闷。

必须承认近些年来教师的福利待遇一直在提升当中,与公务员收入在不断接近中,教师幸福感也在不断提升,这都是必须承认的。笔者在此呼吁:希望国家能够继续加大相关投入,早日兑现教师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收入水平的承诺;希望教育部能够深入落实为教师减负的政策,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切实减少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务,使教师们能安心教学;希望教育部和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将有利于我国青少年长远发展的“中小学生五项管理”落实到位,希望各部门长期坚持“教育双减”政策,还学生以快乐童年,减轻家长们的经济负担,打击治理在资本运作下的各种民办教育怪象,还教育纯粹清朗的环境。或许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教师群体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中西部省份优秀教师不断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转移、一些师范类高校招生计划不能实现、某些地区教师招聘报名人数不足等问题,才能切实提高教师地位,提升职业吸引力以达到科教兴国的最终目的。

结语:正如习总书记所言:教育强则国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教师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理应受到尊敬,要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诚如斯言,则实为全国义务教育教师之幸、义务教育之幸、国家之幸、民族之幸!

猜你喜欢

乡镇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学校推介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